×
“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古代中国文明(上下卷)

“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古代中国文明(上下卷)

¥139.3 (3.9折) ?
1星价 ¥154.8
2星价¥151.2 定价¥360.0
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32406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250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303240692 ; 978-7-303-24069-2

本书特色

  “一带一路”植根于历史,但面向未来。   “一带一路”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   了解“一带一路”沿途地区的古文明,目的在于更好地创造有益于人类的新文明。

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古文明书系》研究“一带一路”沿线且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古代埃及、巴比伦与亚述、印度、波斯、中国、希腊、罗马等文明,以中西比较、中西交流为研究特色,既注重宏观的理论思考与对历史的反思,从当下观察古代文明的整体性变迁,以宏大的视角展示古文明的兴衰;又注重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并反映学术研究的很新动态,用中国人的视野来重新观察世界,架构认识世界的话语权,以实际行动反击“西方中心论”。

目录

古代中国文明(上卷)
前言1
**编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早期演进
**章 中国文明的起源3
**节 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6
第二节 考古发现中的文明曙光12
第三节 五帝的传说与文明的发生27
第二章 夏代的传说与史事34
**节 夏初的战争与共主式王权的确立34
第二节 考古学中的夏文化43
第三章 商代的统治与信仰46
**节 商的兴亡46
第二节 繁盛的青铜文明58
第三节 甲骨文字与殷商信仰68
第四章 西周的德治与礼制74
**节 “武王伐纣”与周初的殷鉴意识74
第二节 “封邦建国”与周王朝的天下格局83
第三节 “共和行政”与西周王权的衰微94
第二编 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
第五章 春秋时期列国兴起105
**节 五霸迭兴105
第二节 政出私门115
第三节 礼的繁荣与僭越129
第六章 老子和孔子140
**节 老子对传统道德观念的突破141
第二节 孔子与人的发现152
第七章 战国七雄的改革(上)173
**节 李悝变法与《法经》173
第二节 公仲连公仲连改革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76
第三节 申不害申不害教韩昭侯韩昭侯用术181
第四节 吴起吴起变法185
第五节 齐威王齐威王整饬吏治188
第六节 燕昭王富国强兵191
第八章 战国七雄的改革(下)193
**节 商鞅变法与秦的崛起193
第二节 新制度的建立203
第九章 学术文化的勃兴与人类精神的觉醒(上)215
**节 战国初年的儒墨之争216
第二节 稷下学宫的百家汇聚226
第三节 道家和法家对儒家的批评234
第十章 学术文化的勃兴与人类精神的觉醒(下)250
**节 富有渗透力的阴阳观念250
第二节 “辩而无用”的名辩思潮255
第三节 战国后期学术总结趋势的出现269
第十一章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281
**节 铁器铁器时代的到来281
第二节 生产的进步与城市和商业的繁荣286
第三节 从“国野分治国野分治”到“编户齐民编户齐民”303
第四节 士与养士之风309
第十二章 走向一统319
**节 军国形势320
第二节 兼并战争329
第三节 合纵合纵连横连横337
第三编 秦汉的大一统格局
第十三章 始皇帝与秦朝的统一355
**节 秦灭六国355
第二节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经营361
第三节 秦朝的暴政与灭亡369
第十四章 楚汉战争与西汉全国统治秩序的建立376
**节 项羽和刘邦(汉高祖)376
第二节 汉初对秦亡汉兴原因的探讨384
第三节 “文景之治文景之治”392
第十五章 西汉中期大一统格局的形成400
**节 中央集权的强化400
第二节 经略四方409
第三节 学术与文化的繁荣418
第四节 武帝晚年对政治得失的反省427
第十六章 两汉之际的动荡435
**节 西汉后期的统治危机435
第二节王莽的“禅让禅让”与改制444
第三节 新室灭亡与东汉建立468
第十七章 东汉的政治与儒学480
**节 “光武中兴光武中兴”与明章政治480
第二节 大力倡导儒学488
第三节 士族的形成495
第十八章 汉末大一统格局的嬗变505
**节 外戚宦官专权与“党锢之祸党锢之祸”505
第二节 民所疾苦与佛道流行512
第三节 统一格局的瓦解与再造517
附录
古代中外历史对照简表526
参考书目529
索引537
古代中国文明(下卷)
前言1
**编 分合之间:魏晋南北朝
**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变局3
**节 三国变局4
第二节 民族政权并立的两晋南北朝18
第三节 小结36
第二章 魏晋风度与玄学38
**节 东汉末年经学的崩解39
第二节 玄意幽远——新经典诠释学的建立46
第三节 魏晋风度与文学艺术57
第三章 北魏孝文帝改革引领的民族融合大趋势69
**节 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初期的汉化措施69
第二节 北魏孝文帝即位,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临朝称制时期的
统治73
第三节 北魏孝文帝亲政,大力推行汉化改革76
第四章 二教并荣——佛与道教的传播和发展86
**节 道教86
第二节 佛教107
第三节 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131
第二编 盛世辉煌、丝绸之路的再出发:隋唐
第五章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143
**节 隋朝的统一143
第二节 大运河的开通157
