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20109898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62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220109898 ; 978-7-220-10989-8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老中青读者都可以阅读收藏 巴山蜀水,人杰地灵。号称“天府之国”,有闻名于世的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黄龙寺、乐山大佛……“自古词人多入蜀”许多文化名人来四川游学、做官、生活,留下子云亭、文君井、武侯祠、杜甫草堂、太白故里、三苏祠……
内容简介
为向广大读者介绍古代四川地区有名文人墨客的活动和遗迹,书稿描述古代川籍和客寓四川省的有名文学家、艺术家,如“文翁、卓文君与司马相如、扬雄、谯周、李密、陈子昂、李白、岑参、杜甫、薛涛、白居易、刘禹锡、贾岛、李商隐”等历目前在天府之国游学、作官的名人。蜀山蜀水,人杰地灵,给我们留下许多很好的文化遗产,值得今天的我们传承和学习很好中华古蜀文明。
目录
文翁遗泽至今崇/001
文君井畔忆相如/006
王褒写四川茶业/014
扬子云与子云亭/017
武侯祠中仰诸葛/023
蜀汉大儒谯周/026
李密写《陈情表》/029
良史之才陈寿/032
方志大家常璩/036
玄奘成都受戒/040
王勃旅游蜀中/043
卢照邻风月锦官城/051
射洪才子陈子昂/055
高適总戎蜀中/058
海通法师建大佛/061
吴道子挥笔写嘉陵/064
青莲居士李白/067
岑嘉州病死成都/074
杜甫草堂怀杜甫/077
望江楼下话薛涛/084
白居易在忠州/090
刘禹锡夔州歌“竹枝”/096
贾岛墓前话贾岛/100
李商隐与巴山夜雨/104
山水诗人雍陶/107
青城山下的“一瓢诗人”唐求/109
《秦妇吟》秀才韦庄/112
长笛学士欧阳炯/118
四川的波斯词人李珣/121
两个花蕊夫人/125
黄休复记蜀中名画/131
花鸟画家黄筌/135
张咏治蜀/138
不夸驷马的范镇/141
“白云隐君”张俞/146
大器晚成话苏洵/150
一代风流苏东坡/155
“颍滨遗老”苏子由/162
墨竹大师文与可/165
山谷墨迹蜀川多/171
陆游入蜀不欲归/177
“杂学士”李焘和他的儿子们/186
王灼记成都歌曲/190
范成大绘蜀江彩卷/193
魏了翁的歌唱/201
多产作家杨升庵/205
乡梦桃花远,四费忆繁川/212
双桂堂与破山禅师/216
王渔洋蜀道写游记/220
踏实力学的彭端淑/223
万卷楼主人李调元/227
“诗中有我”的张船山/234
张澍独力撰《蜀典》/238
何绍基草堂留名联/242
“画和尚”竹禅/246
王闿运开蜀中学风/250
“戊戌六君子”中的刘光第/255
八上峨眉的赵尧生/259
节选
文翁遗泽至今崇 在四川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化发展均居于全国前列的繁盛时期首推西汉。那时四川所以能够繁荣昌盛的原因固然很多,但若从倡导者与组织者的角度看,有两位杰出的人物是永远令人缅怀的,这就是战国末期的蜀郡太守、政治家李冰,与汉景帝至汉武帝时期的蜀郡太守、教育家文翁,李冰与文翁都不是四川人,但他们对四川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翁的生平,由于资料有限,今天已不太清楚,只知他姓文,名觉,字仲翁,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人,年少好学,对《春秋》钻研尤深。汉景帝末年,任蜀郡守。他为人仁爱,重视教育。当他在蜀郡了解了全面情况之后,深感蜀地偏僻,文化不昌,加之秦代禁止私人办学的后遗症,故而“学校陵夷,俗好文刻”,若要使蜀郡有大的发展,必须从文化教育这一根本大事抓起。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首先,他从郡县小吏中选拔了“开敏有材者”即为人聪敏、有培养前途者如张叔等十八人,先亲自教导,然后送到首都长安向博士求学,有的学习五经,有的学习律令。临上路时文翁还让他们带上一批蜀郡的名特产品如铁刀、麻布等,到京师去送给博士,作为培训的费用。几年之后,张叔等顺利完成学业,回到蜀郡,文翁即任命他们担任郡中的高级官职或郡学教授,成为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政界骨干与高级知识分子。 其次,文翁拨出经费,“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这一所郡立学校是用石料修建的,故称为“石室”,后又称“文学精舍”。入学者都免除各种徭役,使之专心学习。为了让学生接触实际,锻炼治理政务的真正能力,文翁经常组织学生到郡县办公处参观实习。文翁出外巡视郡县,还选择一部分学生做随从,“传教令”,担负某些政务工作。这样做,既在实践中使学生增长才干,又让各地百姓看到认真读书就可以为官的好处,“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这样一来,蜀中习俗逐渐得到改变,重视培养子弟读书,一时成为风气。这个经验受到汉武帝的高度赞扬,“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就这样,我国*早由地方政府开办的学校从文翁石室开始,并逐步推广到全国。所以说,文翁不仅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在当时也是世界上*杰出的教育家之一。 