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务

包邮林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务

¥43.9 (5.6折) ?
1星价 ¥43.9
2星价¥43.9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13554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305页
  • 出版时间:2018-12-01
  • 条形码:9787511135544 ; 978-7-5111-3554-4

内容简介

本书以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水土资源、生物资源的保护为主线, 以项目建设期和运 (经) 营期不同阶段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为脉络, 内容涵盖了林业工程项目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火灾防护、有害生物防治与管理、农药化肥安全使用与管理等诸多方面 ; 同时, 以山东生态造林项目为典型范例, 给出了项目的环境保护规程、监测与评估方案, 结合项目实施与竣工情况, 编写了环境保护案例、生态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案例, 并进一步解析了案例的形成和应用。

目录

**部分 理论基础
**章 绪论
一、林业工程项目的相关概念
二、林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三、林业工程项目特征及控制特点
四、国内外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现状和趋势
五、林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监测指标与内容
六、林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林业工程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监测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二、制约林业工程项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三、林业工程项目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林业工程项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章 林业工程项目与水土保持
一、造林地清理与水土保持
二、造林地整地与水土保持
三、混交林营造与水土保持
四、幼林抚育与水土保持
第四章 林业工程项目火灾预防
一、森林火灾的发生及危害
二、森林火灾预防的行政措施
三、森林火灾预防的技术措施
第五章 林业工程项目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一、林业工程项目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
二、林业工程项目有害生物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三、林业工程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
四、林业工程项目有害生物的主要管理策略和技术措施
五、林业工程项目主要有害生物的管理
第六章 林业工程项目的化肥与农药的安全使用管理
一、国内外有关化肥与农药的发展现状
二、林业工程项目的化肥使用与监测
三、林业工程项目的农药使用
四、林业工程项目常用农药种类简介
五、林业工程项目的农药安全使用与监测
六、林业工程项目中的农药监管与规定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第七章 林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规程
**节 林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规程样例
(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环境保护规程)
一、概述
二、山东以往世行贷款林业项目的环境管理经验
三、造林地的选择
四、造林地清理与整地
五、防护林的营造
六、抚育管理
七、病虫害综合管理
八、森林防火
九、监测与评价
附件:山东生态造林项目人工防护林的造林地筛选方法流程
第二节 林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规程样例解析
一、起草环保规程应特别注意的事项
二、环保规程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三、环保规程总结报告编写内容及编写范例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林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实务》:  (一)造林设计不合理,导致林分结构单一  人工造林是林业工程项目的主要方式,造林设计是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工作。造林设计即是在查清工程建设地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土地资源及造林地立地条件的基础上,根据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按立地类型将造林地逐块安排适宜的造林树种,设计先进实用的工程技术措施,为林业工程发展决策和营建施工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对林业工程项目今后的森林经营的主体功能不清,不论是生态公益林、经济林、用材林均实行同一种建设模式,采用统一的造林设计,甚至只考虑绿化面积、简化造林与今后抚育特性,设计的造林树种少,甚至有悖于适地适树原则,结果往往造成造林树种单一、形成大面积纯林,降低生物多样性,使得林业工程营造效果不佳,事倍功半。如山区造林除了营造部分经济林外,主要是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但在造林上主要以侧柏、黑松为主要树种,忽视了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在森林蓄积量上成效不大,更重要的是作为生态林,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大为降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非常脆弱。平原造林除了经济林外,以防护林为主的生态林和用材林功能不清、用途不分,形成了建设模式、经营手段上的雷同,主要以用材林树种为主,而且强调速生特性,从而使得树种资源本已有限的平原地区,在树种、林相上整齐划一、层次不清、色彩单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易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种类减少、林地肥力下降、森林病虫害等大面积发生生态问题。如平原区的杨树连作造林不仅造成生产力降低,而且导致林内生物多样性降低,地力衰退,已引起林业工作者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二)乡土树种保护繁育不力,影响树种的遗传多样性  山东省植被区系属典型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有许多乡土树种,如栎类、椴树属、槭树属及榆属、桦木属、朴属等树种均是本地区的典型适生树种,但这些树种的保护、繁育、推广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优树选择、繁育不力,使得这些乡土树种不仅在平原林业工程上得不到应用,即使在山区也并不常见,反而推广了一系列单调的速生树种,致使造林树种的多样性降低。  优良无性系和优良家系是林业育种工作者经过长期攻关和艰苦工作培育出来的,是从众多个体或林分中筛选出来的优良单株或优良林分的后代,有些还经过了杂交组合。这些无性系或家系用来营造用材林时较同类树种的普通品种或生长迅速、或材质优良、或抗逆性强,但同时它们也要求有较好的立地条件与之相适应。但在营造生态防护型、生态保护型林分时,为了追求速效,一些项目区采用无性系造林,而这些无性系造林形成的林分,其基因型一致,不利于物种进化和抵御外界干扰,遇有特殊气象灾害或重大森林病虫害时,很可能会全军覆没。  (三)整地与抚育方式不当,降低生物多样性  造林地的整地是指造林前通过人工措施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进行改善,以使其适合林木生长的土地整理工序。通过整地可以保持水土,为幼树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块状整地和局部整地,在林业工程项目上如果整地方式不依据地形、土壤、植被等立地条件特点进行合理的整地,而是一味地采用全面整地或采用大坑、大面积的方式整地,则既会造成对原生植被的破坏,使得生物多样性下降,又会因造林地破土面太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如平原区或山区的全面整地,山丘区的梯田式整地及大面积的条带状、水平阶整地等,均会造成整地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或局部性的减少。  抚育管理是为使生态造林林分更加健康生长而进行的一项经营管理措施。在幼林抚育过程中,强调保留目的树种,清除非目的树种,一味地追求纯林和主要树种的木材产量,使许多具有特殊作用的灌木和藤本植物被列为抚育间伐对象,一些药材、林产品大大减少。一个物种的减少往往带来其他物种的减少,既降低了项目区的生物多样性,同时也降低了森林的自控能力。  (四)造林密度过大,影响林下植被发育  为了保证造林成活率,以往造林要求造林密度大,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大范围整地,破坏原有植被,栽植单一树种,使得原有植被丧失,新栽树种形成纯林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密度大,在成长过程中,较难有其他树种和灌草侵入与之混交,而造成物种单一,种间交互作用匮乏,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