第六章 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体现的政治文明169
**节 访古求治、孜孜不倦——唐太宗的求治心态170
第二节 君为元首、臣作股肱——贞观君臣的和谐关系171
第三节 虚怀纳谏、知无不言——贞观时期的谏诤之风176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与民休息——贞观君臣的执政理念179
第五节 慎刑慎罚、依法治国——贞观时期的法治建设184
第六节 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188
第七节 各司其职、权责明确——贞观时期的体制建设193
第八节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贞观君臣的忧患意识196
第七章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201
**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租庸调制度的初步成形201
第二节 隋至唐前期租庸调制度的发展与演变208
第三节 唐中后期两税法的产生与发展216
第八章 由盛而衰的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228
**节 开元盛世228
第二节 天宝危机232
第三节 安史之乱237
第四节 藩镇割据245
第五节 中央与藩镇的斗争253
第九章 盛世辉煌——世界性的帝国260
**节 由六十一宾王像六十一宾王像谈唐朝的外国人263
第二节 唐朝与当时“汉字文化圈”其他国家的交流268
第三节 唐朝与当时“汉字文化圈”以外国家的交流276
第十章 诗歌与传奇286
**节 一代之胜——唐诗287
第二节 一代之奇——唐传奇331
第十一章 岁时节日341
**节 上元上元——燃灯与狂欢342
第二节 寒食与清明——冷食与新火350
第三节 端午——祈福与竞渡356
第四节 小结365
第十二章 丝绸之路366
**节 陆上 丝绸之路367
第二节 海上 路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377
第三编 10—13世纪的中国:两宋
第十三章 殊途同归,河山是否依旧——两宋395
**节 从天下大乱到前、后 立三国鼎立396
第二节 鼎立背后的社会深度统一—— 近世诸元素的合力401
第三节 走向“大元”——中国历史的必然411
第十四章 走向近世 ——宋朝政治体制的进化416
**节 分权社会417
第二节 官僚社会424
第三节 平民社会430
第十五章 王安石变法438
**节 北宋初年的政治模式与政治危机438
第二节 庆历新政440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与进程442
第四节 变法派与保守派之争445
第五节 元祐更化元祐更化448
第十六章 繁华如梦——宋朝城市和商业的发展452
**节 城市的发展与繁荣452
第二节 昌盛如梦的城市文化457
第三节 形形色色的城市居民462
第四节 经商的热潮和货币经济的高峰466
第五节 商品的构成和商税的征收473
第六节 “四民”之一的商人阶层和流通财货的贡献479
第七节 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484
第十七章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理学与道统495
**节 宋初 古文运动与儒学的复兴497
第二节 忧乐天下——宋朝士大夫的政治理想与实践500
第三节 理学奠基—— 宋初三先生在经学和教育上的贡献503
第四节 北宋五子与理学体系的建构完成506
第五节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与朱陆之争513
第六节 事功学派及其对理学的批评517
第十八章 科举制度及其完善521
**节 科举制度的形成及发展521
第二节 科举考试科目522
第三节 科举考试程序528
第四节 科举制的影响536
第五节 宋朝科举制度的变革与进一步发展540
第十九章 科学复兴的强大杠杆——四大发明及其传播543
**节 造纸术543
第二节 印刷术548
第三节 火药556
第四节 指南针561
第二十章 美丽与哀愁——两宋时期的文学与艺术568
**节 文学569
第二节 诗歌575
第三节 宋词587
第四节 话本小说与戏曲599
第五节 绘画602
第六节 其他604
余论(元明清时期)607
**节 元朝开辟了新时代608
第二节 明初郑和下西洋引发了“大航海时代”610
第三节 明朝中后期的中西文化交流613
第四节 前近代化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619
大事年表621
参考书目634
索引654
后记695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蒋重跃,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着作有《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先秦两汉学术思想蠡测》等,发表论文《说“禅”及其反映的王朝更替观》《道的生成属性及其本体化发展——先秦道论初探》等。   宁欣,历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武则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唐研究》《唐史论丛》编委,“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经济史》首席专家,国家一流学科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隋唐五代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着有《唐代选官研究》《唐史识见录》《唐史识浅录》《中华文通志?选举志》等。   庞慧,历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着有《?吕氏春秋?对社会秩序的理解与构建》,发表论文《“类”与“禷”祭》《“用非其有”:战国后期君道论的整合与歧出》等。   石洪波,历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发表论文《试论荀子人性论的两重性》《论荀子人性论的历史性》《论荀子的性情观》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