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小麦轻简化栽培理论与实践

包邮山东小麦轻简化栽培理论与实践

¥24.1 (3.5折) ?
1星价 ¥24.1
2星价¥24.1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16366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34
  • 出版时间:2018-06-01
  • 条形码:9787511636638 ; 978-7-5116-3663-8

内容简介

目前小麦生产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频繁的机械作业造成的土壤失墒严重,生产作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下降;二是由于连年机械作业,致使犁底层变厚上移,阻碍根系下扎,小麦抗逆稳产能力下降;三是大量玉米秸秆还田,整地、播种质量不高,容易出现深播弱苗、缺苗断垄以及疙瘩苗问题;四是传统农业生产中基肥施用较浅,肥料利用效率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一系列主要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集成了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该技术在山东省多点进行了推广示范,取得良好的成效,实现了提高产量、蓄水保墒、简化作业环节和提高肥水利用效率的多重目的。本书对小麦轻简化关键技术增产理论以及实践推广进行总结。

目录

**章 山东小麦生产现状 ……………………………………………1

**节 山东小麦生产地位 …………………………………………1

一、山东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1

二、山东小麦生产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3

第二节 山东小麦生态分区 …………………………………………4

一、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 …………………………………4

二、鲁西北平原冬性半冬性中晚熟类型区 ……………………5

三、鲁西南平原湖洼半冬性早熟类型区 ………………………5

四、鲁中山、丘、川半冬性中早熟类型区 ……………………5

第三节 山东小麦产量水平 …………………………………………6

一、山东小麦生产发展历程 ……………………………………6

二、山东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产量差异 ………………………8

第四节 山东小麦产量提升限制因素及技术对策 …………………10

一、山东小麦不同产量水平产量提升限制因素 ………………10

二、提升小麦产量和效益的技术对策 …………………………12

第二章 山东小麦轻简化栽培理论研究 ……………………………16

**节 光温水肥资源的匹配 ………………………………………16

一、山东小麦生长季光、温资源分布 …………………………16

二、光、温资源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18

三、水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23

第三节 栽培模式对产量和效益差形成的影响 ……………………31

一、不同栽培模式对产量、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33

二、不同栽培模式小麦群体质量及其与产量和肥水

  效率的关系 …………………………………………………34

三、不同栽培模式物质生产及转运及其与产量和肥水

  效率的关系 …………………………………………………37

四、结论和讨论 …………………………………………………43

第四节 播后镇压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44

一、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土壤特性的影响 ………………………45

二、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冬小麦植株形态的影响 ………………49

三、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56

四、冬前镇压和灌溉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69

五、结论和讨论 …………………………………………………73

第三章 山东省小麦轻简化栽培技术 ………………………………80

**节 耕层优化轻简化栽培技术 …………………………………80

一、耕层优化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提出 …………………………80

二、配套机械研制 ………………………………………………81

三、耕层优化栽培技术增产机理 ………………………………83

四、耕层优化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及经济效益 …………………105

第二节 小麦垄作轻简化栽培技术 …………………………………107

一、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 ……………………………………107

二、推广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的意义 ………………………108

三、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节本增效优势明显 ………………109

四、小麦垄作节水、省肥技术要点 ……………………………111

五、小麦垄作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 ………………………113

第三节 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 ……………………………………114

一、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14

二、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的优点 ……………………………115

三、小麦精播、半精播栽培技术要点 …………………………115

第四节 配套技术 ……………………………………………………117

一、小麦氮肥后移技术 …………………………………………117

二、小麦化控技术 ………………………………………………118

主要参考文献 ………………………………………………………………121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山东小麦生产现状 **节 山东小麦生产地位 山东省是我国冬小麦种植的优势产区,该区域位于黄淮海平原东部,自然禀赋优越,土地肥沃,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常年降水量在550~950mm,无霜期长,适宜发展小麦生产。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的种植和产出大省,优质小麦品种多,产品质量高,为我国多地面粉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料,同时出口很多国家。 一、山东小麦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山东省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5 000万亩a以上,是省内**大粮食作物,小麦总产量占全省粮食产量的48.8%。