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1092484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7cm
- 页数:260页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109248458 ; 978-7-109-24845-8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检验检疫的基础知识、猪的宰前检验检疫、宰后检验检疫、实验室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动物检验检疫合格的标志, 以及吊挂操作的全部流程、瘦肉精检查等内容, 图文并茂, 是一本规范屠宰检验检疫过程的实用图解, 可以更好地指导生猪屠宰企业的规范操作。
目录
丛书序
**章 生猪屠宰厂基本设施设备与人员卫生要求
**节 生猪屠宰厂选址、布局与基本设施要求
一 生猪屠宰厂厂区选址与布局
二 生猪屠宰厂厂区基本设施要求
第二节 宰前基本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三节 宰后基本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四节 生猪屠宰场(厂)消毒的实施与方法
一 生猪入场消毒
二 圈舍消毒
三 车间消毒
四 、刀具消毒
五 运输工具消毒
第五节 生猪屠宰厂人员卫生要求
一 生猪屠宰厂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二 外来人员卫生要求
第二章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的主要疫病和不合格肉品及处理
**节 生猪屠宰检疫主要的疫病
一 口蹄疫
二 猪瘟
三 非洲猪瘟
四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五 炭疽
六 猪丹毒
七 猪肺疫
八 猪副伤寒
九 猪Ⅱ型链球菌病
十 猪支原体肺炎
十一 副猪嗜血杆菌病
十二 丝虫病
十三 猪囊尾蚴病
十四 旋毛虫病
第二节 生猪屠宰检验主要的不合格肉品
一 病死猪肉
二 注水肉
三 “瘦肉精”猪肉
四 水肿
五 脓肿
六 脓毒症
七 尿毒症
八 肿瘤
九 黄疸病
十 黄脂病
十一 白肌病
十二 白肌肉(PSE肉)
十三 红膘肉
十四 黑干肉(DFD)
十五 卟啉症(骨血素病)
十六 亚硝酸盐中毒
十七 黄曲霉毒素中毒十八 放血不全肉
十九 种公猪种母猪和晚阉猪肉
二十 消瘦与赢瘦
二十一 气味异常肉
二十二 应激综合征
二十三 冷却肉和冷冻肉常见异常变化
第三节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
第三章 生猪宰前检验检疫及结果处理
**节 生猪宰前检验检疫方法概述
一 群体检查
二 个体检查
第二节 生猪宰前检验检疫岗位、流程及操作技术
一 验收检查
二 待宰检查
三 送宰检查
四 急宰检查
五 实验室检验
第三节 生猪宰前检验检疫后的处理
一 宰前合格生猪的处理方法
二 宰前不合格生猪的处理流程与方法
第四章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及结果处理
**节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概述
一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方法及工具的使用
二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时剖检技术要求
三 生猪屠宰同步检验检疫
四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统编号
第二节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岗位设置、流程及操作技术
一 头蹄检查
二 体表检查
三 内脏检查
四 寄生虫检查
五 胴体检查
六 睾后复查
七 有害内分泌腺的摘除与处理
八 病变淋巴结和病变组织器官检查后的处理与摘除
第三节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后的处理方法
一 宰后合格肉品的处理方法
二 生猪宰后不合格肉品的处理流程与方法
第五章 生猪屠宰实验室检验
**节 采样方法
一 感官及理化检验采样方法
二 微生物学检验采样方法
三 瘦肉精检验采样方法
第二节 肉品感官及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一 感宫检验
二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第三节 肉品微生物学检验
一 菌落总数的测定
二 大肠菌群MPN计数法
三 大肠菌群测定四 沙门氏菌检验
第四节 肉品中兽药残留的测定
一 猪肉中兽药残留指标与试样的制备
二 色谱测定流程
三 磺胺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
第五节 “瘦肉精”的测定
一 “瘦肉精”的快速检测方法
二 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法)
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第六节 肉品水分测定
一 试样制备
二 直接干燥法
三 蒸馏法
四 红外线快速检测仪干燥法
第六章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记录及证章使用
**节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记录
一 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的记录
二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的记录
三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记录填写要求
第二节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证章和标识、标志的使用
一 印章
二 标识与标志
三 证明
附表一 生猪屠宰主要疫病宰前和宰后特征性症状与病变
附表二 生猪屠宰主要不合格肉品宰前和宰后症状与病变
附表三 生猪屠宰主要疫病及其产品和不合格肉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章 生猪屠宰厂基本设施设备与人员卫生要求
