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州文史第一辑人物

信州文史第一辑人物

1星价 ¥25.8 (3.8折)
2星价¥25.2 定价¥68.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5073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20507349 ; 978-7-5205-0734-9

本书特色

缪红芳主编的《信州文史(第1辑人物)》是信州文史丛书的创刊号人物专辑,以信州人物为创刊号,收集整理了唐宋以来在信州出生、生活的历史人物以及任职官员传记考述。他们中,既有生于斯或居于斯的往哲先贤陆羽、辛弃疾、娄谅、杨时乔等,又有过往于信州的文人墨客朱熹、曾几、朱彝尊等,也有我们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知名人士张恨水、王克敌、姚金娜等,他们在信州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与他们共尝酸甜苦辣,共历人生沉浮,共觅人生真谛,共阅世间冷暖。

内容简介

  《信州文史(第1辑 人物)》主要收录自唐代设信州以来,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工作过的历史名人,为更好体现“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原则,也收录了部分近现代名人。由于时空变化,涉及部分历史人物的区划问题,希望广大读者不违“学术乃天下公器,人皆不可得而私之”的故训,触摸有温度的历史细节,把着力点落在提高历史文化素养上,汲取历史进程中的经验和智慧,以此增强文化自信。

目录

【信州名人】
茶圣陆羽及其在信州的茶务活动
朱熹与辛弃疾交游考论
辛弃疾信州寺庙游观考述
曾几信州生活研究
信州文坛盟主韩元吉
辛弃疾与信州带湖
宋状元徐元杰悲壮的一生
宋朝名臣余尧弼
娄谅与他的家族
明代大学士郑以伟
黄道周广信抗清及殉节考

【信州职官】
唐代至今庙祀的信州刺史刘太真
刚直不阿的信州知州王自中
宁死不屈的伯颜不花的斤
——元朝信州达鲁花赤
清正廉洁风范永存
——记上饶地委书记黄永辉
两袖清风只为民
——怀念我的父亲李明

【信州艺苑】
从信州走向文坛
——张恨水生平与创作道路
思致隽逸绵密郁勃
——信州文人画家黄起凤
画品当须人品立画意还凭诗意传
——饶草荣先生及其书画艺术
忆霜红老人
忆恩师胡润芝先生
我的父亲黄永勇
上饶民歌演唱家——姚金娜