2016年山东省小麦播种面积为5 745万亩,总产量2 344.6万t,平均亩产为408.07kg,其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位,分别占全国的15.84%和18.20%,其单产比全国平均产量高14.90%(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6)。 a 1亩≈667m2,全书同 小麦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主要口粮。从消费构成来看,我国小麦口粮占比约为80%。2011年山东省消费小麦1 690万t,占当年全省小麦总产量的80.33%。由于小麦含有独特的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能制作多种多样的食品,可以加工成面包、面条、馒头和糕点等多种食品,制品数量之大,花样之多,居各作物之首,其他粮食作物大部分用于肉、蛋、奶转化和工业加工。另外,小麦既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也是支撑山东省食品加工工业的重要作物。 近年来,山东省小麦加工业有较大发展,年加工小麦能力超过3 500万t,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山东省是优质强筋和中筋小麦适宜种植区,生产的小麦品质优良,深受面粉加工企业欢迎。目前山东省内面粉企业产品已由原来的以小麦标准粉为主,发展到以特制粉、专用粉为主,开发出面包粉、饺子粉、糕点粉、油条粉和汉堡粉等50余个小麦专用粉品种。 随着粮食产业化经营的深入推进,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或集团,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山东省日处理小麦1 000t以上的大型小麦粉加工企业达20余家,全省前10名小麦粉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到550万t,占总量的15%以上。五得利集团东明面粉有限公司、发达面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天邦粮油有限公司、山东半球面粉有限公司年产小麦粉都在50万t以上。 山东省的小麦生产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的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智能化和生产管理精准化,并由此带动了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快速提高和小麦生产效益的增加。以水肥利用效率为例,欧、美等发达国家小麦的水分生产率高达2.3kg/m3,氮素化肥利用率为50%左右。而山东省井灌区小麦的水分生产率平均仅为1.4kg/m3,黄灌区仅为1.0kg/m3,分别仅为发达国家的60.8%和41.7%。山东省小麦生产化肥使用量较大,肥料利用率较低。据有关资料,山东省小麦生产氮、磷、钾利用率分别为23.4%、11.3%和24.6%,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32%、19%和44%)。生产管理技术粗放导致山东省小麦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严重不足。以面粉加工企业急需的优质强筋小麦为例,当前进口优质强筋小麦的到岸价为1 900元/t左右,而国产优质强筋小麦的销售价高达2 800元/t 左右。 二、山东小麦生产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山东省是我国生态条件*适宜小麦生长的地区之一,也是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该区域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热资源较丰富,其中胶东和鲁中对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形成*为适宜,鲁西北和鲁西南是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较优地区,鲁南是强筋小麦较优、中筋小麦优质地区,这对山东省发展优质小麦产业非常有利。 近年来,山东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高产创建项目,充分挖掘了小麦增产潜力,通过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小麦增产。为实现全省小麦连续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累了高产经验,为未来小麦持续增产打下了基础。 为保持小麦增产的可持续性,国家和山东省各级政府出台多项鼓励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小麦生产,如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项目、山东省财政农业综合开发配套资金、农业节水灌溉专项资金等。另外,政府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制度、农资综合补贴制度,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等。这些资金支持和政策性投入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种粮收益,调动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小麦生产经营主体有了新的发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促进了土地流转承包和机械化水平的发展,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的发展迅速,目前山东省土地流转面积超过2 569.5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27.3%,加上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建立紧密型生产基地、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的面积,全省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化率已达40%以上。这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有利于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十二五”期间,山东省小麦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重点推广了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半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规范化播种高产栽培技术和深耕深松综合高产技术等,在生产上发挥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为山东省小麦持续增产发挥了较大的促进作用。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达96%,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将有力地促进小麦生产的 发展。 第二节 山东小麦生态分区 山东省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各地的生态条件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小麦的品种类型、播种期、成熟期均有差别。为更好地指导小麦生产,将山东省麦区划分为以下4个区域。 一、胶东丘陵冬性晚熟类型区 该区位于山东省东端,南、东、北三面环海,西以胶莱河为界,包括青岛、烟台、威海3市的全部和潍坊市的东部地区,共23个县(市、区)。