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13018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301301883 ; 978-7-301-30188-3
本书特色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的写法基本上是传统的经验性和系谱性的方法,这体现在从林传甲到钱基博等一些文学史家和研究者的著述中,这种情形到了1920年代后有了大的转变,西方学术思潮的引入改变了文学史的研究观念,即文学史研究由传统的经验性谱系性研究向本质主义研究过渡。胡适的文学史研究开了这方面的先河,建立起其本质主义加进化论的文学史研究观,影响甚大,直到20世纪末,文学史的研究观念才又有了新的转变。每一种文学史观发生的背后都有其文化思潮和政治历史原因。《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演变》梳理了纯文学史观、反映论文学史观、心灵史文学史观、情感论文学史观四种文学史模式,进而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思潮与政治历史原因。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史的写法基本上是传统的经验性和系谱性的方法,这体现在从林传甲到钱基博等一些文学史家和研究者的著述中,这种情形到了1920年代后有了大的转变,西方学术思潮的引入改变了文学史的研究观念,即文学史研究由传统的经验性谱系性研究向本质主义研究过渡。胡适的文学史研究开了这方面的先河,建立起其本质主义加进化论的文学史研究观,影响甚大,直到20世纪末,文学史的研究观念才又有了新的转变。每一种文学史观发生的背后都有其文化思潮和政治历史原因。《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的演变》梳理了纯文学史观、反映论文学史观、心灵史文学史观、情感论文学史观四种文学史模式,进而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思潮与政治历史原因。
目录
第二章 文学史写作及其观念的演变 / 036
**节 纯文学史观的出现及其背景 / 040
第二节 文学史即人类心灵史、精神进化史 / 060
第三节 反映论文学观的演进 / 077
第四节 情感论文学史观 / 120
第三章 文学的建构与建构的文学史 / 126
第四章 中国文学的传统与阐释 / 166
第五章 中国文学史的雅与俗
——论雅文学的修辞传统 / 191
第六章 小说的地位 / 228
第七章 “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两分阐释模式探析
——中国文学史研究观念演变案例研究 / 262
后 记 / 283
作者简介
蒋原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聘任教授。从事当代文学批评、文艺理论和媒介文化研究工作。出版专著《传统的界限》《九十年代批评》《媒介文化与消费时代》《我聊故我在》《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文学批评学》《历史描述与逻辑演绎》等多种。曾主编《今日先锋》《媒介批评》和“媒介文化丛书”及教材四十余种。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我是一只骆驼
¥14.2¥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中国小说史略
¥15.4¥35.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10.2¥26.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门
¥14.4¥42.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到山中去
¥9.1¥30.0 -
随想录-版本摭谈
¥17.3¥65.0 -
浮生六记
¥10.0¥36.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