【信州理学】
朱子信州门生陈文蔚
杨时乔理学思想浅探

【信州学术】
程兆熊与信江农专的创办
明人夏言与稼轩词比较刍议
——以夏辛二人退居信州所作词为中心
信州风物好,倦旅亦开颜
——朱彝尊游信州诗作考略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信州文史(第1辑 人物)》:  一、夏言其人及其瓣香苏辛词人  夏言(1482-1548年),字公谨,号桂洲,谥文愍,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间官至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两度位居首辅。坐议收河套,弃市。《干顷堂书目》卷二十二载:“夏言《桂洲集》五十卷;又《赐闲堂集》十卷;又《应制集》四卷;又《桂洲词》一卷。”夏氏以大礼议骤贵,不数年而位极人臣,嘉靖十五年(1536)闰十二月入阁。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帝使严嵩陈言之罪,暴其之短,并怒斥日:“朕不早朝,言亦不入阁,军国重事,取裁私家。王言要密,视等戏玩。”七月遂革职,至嘉靖二十四年(1545)九月复召,其问退居上饶凡三年有奇。  夏言南归后遂家于白鸥园。《明实录·世宗实录》卷一六八云:“嘉靖十三年(1534)十月……礼部尚书夏言请乞有司为建书院、楼堂于里中,以藏御制宸翰及所赐书籍,并乞名额。上从之。书院名忠礼、堂名琼恩、楼名宝泽,令有司缮造,工部给扁。”此即白鸥园之所由来。贵溪自唐乾元元年(758)设信州始便为信州(明清为广信府)属县,此间所谓“里中”,实指郡城上饶。而稼轩隐居之带湖即在上饶城郊,瓢泉则在信州铅山县到治所上饶之间的官道附近。从空间而言,夏言居西郊白鸥园赐第,稼轩居北郊带湖,相去不过三四华里之遥。  李浩先生指出“不同时期的作者在同样的地域空间中生存并创作”,他们对同一客体世界的一再吟咏、描述,抒发感慨会积淀成特殊的文化岩层。而在上饶的文化岩层中,宋明两朝无疑有*厚重的遗存。宋朝以前,上饶的人文环境相对处于劣势,本土文人仅有王贞白,流寓者亦唯陆羽、阎立本等寥寥数人可称。中原板荡,宋室播迁,上饶以未遭兵火和优越的经济、自然、交通条件成为中原文人南迁寄寓的绝佳选择之一。宋人话本《碾玉观音》述及崔宁携璩秀秀逃离杭州后便想去信州投靠几位玉作友人,后又以往来杭州、信州的人多,担心为人识破而再逃去潭州。此虽小说,但必有一定的现实依据。以此观之,上饶彼时之经济是较发达的,否则不会有几位玉作匠人同时开店;且交通条件极佳,往返杭州、潭州的通道顺畅,与杭州人员往来频繁。钱建状先生指出“吕本中、韩元吉、曾几等著名文人定居于此(按:指信州)的就有6家。而定居于两湖的士人总共也不过8家”,辛弃疾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明一朝,江西堪称文献名区,举进士数居于全同第三,仅次于汀浙。而广信府以198名进土居江西十三府第五,邱进春先生《明代江西进士考证》称“(广信府举进士数)弘治、正德问一度跃居第二,仅次于吉安府”。嘉靖一朝江西籍阁臣共4人,而广信府有其二且均居首辅(铅山费宏、贵溪夏言),夏言正是本期信州士人的杰出代表。从文学创作上看,稼轩自不必说,夏言亦长于诗文,在当朝颇有影响。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引《虞山诗选》云:“夏贵溪喜为长短句,诗馀小令,草稿未削,已传布都下,互相传唱。”沈雄《古今词话》引《柳塘词话》所云略近。则从地域文坛的角度看,对二者的比较也确有必要。  而更重要的是,夏言在诗余创作上对苏辛一派的接受。夏氏之豪放词作,论者每以之方稼轩,这在文学创作的层面提供了二者的交集。王世贞云:“我明以词名家者……夏文愍公谨*号雄爽,比之辛稼轩,觉少精思。”清人《历代词话》云“公谨之于幼安,犹宣武之似司空也。”虽然夏词和稼轩词一样有多种风格,但多半还是取径苏辛天风海雨之作的豪放风格(当然,在后人眼中夏氏以婉约风格的词作更工整,然其刻意学苏辛之豪放风格作词却是显见的)。数据或许是枯燥的,但有时却比满眼藻绘更具说服力。我们据《全明词》《全明词补编》统计其标明拟和苏辛者,以窥其一斑。统计结果见下表。  有明一代拟和苏轼者甚多,拟和稼轩在明代中期正嘉两朝的绝对数量则并不大。极巧的是,夏言拟和苏轼、辛弃疾词均占正德、嘉靖期间拟和苏辛词的四分之一。而正嘉两朝拟和稼轩词者共有陈霆、陈铎、夏言、杨慎等五人计十二阕。其中夏言和稼轩词达三首,是当时和辛韵*多的词人,且所选和词作与当时情景极为契合。夏氏和稼轩词如下:《水龙吟·次辛稼轩,贺未斋阁老霖雨堂落成》《水龙吟·夜宴未斋宅,赏坐上牡丹,再和辛稼轩》《沁园春.彭编修凤过白鸥园,用辛稼轩韵》分别步稼轩《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韵》。前者乃寿人之作,所寿未斋乃嘉靖宠臣顾鼎臣。鼎臣年长,是以夏氏借稼轩寿韩元吉韵寿之。而后者为夏言初罢相,居白鸥园时作,借稼轩带湖新居韵,有“三径初通”的意味,大概也还有借稼轩言志的考量。凡此皆可见夏言瓣香苏辛,难怪论者多以其风格类似稼轩,王国维即以“豪壮典丽”称之。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