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0402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6
  • 出版时间:2002-06-01
  • 条形码:9787300040233 ; 978-7-300-04023-3

内容简介

  数千年来,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明现象林林总总,千差万别。但是各种文明形态都经历了自身的兴衰与更替过程,各主要文明形态之间也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一部文明史不应当是各种文明模式的简单相加与无序的组合,而应当是一部既展示人类的文化遗产或成果,更彰显人类的物质、精神实践活动能力的演化与发展史。因此,在叙述人类文明史时,尤其应当从各种文明形态及其相互联系中,去揭示其演进更新的历史规律。  基于上述考虑,《世界文明史/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文化素质课系列》紧紧围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将人类文明划分为若干个文明类型来加以叙述,如“古代东方文明”、“西方古典文明”、“中古欧洲的基督教一封建文明”、“中古亚洲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近代欧洲文明”、“现代西方文明”、“近现代拉丁美洲文明”、“近现代非洲文明”和“近现代亚洲文明”等。而在具体叙述中,在器物技术层面上显示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等发展线索;在生产方式与政治制度层面上,叙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制度文明的不同概况;而在观念层面上则从不同时期的宇宙观与价值观入手,分析了各个时期人类思想文化的特定内涵与发展趋势。  为了便于读者的学习和理解,《世界文明史/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文化素质课系列》尽量将某些深奥的学术概念、术语通俗化与简约化,而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则力求系统化和条理化,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史论结合。作为一部篇幅十分有限的文明史教材,当然不可能将所有文明现象巨细无遗地“和盘托出”,而只能是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目录

**章 人类文明的滥觞
一 远古人类文明的形成
1.远古人类的文明踪迹
2.农业的诞生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
3.氏族社会文明的兴衰
二 人类*初的文化成果
1.原始文字的产生及其类型
2.原始宗教观念的起源
3.文化艺术的幼芽

第二章 古代东方文明
一 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二 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国家的君主集权统治
2.古埃及人的经济生活与等级结构
3.古埃及的文化遗产
三 古代西亚文明
1.民族冲突与西亚古国的政治变迁
2.多样性的地域经济与独具特色的奴隶制
3.从“多神”崇拜向“一神”教信仰的过渡
4.古代西亚的文化成果
四 古代印度一佛教文明
1.雅利安人的入侵与古印度文明的酝酿
2.佛教的兴起及其流变
3.古印度的文化创造

第三章 西方古典文明
一 希腊古典文明
1.古希腊城邦的“多中心”格局与海外殖民
2.希腊“古典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3.古典文明东渐的“希腊化时代”
4.古希腊人“多神”崇拜与“神人同形同性”的宗教信仰
5.古希腊人的文化贡献
二 罗马古典文明
1.罗马政治文明的演进道路
2.帝国初期高度的奴隶制物质文明
3.罗马古典文化
……

