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我本浑沌:一个心理学家不同寻常的意识漫画

- ISBN:978751087571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10875717 ; 978-7-5108-7571-7
本书特色
《我本浑沌:一个心理学家不同寻常的意识漫画》作者刘明长期以来一直在心理咨询临床实践的**线工作,发现来源于西方的临床心理学理论在国内的具体实践应用中,经常会与文化产生冲突。 除了在心理哲学方面展开讨论,该书还借助具体的案例来讨论有关身心健康、亲子教育、婚姻家庭、职业生涯等领域涉及的意识与潜意识、疾病与死亡、爱与创伤、角色与目标、动机与策略等相关主题内容,以期帮助心理学爱好者以及有需要的人获得相应的指导。
内容简介
作者长期以来一直在心理咨询临床实践的靠前线工作,发现来源于西方的临床心理学理论在靠前的具体实践应用中,经常会与文化产生冲突。 基于多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准备,本着立足于临床实践的实际情况以发展出本土心理学理论的出发点,作者借助东方哲学和文化的视角来理解心理问题的性质以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因受庄子思想启发,提出“浑沌心理”,以此来建构新时代的心理语言及核心内容,发展适应时代需要、适合本土文化的临床实践技术,以期丰富临床心理学工作者的理论思考和临床策略。
目录
目 录 4
开 篇 心境初开,浑沌始来 5
前 篇 6
**章 抓握生死,看浑沌 7
第二章 梦里梦外,话本源 11
第三章 穿越时空,观自在 19
第四章 心灵感觉,爱无边 29
第五章 明心见性,踏歌行 38
第六章 纯粹信仰,出世间 47
第七章 融化心格,在看见 56
第八章 全知全能,真如是 66
第九章 一隙悠闲,增气运 78
后 篇 84
第十章 生命进化,高维度 85
第十一章 风动幡动,心不动 93
第十二章 任意可能,行富贵 97
第十三章 一心二用,大圆满 104
第十四章 积功累德,破我执 114
第十五章 重整山河,新生活 122
第十六章 温润清静,意识域 128
第十七章 回归浑沌,赤子心 133
第十八章 专气致柔,能婴儿 137
尾 声 觉醒与创造 143
附 录 浑沌心理精义 (含英文版) 146
后 记 151
节选
《我本浑沌:一个心理学家不同寻常的意识漫画》: 而我们知道弗洛伊德深受叔本华思想影响,叔本华则深受佛教思想启发。 或许人类在不同时点、不同地方会对真理有类似的发现,但是,我如果说精神分析理论是禅宗思想在欧洲的本土化,似乎也不无道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直有两种研究方法,一是偏于以生理基础和外显行为为出发点的实证研究,二是对内在心理活动进行调查以及自我觉察为主的内省方式。实证研究起于1879年冯特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内省研究则可追溯到佛家思想的创立者乔达摩-悉达多太子提出的觉悟体系。 佛家思想中与现代心理学*为接近的是源于印度本土的唯识论以及在中国实现本土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禅宗思想。 在我们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看作是禅宗思想在欧美的本土化之前,不妨先看看世界三大文化体系的相互影响。 人类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其文化并没有都流传下来。流传至今的文化大体有三大体系,一是起于希腊哲学(体现着古巴比伦文明与古埃及文明在地中海上遇合的荣光)的泛欧美文化,与此相关的两大宗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二是印度哲学及其文化,也有两大宗教伴生,即印度教与佛教;三是中华文化,主要表现为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后来本土化的佛家思想。 或许深受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几大文化体系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近海且航海事业发达的希腊文明,显然会更清晰地感受到人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是多么渺小,加之航海需要借助星系坐标导航的缘故,所以,其哲学偏向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并试图去追寻外在无限空间里的真理,这一倾向在历经中世纪的黑暗之后,诞生出近现代的科学文明。其宗教特点也相应地认定有外在的伟大的造物主——神(或上帝)存在。游牧民族的情形与此很接近,文化上也是相得益彰。 物产丰饶的印度,即使不辛苦劳动也能生存下来,人们有了更多时间思考并关注自我的主观世界,加上气候炎热,也需得静虑自处,于是,试图向内去追寻无限处的真理。其宗教特点也因为其着眼向内探索的特点带来对意识本身的反思而*终把意识看作是创造一切的源泉,并认为人可以通过觉悟蜕变为“无限”,比如成佛。“神”在内在的无限处。 中国地大物薄,生产以农耕为主,又因为黄河泛滥等自然灾害频发,在哲学上一方面倾向于寻找客观世界的规律,这在以“道”为依归、强调“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中表现得*为明显,另一方面则倾向于探索建构人力资源体系,这在重点建构伦理关系的儒家思想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道教思想中,既讲有外在的创世的“神”,也讲人可以成“神(仙)”;儒家思想则“敬鬼神而远之”。 公元前四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曾经使得希腊哲学与印度文明有过碰撞,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早的交流与融合,但是,随着亚历山大退回欧洲,这种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在另一个方向上,印度文化向东传播获得了极大成功,一是向东南亚传播,发展成为至今流传在东南亚一带的印度教和小乘佛教思想,其中小乘佛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二是从北方传人中国的佛教思想,经由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演化成为大乘佛教思想。 据胡适考证,在公元前后,至少是东汉年问,佛教传入中国北方,并因为北方的动荡随着流民迁徙一起向南方发展。大概在唐朝初年,亦即公元七八世纪,佛教僧团已经在南方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适逢唐玄宗时期暴发安史之乱,中央政府败逃南方,南方僧团势力给予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平定安史之乱后,九十岁高龄德高望重的神会大和尚代表南方僧团召集了一次佛教界大会,打着其师慧能的旗号,把南方顿悟一派佛教思想推上历史舞台。具体表现就是推出了《六祖坛经》一书,这是唯一一部由中国人写成的被称之为“经”的佛教经典著作。 这标志着佛教(家)思想在与中国本土的道家思想以及儒家思想结合后产生的禅宗思想正式确立。换个说法,我们也可以说,禅宗思想是佛教思想的本土化。当然,本土化的佛教思想其实不止禅宗思想,还有发端于西藏地区的密宗等流派。 不可思议的是,佛教思想在今天的印度次大陆上已经近乎绝迹。 ……
作者简介
刘明, ASSC(意识科学研究学会)终身会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东明心理服务机构创始人。出版过专著《让心起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实战案例笔记》《心醉神怡:心理咨询的秘密》《心境漫步》(六卷本)。曾任中央电视台日播节目《今日心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北京电台《有我陪着你》《说烦解忧》等节目心理专家。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 -
性心理学
¥18.4¥58.0 -
偏见
¥19.0¥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自卑与超越
¥15.5¥39.8 -
乡土中国
¥13.5¥26.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4.0¥36.8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