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

传统文化与治国理政

1星价 ¥39.6 (4.5折)
2星价¥39.6 定价¥8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12766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10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101127669 ; 978-7-101-12766-9

内容简介

本稿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组编,根据党政干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采用政论分析评说的编写模式,对中华文化的产生、流变及其构成,尤其是与党政干部紧密相关的传统为官之道,做了系统论述,还对当前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新与民族复兴之路的关系做了精辟的分析。为国内**部专为党政干部编写的传统文化读本。

目录

绪言 续写中华传统文化精气神的新篇章 一、习总书记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情怀 二、“四个讲清楚”与两种态度和四个自信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四、中国共产党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五、领导干部要用传统文化精气神充实自身 **章 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二、文化的属性和功能 三、文明及其与文化的异同 四、西方学者关于文化和文明的一些观点 五、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和文明多样性的思想 六、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七、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二、夏商西周时期:文明奠基 三、春秋战国时期:“轴心时代”百家争鸣 四、秦汉时期:多元走向一统,儒学独尊 五、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文化多元 六、隋唐时期:文化兼容并蓄 七、五代两宋时期:在整合中创新 八、辽、夏、金、元: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九、明清时期:文化集成与早期启蒙 第三章 中华文明与多种文明的交流互鉴 一、汉字的外传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 二、儒学东传 三、南亚佛教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汇 四、中国佛教、道教的东传 五、中国典章制度的东传 六、中国重大技术发明的西传 七、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 八、西学东渐 九、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章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和功能1 一、从中西文化对比看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 二、从“中华文化圈”看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 三、从绵延不断的历史看中华传统文化的品格J 四、从组成的丰富性和适变性看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 五、中华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六、传统文化的转化开新与民族复兴之路 七、治国理政需要发扬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看待与对待传统文化的 一、新文化运动及传统文化的命运 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 三、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 四、邓小平的传统文化观 五、江泽民的传统文化观 六、胡锦涛的传统文化观 七、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 第六章 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与为政之道(上) 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二、天人之道 三、知行之道 四、和合之道 五、大同之道 六、邦交之道 七、民本之道 第七章 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与为政之道(中) 八、德政之道 九、公正之道 十、法治之道 十一、廉政之道 十二、用人之道 十三、谋略之道 十四、有无之道 第八章 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与为政之道(下) 十五、修身之道 十六、爱国之道 十七、敬业之道 十八、诚信之道 十九、仁爱之道 二十、义利之道 二十一、鼎新之道 结语 我们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有科学态度和辩证思维 五、转化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要有全局观念和导向意识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高奇: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著作有《人际关系学》、《走进社会主义殿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问题——七个是什么,七个怎么办》,2014年获得“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名家”称号。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