文翁采取的以上两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很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明显的结果:一是郡县政府不断得以补充既有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官吏,文翁培养的学生中,“官有至郡守刺史者”;二是有大批人到长安求学,“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齐鲁是汉初文化水平*高的地区)焉”。汉武帝以后,蜀中杰出的人才不断涌现,与此有极大的关系。东汉写成的《汉书》称“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并非夸饰之论,是有事实根据的。 还应当指出的是,文翁在蜀中并不是只抓教育的。为了使百姓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并在此基础上使政府有一定的行政经费,他还努力从农耕与水利方面进行开发。例如,他在都江堰已有的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又组织指挥广大民工“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就是指开凿今天的蒲阳河,分岷江水东北流,再与青白江会合,可以灌溉汉代的繁县(即今天的都江堰、彭州、新都区新繁)的大片农田,造成了“世平道治,民物阜康”的兴旺景象。 由于文翁对蜀地经济、文化建设的杰出贡献,当他在蜀地辛勤一生并在蜀地病逝之后,长期受到人们的怀念与赞颂。《汉书》将文翁列于整个西汉的“循吏”的首位,认为他“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于严,而民从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蜀地百姓更是“为立祠堂,岁时祭礼不绝”。特别是文翁兴办的石室,则自汉至今近两千年来,一直是成都的学府所在,不断地培养蜀地青年,从未中断。这种在同一地址连续办学两千年的情况,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在石室旧址,汉代为蜀郡郡学,唐宋为成都府学,元代改为书院,清末改为学校,至今仍是全省重点中学,且仍名石室中学。在石室之侧,历代还有文翁祠、文翁坊、经史阁等建筑。五代时曾刻十经于石,立于此地,是为全国闻名的“孟蜀石经”,至今还有少量残石遗存。 为了称颂这位为蜀地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贤,历代的骚人墨客写过不少赞誉之作,如唐代的裴铏有“文翁石室有仪型,庠序千秋布德馨”之句;宋代苏轼有“苍苔高朕(指东汉时于战火后重建石室的蜀郡守高朕)室,古柏文翁庭”之句;老一辈革命家李一氓同志还亲笔写了“锦江春色来天地,石室文风烁古今”的对联。我们这篇小文的标题“文翁遗泽至今崇”,也是用的清代四川名诗人彭端淑的七律《再掌教锦江书院作》的首句。 ......
作者简介
作者:袁庭栋,有名巴蜀文化学者。四川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著有《中国古代战争》《巴蜀文化志》《成都街巷志》等。张志烈,教授,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杜甫研究学会会长,《杜甫研究学会》主编。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13.4¥28.0 -
中国读本:经典版
¥14.7¥46.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9.2¥28.8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53.0¥68.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23.6¥58.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29.3¥45.0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19.7¥58.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溥仪偷运国宝
¥5.2¥26.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13.8¥29.8 -
大家小书:孔子的故事(平装)
¥8.0¥25.0 -
茶经(黑白版)
¥15.1¥48.0 -
文史足徵录
¥14.7¥49.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12.1¥25.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7.9¥22.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13.0¥32.0 -
东瀛印象记
¥16.9¥35.0 -
经典常谈
¥4.9¥14.8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24.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