近年来,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麦田面积的15%。本区年平均气温11.0~12.5℃,1月平均气温.4.1~.1.6℃,极端*低气温.25.5~.13.1℃,年降水量737.3mm,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223.7~310.8mm。以种植冬性小麦品种为主,其中,分蘖能力较强,分蘖成穗率较高的多穗型品种较易获得高产。该区适合早播,9月25日至10月5日为适播期,有利于增加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但由于玉米晚熟,一般播期在10月15—20日。该区是全省4个生态类型区中成熟*晚的地区。 二、鲁西北平原冬性半冬性中晚熟类型区 该区位于山东省北部,东起胶莱河,北濒渤海和莱州湾,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河北、河南接壤,南临鲁中山、丘、川类型区,共涉及8个市(地),55个县(市、区)。小麦播种面积2 000多万亩,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35%左右,是全省小麦的*大产区。本区年平均气温12.1~13.4℃,1月平均气温.4.1~.2.6℃,极端*低气温.27℃,平均年降水量610.9mm,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162~219.9mm。该区北部毗邻渤海湾畔的县区多种植冬性和强冬性品种,南部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小麦播种期以10月1—10日为宜,小麦成熟期早于胶东丘陵晚熟类型区。 三、鲁西南平原湖洼半冬性早熟类型区 该区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和南部。西、南及西北靠河南、安徽、江苏3省,东和北与鲁中山、丘、川生态类型区相连,共涉及5个市(地),28个县(市、区)。小麦种植面积1 700万亩,占全省小麦面积的29%左右。该区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相对较多。1月平均气温.0.8~.1.9℃,极端*低气温.24.9~.15.8℃,年降水量平均773mm,鲁南较多,向西、北逐渐减少。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201.4~291.7mm。该区以种植半冬性品种为主,小麦播种期较晚(适播期10月5—15日),小麦成熟期在全省*早。 四、鲁中山、丘、川半冬性中早熟类型区 该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与鲁西北类型区的山前倾斜平原接壤,西南与泰安、济宁、枣庄及临沂地区的鲁西南类型区毗邻,东与胶东类型区接壤,共涉及9个市(地),43个县(市、区)。该区小麦种植面积1 260万亩左右,约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21%,是全省土地面积较多,山丘面积*大,灌溉面积*少,小麦平均产量*低的一个类型区。本区年平均气温12.3~13.6℃,1月平均气温.1.8~3.5℃,极端*低气温.25.6~.16.0℃,年平均降水量746.8mm,小麦生育期内降水量187.9~262.4mm。区内山区以冬性品种为主,平原地区以种植冬性和半冬性品种为主。 第三节 山东小麦产量水平 2003年以来,山东省小麦种植面积、小麦单产、总产均呈增长趋势。至2016年山东省小麦*高产量突破纪录达828.5kg/亩,全省平均产量突破411kg/亩。由于不同生态类型区光温资源不同,山东省不同生态点产量水平存在差异;同一生态点不同田块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 一、山东小麦生产发展历程 山东省常年种植面积在5 000万亩以上。山东省的小麦面积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40%左右,总产占粮食总产近50%。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小麦生产不断发展。20世纪50年代山东省的小麦种植面积为5 4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40kg,总产230万t左右;60年代,全省小麦总产达到300万t以上;70年代小麦总产量提高到800万~900万t;80年代的农村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1986年小麦总产猛增到1 562万t;1993年达到1 936万t,平均单产达到310.5kg;1997年山东省小麦的播种面积为6 059.9万亩,总产超过2 242万t,平均单产实现了创历史纪录的370kg/亩。2003年以来,全省小麦种植面积及单产都稳步上升,2016年总产达到234.46亿kg,平均单产突破410kg,实现了连续14年丰收,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kg以上(图1.1)。 1997年,山东省龙口市‘8017—2’就已经突破700kg/亩,产量高达731.7kg/亩;2014年招远市辛庄镇马连沟村10亩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817kg,首次突破了800kg/亩;目前省小麦单产的*高纪录是2016年的莱州‘烟农1212’实现了亩产828.5kg(莱州市金海农业科学研究所)。2009—2015年期间,山东省小麦实打验收在181个点次产量超过700kg/亩,42个点次超过750kg/亩(图1.2),小麦品种产量潜力已经达到相当高的产量水平,而全省小麦平均单产410kg/亩,从生产角度,提高单产的潜力很大。 图1-1 2001—2015年山东省小麦生产情况 图1-2 2009—2016年山东省小麦实打验收每年的*高产量 二、山东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产量差异 (一)不同生态区小麦产量水平及差异 通过入户调研的方式,对2014—2017年在山东鲁中淄博、鲁南济宁、鲁西德州和胶东烟台4个典型小麦生产区,针对不同产量水平田块(高产创建、高产示范和农户田块)的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2014—2017年,4市高产创建平均产量稳步在750kg以上,而高产示范区平均产量都在600kg左右,农户产量烟台较高,德州较低,4市不同产量水平田块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德州市高产创建与农户间产量差高达319.7kg (表1.1)。 表1-1 4生态点小麦不同产量水平及差值 生态点 产量(kg) 产量差(kg) 高产创建田(Yr) 高产示范田(Yp) 农户田(Yd) Yr-Yp Yr-Yd Yp-Yd 烟台 787.4 620.7 530.0 257.4 166.7 90.7 德州 771.7 599.1 452.0 319.7 172.5 147.1 淄博 752.0 605.7 466.0 286.0 146.3 139.7 济宁 757.2 601.0 507.0 250.2 156.1 94.0 平均 767.1 606.6 488.8 160.4 278.3 117.9

作者简介

李华伟,主要从事抗逆稳产生理,资源高效利用生理,小麦高产高效栽培等方面研究。承担国家及省级课题10余项,其中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弱光和渍水双重胁迫调控小麦籽粒淀粉粒形成的生理机制”,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小麦茎鞘内果聚糖代谢与其抗旱性关系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小麦产量差形成机理及调控途径”等项目。获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1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著作1部,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