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911915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33
  • 出版时间:2019-03-01
  • 条形码:9787549119158 ; 978-7-5491-1915-8

本书特色

本书从媒介批判的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了当今社会“新新媒介”建构的崭新生活场景,深刻解析了掌媒(手机)依赖对我们的生活场域、思想行为在无形中产生的“控制、渗透、奴役”。本书认为,面对我国与西方社会同步甚至还略有超前地步入崭新的“掌媒”时代,我国国民如何做到对智能手机保持足够清醒的认知、审视、反省,关乎每一个人的媒介素养,关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关乎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从媒介批判的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了当今社会“新新媒介”建构的崭新生活场景,深刻解析了掌媒(手机)依赖对我们的生活场域、思想行为在无形中产生的“控制、渗透、奴役”。本书认为,面对我国与西方社会同步甚至还略有超前地步入崭新的“掌媒”时代,我国国民如何做到对智能手机保持足够清醒的认知、审视、反省,关乎每一个人的媒介素养,关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关乎整个国家的社会发展。

目录

**章 移动互联——媒介移动化 **节 新新媒介?高频出现的五组术语 第二节 媒介力量,如何影响人类文明? 第三节 掌媒时代,智能手机“横行天下” 第四节 在线生存,移动互联带来的障论 第五节 媒介变迁,中国从“跟班”到“领跑” 第六节 手机成瘾,中国社会“领先”西方 第二章 形影不离——手机器官化 **节 媒介依赖,传播学大师眼中的图景 第二节 成疯成魔,媒介即日常生活 第三节 媒介沉迷,现实生活的“病态”画像 第四节 人的延伸,媒介“器官说”之源 第五节 智能手机,融入人体的“第二智脑” 第六节 智商迟钝,手机何以“绑架”大脑? 第三章 永远在线——社交屏幕化 **节 社交产业:一个全新的商业版图 第二节 未来之势,社交媒体发展四大态势 第三节 社交媒体,21世纪上瘾的“烟草业” 第四节 永远在线,“数字土著”的独特标签 第五节 微力无比,微信改变生活方式 第六节 点赞之交:人际关系日益肤浅化 第七节 朋友圈好友:五类“标签好友”,你属哪一类? 第八节 朋友圈蝶变,“三天可见”是一种抗争 第四章 支离破碎——阅读碎片化 **节 受众40年:从听众到用户的“媒介记忆” 第二节 往事如烟,指尖流淌过的“流行文化” 第三节 刷屏速览,“手机阅读”的是是非非 第四节 碎片至死:传统阅读“梦逝”碎片化 第五章 无处可隐——隐私公开化 **节 隐私已死?数据化时代的隐私迷局 第二节 隐私出让?社交媒体正在不断蚕食 第三节 隐私泄露,智能手机变成“隐私大盗” 第四节 过度分享:个人隐私的“自我贩卖” 第六章 同谱共振——舆论共振化 **节 舆论嬗变:我国舆论生态的演进图景 第二节 舆论图谱:“掌媒”时代舆论生态四维透析 第三节 媒体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 第四节 高校舆情:“微”舆论场如何影响大学生? 第五节 恶搞文化:从模仿《江南style》说起 结语 抬起头来,放下手机! 后记
展开全部

相关资料

本书针对手机依赖这一重要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全景式展示和深度剖析。作者眼光 敏锐、视角独到、引经据典、文笔酣畅,为读者呈现了一部雅俗共赏的好作品,希望 本书的出版能让社会深刻反思“手机化生存”现象,从主体意识上提升媒介素养。——罗艳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这个高度媒介化的社会中,我们每个人对手机的深度依赖都有切身体会。阅读 本书可以让公众反思自己的手机依赖、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能从更深层面看待“手 机化生存”的本来面目。——窦锋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高级记者) 面对本书作者的深度忧虑,希望更多人对此有同感、有共鸣、有反思:“掌媒” 科技创新无可厚非,网民痴迷“掌媒”后患无穷!——张滨(广州日报高级编辑、著名漫画家) 身处“掌媒”时代,不能不读这本书!本书视角独特,例证丰富,举重若轻,鞭 辟入里;具有学术著作的深刻性,却少见文字的晦涩;风格清新,甚是可读。——余熙(长江日报高级记者、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作者简介

毛玉西 就职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任编辑。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硕士。长期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多次荣获广东省新闻奖(专栏类、版面类、论文类)一二三等奖,出版专著《说不尽的天下纷争》。 罗迪 就职于广州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校舆情、青年网络行为、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先后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