第四章 中古欧洲的基督教一封建文明
第五章 中古亚洲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明
第六章 从中古向近代过渡时期的西方文明
第七章 近代西方文明产生的基础
第八章 近代欧洲文明
第九章 现代西方文明
第十章 近现代拉丁美洲的文明
第十一章 近现代非洲文明
第十二章 近现代亚洲文明
第十三章 当代世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世界文明史/21世纪素质教育系列教材·文化素质课系列》:  1.罗马政治文明的演进道路  从西方文明史的进程看,罗马古典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但罗马古典文明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而从城邦向共和国再向帝国的政治文明的演进道路,正是这一特点的重要表现。  罗马古典文明发祥地意大利半岛,海岸线平直,缺乏良港,不利于航海,但由于地处东西地中海的交通要冲,与外界的联系仍然比较方便。半岛内的温和气候与肥沃土地特别是北部的波河流域的冲积平原适宜耕种,南部与东部草木茂盛而便于放牧,矿产资源却比较少。这些地理条件使得罗马的农业远比希腊发达,但工商业与航海活动却有些逊色。这也使得土地问题成为罗马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围绕着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矛盾的纠缠与撞击,导致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迁。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罗马的政治在经历了短暂的城邦时代后,就逐步建立了统一的共和国,再通过向外军事扩张而建立了统一的大帝国,呈现出从“多元”向“大一统”不断演进的政治格局。而这些与希腊大有差别的特征,又必然要给罗马的文化打上独特的印记。  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初,一支操印欧语的部落从东北部迁居在半岛中部的拉丁平原上,逐渐建立了一些城市。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伊达拉里亚人从小亚细亚迁徙到这里。他们的社会发展程度较高,农业与工商业都有了发展,在公元前6世纪控制了包括拉丁平原与罗马城在内的中意大利广大地区,建立了一些独立的城邦国家。而在此时的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岛,希腊人通过近200年的殖民,也建立了一些城邦国家。不过,这一“城邦并立”的“多中心”格局并未持续下去。就罗马而言,其城邦*初经历的是军事民主制的“王政时代”,在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的情况下,国王的权力逐渐形成,国家机构建立。但贵族对此极其不满,他们于公元前509年推翻了国王塔克文的统治,建立了奴隶主贵族寡头统治的共和国,从此罗马的历史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前27年)。  罗马共和国建立后,贵族元老院垄断了国家大权,广大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其焦点集中在土地与债务问题上。为此,平民在公元前5世纪初不断展开斗争,由此不但获得了推荐保民官、召开平民会议、参与制定法律、在政府中担任公职等许多重要的公民政治权利,对贵族的统治大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而且还废除了债务奴役,避免了沦为债务奴隶的命运。内部矛盾的调整其促成了国家制度的完备,为罗马的向外扩张创造了条件。借助于广大有产公民的服役、良好的军团编制组织与分化瓦解的对外政策,罗马人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就不断地对周边的城邦展开斗争,并先后打败了北边的伊达拉里亚人、沃尔斯奇人与埃魁人,南边的萨莫赖人以及希腊人,将整个意大利征服。在此基础上,罗马奴隶主阶级又向地中海区域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将北非的迦太基、埃及、希腊各城邦与小亚、叙利亚等许多地区征服,并多次侵入两河流域。到了公元前1世纪末期,终于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在帝国境内,罗马实行行省制,派总督前往统治。  随着军事征服地域的逐渐扩大,罗马古典奴隶制的充分发展,各种矛盾也日益积累与尖锐起来。奴隶主贵族获得大量的奴隶与地产,其残酷的压迫剥削引起奴隶大规模起义。另一方面,沉重的战争负担与贵族对公有地、小农土地的大量侵夺以及高利贷的盘剥,则使广大自由农民纷纷破产,他们纷纷起来展开反对土地兼并、要求恢复耕地与重建家园的斗争。此外,以商业与高利贷起家的中小奴隶主阶层——“骑士”阶层与元老贵族之间的矛盾,罗马与被征服地区的矛盾也都十分激烈。从公元前133年开始,保民官格拉古兄弟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但由于元老贵族的反对与镇压而失败。此后,由于公民纷纷破产,军队不能满员,且纪律败坏,战斗力大大削弱,在对外战争中屡屡败北。面对严峻的形势,在公元前107年出现了执政官马略的军事改革,以雇佣军制取代了已经衰落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强化军队的纪律。这一改革使罗马获得充足的兵源,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却使从军服役职业化,为军事将领利用军队干政与建立军事独裁政权开辟了道路。此后,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先后出现了苏拉与恺撒的独裁政权,其中该世纪中叶的恺撒政权还对元老院进行了彻底的改组,使之成为自己的咨询机关;恺撒还扩大公民权,将公民权授予各行省的许多城市,在大多数行省实行国家直接征收赋税的制度。通过改革,恺撒强化了中央集权,罗马不再是一个狭隘的共和制城邦,实际上已经是一个专制帝国的统治中心。尽管部分元老贵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