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19世纪美国民族文学研究:以朗费罗诗歌为中心

19世纪美国民族文学研究:以朗费罗诗歌为中心

1星价 ¥31.3 (2.9折)
2星价¥31.3 定价¥10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285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43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20328500 ; 978-7-5203-2850-0

内容简介

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是19世纪美国家喻户晓的诗人。朗费罗认为,把欧洲文学传统的很好元素与美国自身文学元素水乳交融,才能建立起超越英国文学传统的独立的美国文学传统。朗费罗享誉世界的《海华沙之歌》就是践行这一理论主张的典范之作,该诗被誉为靠前首纯粹的美国诗歌,堪称19世纪美国民族文学的瑰宝。该诗的成功表明,在朗费罗时代,印第安文化是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特资源,借鉴印第安神话传说、诗歌及欧洲史诗的口头传统,是建构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特艺术路径。

目录

绪论

上编 印第安文化:美国民族文学的独特资源
**章 《海华沙之歌》的素材来源
第二章 《海华沙之歌》:“印第安人的墓志铭”
**节 《海华沙之歌》与印第安人的文明进程
第二节 《海华沙之歌》与印第安人的宗教
第三节 《海华沙之歌》与印第安礼仪
第四节 《海华沙之歌》与印第安人的观念
第五节 海华沙的宿命与印第安人的入神关系
第六节 《海华沙之歌》的结尾与印第安人的衰落
第三章 《海华沙之歌》的缺陷与美国白人作家的身份局限
**节 朗费罗对印第安人的双重态度
第二节 选择性叙述:被隐蔽的暴力与被放大的和平
第三节 1854年以前印第安人的文本性存在
第四节 朗费罗《迈尔斯-斯坦迪士的求婚》中的印第安人形象
第五节 1855年以后美国经典作家笔下的印第安人形象
第六节 印第安人的宗教皈依与美国白人的殖民主义意识
……

下编 借鉴口头传统:美国民族文学独特的艺术路径
结语
展开全部

节选

  《19世纪美国民族文学研究:以朗费罗诗歌为中心》:  从邀请信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奥吉布瓦印第安人对朗费罗的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不是因为朗费罗曾经给了他们什么具体的帮助,而是因为朗费罗的诗歌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了它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他们选择的舞台就是奥吉布瓦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诗歌主人公海华沙玩耍过的地方。他们把奥吉布瓦人的土地与海华沙的家乡联系在一起,他们把《海华沙之歌》中描绘的海华沙的经历看作海华沙在自己家乡的生活。这种看法并不令人惊奇,这恰恰表明,这支奥吉布瓦印第安人是高度认同《海华沙之歌》的真实性的。也就说,在他们眼里,诗歌描绘的印第安人物的生活就是现实印第安人生活的再现,这无疑是对作者的*佳褒奖。  朗费罗的家人欣然接受了奥吉布瓦人的邀请。后来,他们一行12人前往印第安人那里做客。他们在休伦湖北岸的一个火车站下了火车,之后,他们被迎接的印第安人送到了一个小岛上,这次他们乘坐的是印第安人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独木舟。印第安人为朗费罗家人一行举行了热烈的欢迎仪式,在仪式上为他们唱歌、跳舞、讲故事。  按照约定,朗费罗家人本次访问的*重要的目的就是观看印第安人表演《海华沙之歌》中的一些场景。奥吉布瓦印第安人为客人们表演的场景一共七个②。表演的**个场景来自《海华沙之歌》**章“和平烟斗”。一大堆灌木被点燃,烟缓缓地升起,勇士们画着战争的涂饰。头戴羽毛,来到山上。他们望着对方,心中怀着仇恨。在听了大神的教诲后,勇士们扔掉他们的武器,跳进湖里,洗掉了战争的涂饰,然后,他们坐下来,抽着和平烟斗。这一系列的舞台动作全部是对“和平烟斗”这一章描绘的情形的概括和再现。  第二个场景表现了瑙柯密老妈妈在她的棚屋前面给小海华沙唱摇篮曲的情景。这是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表现了《海华沙之歌》描绘的幼年海华沙生活的一个画面,表演者将《海华沙之歌》中的文字具体化为舞台上的形象。第三个场景是这样的:瑙柯密带着童年的海华沙来到舞台上,教他怎么射箭。当他射击那标记的时候,观看的勇士们为他喝彩。在这个场景中,印第安表演者也做了变通处理。在《海华沙之歌》中,海华沙拿着伊阿歌给他做的弓箭,独自一人去森林里猎杀红鹿,回家后瑙柯密宴请村人为海华沙庆功。通过对比就可以看出,表演内容和《海华沙之歌》中的内容有较大区别,不过两个事件的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第四个场景表现的是海华沙打败麦基凯维斯以后的旅行。海华沙打败麦基凯维斯以后在回家的途中只有过一次停留,他去拜访了一个造箭的老头。造箭老头的棚屋安排在离其他屋子较远的地方,表示二者相距遥远。这个造箭老头坐在门口,削着箭头;他的女儿是一个温和的印第安少女。当这个陌生人停下来和他父亲说话的时候,她站在父亲旁边。接下来的场景表现的是海华沙重访达科他的情景。这个造箭老头再次坐在门口,他旁边是明尼哈哈,她在编织席子。她站起身,把没有织完的席子放在一边,端来食物,放在他们面前。当海华沙说话的时候,她温柔地站在一边,然后,她把她的手放在海华沙的手上,跟着海华沙穿过森林去海华沙的家。这两个场景的内容与《海华沙之歌》中相应的内容是一致的。  ……

作者简介

  张艳萍,女,汉族,1972年生,甘肃临泽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19世纪美国文学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