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6608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409
- 出版时间:2019-02-01
- 条形码:9787100166089 ; 978-7-100-16608-9
本书特色
中华剧艺社(“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先后活动于重庆、成都、武汉和上海等地,存在时间达六年之久,演出剧目三十多部,演出次数八十多次。中艺的存在,对于中国话剧的发展意义重大。本书以抗日战争为背景,叙述了一代英雄儿女的流浪传奇,留下一片可歌可泣的抗战时期中国话剧运动的历史剪影。
内容简介
中华剧艺社——中国话剧黄金时代中流砥柱的演出史略,一代英雄儿女的流浪传奇,一部抗战时期中国话剧运动的历史剪影。
目录
序 言
从中华剧艺社看话剧转型的困境与出路 马俊山
引 论 黄金时代:辉煌与磨难 **章 聚散因缘:演剧职业化与剧团社会化
**节 职业化演剧的需要和皖南事变的推动
第二节 剧社内部关系的维系:志同道合与同业同团
第三节 剧场荒:捐税重、电影回潮和地方戏兴盛
第四节
人事纠纷:团员流失与领导阶层的分化
第二章 生存机制:企业模式与市场运作
**节 内部组织与管理
第二节 借助传媒造势
第三节 破除明星制
第三章 剧目建设:多重力量交错
**节 剧本荒与政府监控
第二节 市侩风与募捐演出
第三节 编剧队伍与市民导向
第四节 商业演出与艺术实验
第四章 演出方式:“连演”与“联演” **节 实行连演制
第二节 联合演出
第五章 舞台艺术:民族性的探求
**节 斯坦尼体系的实践
第二节
风格化的艺术追求
第三节 话剧民族化与舞台艺术的成熟
结 语
附录一:中华剧艺社活动年表 附录二:中华剧艺社历次公演剧目
参考文献 后 记
书摘(版面所限删除了注释部分)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吴彬,男,1980年生,河南许昌人。南京大学博士,现为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戏剧学教研室主任。既从事戏剧史论研究,也从事戏曲剧本创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戏剧。曾在《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戏剧艺术》《戏曲艺术》《戏剧》《南大戏剧论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创作戏曲剧本《项羽和范增》《朱丽小姐》《黄梅春秋》《赵云救主》等6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25.0¥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见字如面
¥23.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2.8¥28.8 -
我与地坛-纪念版
¥17.0¥2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4.3¥6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到山中去
¥9.1¥30.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4¥49.8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6.2¥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西南联大古文课
¥16.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