**节 生猪屠宰厂选址、布局与基本设施要求
一 生猪屠宰厂厂区选址与布局
二 生猪屠宰厂厂区基本设施要求
第二节 宰前基本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三节 宰后基本设施与设备要求
第四节 生猪屠宰场(厂)消毒的实施与方法
一 生猪入场消毒
二 圈舍消毒
三 车间消毒
四 、刀具消毒
五 运输工具消毒
第五节 生猪屠宰厂人员卫生要求
一 生猪屠宰厂工作人员卫生要求
二 外来人员卫生要求
第二章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的主要疫病和不合格肉品及处理
**节 生猪屠宰检疫主要的疫病
一 口蹄疫
二 猪瘟
三 非洲猪瘟
四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五 炭疽
六 猪丹毒
七 猪肺疫
八 猪副伤寒
九 猪Ⅱ型链球菌病
十 猪支原体肺炎
十一 副猪嗜血杆菌病
十二 丝虫病
十三 猪囊尾蚴病
十四 旋毛虫病
第二节 生猪屠宰检验主要的不合格肉品
一 病死猪肉
二 注水肉
三 “瘦肉精”猪肉
四 水肿
五 脓肿
六 脓毒症
七 尿毒症
八 肿瘤
九 黄疸病
十 黄脂病
十一 白肌病
十二 白肌肉(PSE肉)
十三 红膘肉
十四 黑干肉(DFD)
十五 卟啉症(骨血素病)
十六 亚硝酸盐中毒
十七 黄曲霉毒素中毒十八 放血不全肉
十九 种公猪种母猪和晚阉猪肉
二十 消瘦与赢瘦
二十一 气味异常肉
二十二 应激综合征
二十三 冷却肉和冷冻肉常见异常变化
第三节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
第三章 生猪宰前检验检疫及结果处理
**节 生猪宰前检验检疫方法概述
一 群体检查
二 个体检查
第二节 生猪宰前检验检疫岗位、流程及操作技术
一 验收检查
二 待宰检查
三 送宰检查
四 急宰检查
五 实验室检验
第三节 生猪宰前检验检疫后的处理
一 宰前合格生猪的处理方法
二 宰前不合格生猪的处理流程与方法
第四章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及结果处理
**节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概述
一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方法及工具的使用
二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时剖检技术要求
三 生猪屠宰同步检验检疫
四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统编号
第二节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岗位设置、流程及操作技术
一 头蹄检查
二 体表检查
三 内脏检查
四 寄生虫检查
五 胴体检查
六 睾后复查
七 有害内分泌腺的摘除与处理
八 病变淋巴结和病变组织器官检查后的处理与摘除
第三节 生猪宰后检验检疫后的处理方法
一 宰后合格肉品的处理方法
二 生猪宰后不合格肉品的处理流程与方法
第五章 生猪屠宰实验室检验
**节 采样方法
一 感官及理化检验采样方法
二 微生物学检验采样方法
三 瘦肉精检验采样方法
第二节 肉品感官及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一 感宫检验
二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第三节 肉品微生物学检验
一 菌落总数的测定
二 大肠菌群MPN计数法
三 大肠菌群测定四 沙门氏菌检验
第四节 肉品中兽药残留的测定
一 猪肉中兽药残留指标与试样的制备
二 色谱测定流程
三 磺胺类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
第五节 “瘦肉精”的测定
一 “瘦肉精”的快速检测方法
二 酶联免疫法(ELISA筛选法)
三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
第六节 肉品水分测定
一 试样制备
二 直接干燥法
三 蒸馏法
四 红外线快速检测仪干燥法
第六章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记录及证章使用
**节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记录
一 定点屠宰厂(场)应当建立的记录
二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建立的记录
三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记录填写要求
第二节 生猪屠宰检验检疫证章和标识、标志的使用
一 印章
二 标识与标志
三 证明
附表一 生猪屠宰主要疫病宰前和宰后特征性症状与病变
附表二 生猪屠宰主要不合格肉品宰前和宰后症状与病变
附表三 生猪屠宰主要疫病及其产品和不合格肉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全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流行草花图鉴
¥4.8¥13.0 -
常见树木图鉴
¥16.3¥48.0 -
马蹄实用栽培和加工技术
¥14.4¥32.8 -
花史左编
¥22.8¥68.0 -
齐民要术之语言特色研究
¥11.4¥26.0 -
中国古代农业
¥10.3¥25.0 -
禽病鉴别诊断与防治-(第2版 )
¥4.8¥11.0 -
南方菜园月月农事巧安排
¥3.9¥10.0 -
玉米生产技术大全(第二版)
¥49.8¥80.0 -
中国粮食经济史(国家出版基金)
¥42.2¥75.0 -
农业推广
¥41.1¥68.0 -
药食同源中药材实用栽培技术
¥31.8¥54.0 -
现代糯高粱绿色生产技术
¥37.6¥60.0 -
土壤农化分析 第三版
¥37.3¥55.0 -
城眼观乡:农业中国的农村怎样成了国家问题(1908—1937)
¥64.4¥88.0 -
高粱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32.5¥45.0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17.6¥45.0 -
大豆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
¥22.0¥35.0 -
玉米绿色生产技术
¥22.0¥35.0 -
现代农业种植技术
¥44.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