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18127187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99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218127187 ; 978-7-218-12718-7
内容简介
圭亚那位于南美洲北部。从1853年起便有2801名契约华工到达英属圭亚那,起先华工主要在种植园种植甘蔗和稻壳,后因环境恶劣,不少华工回国,部分人移居别国或转而从事烧炭、掘金、砍柴等。据中国官方统计,到1998年圭亚那华侨华人约为6500人。他们主要分布在首都乔治敦及沿海城乡。华人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奋斗后,也成为圭亚那自称的“六民族国家”中的其中一个民族。《甘蔗收割者:圭亚那契约华工史/广东华侨史文库》主要描述华侨华人在圭亚那的移民历程,及华侨华人为圭亚那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圭亚那政府赞扬“中国移民为发展圭亚那水稻、甘蔗、淘金、木材、矿业等做出重要贡献,为圭亚那写下自力更生从事发展的历史”。
目录
**章 劳工纷争
废除奴隶制
新移民
先生,活干完了
保证盈利
来自东方的东方人
来自西方的东方人
第二章 中国与蛮夷
从1834年说起
鸦片贸易
律劳卑事件
禁烟
钦差大臣林则徐走马上任
一触即发
远征白河
《穿鼻草约》
《南京条约》
**次鸦片战争以后
开放广州
《中英天津条约》
大沽口之战
《中英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三章 华工出洋
来来往往
苦力出洋
招工方法
即将出海
大海茫茫
死亡与灾难
古巴和秘鲁
规范苦力贸易
出洋条约
澳门的苦力贸易
第四章 驶向德梅拉拉
烈日下的愿景
**批华工
怀特第三次出马
第二波华工潮
寻找中国女性
**批女士
纷纷出洋
1861~1862年间招工季
欣克斯担任总督
1864一1866年间再次招工
条约章程
“科罗娜号”终于抵达
自由移民工
*后一船华工
节选
《甘蔗收割者:圭亚那契约华工史/广东华侨史文库》: 1644年清朝建立。不久,满清新统治者颁布法令,宣布出洋非法。这是因为他们害怕从海外回国的汉人谋反。这项政策尤其是为了防范国姓爷①,也就是那位从荷兰人手里收复台湾的著名将军,防止他挑动反清复明。海外归来者一经发现,斩立决。帮助海外归来者,一经发现同样受到惩罚。清政府还实施了一些极端措施,如将海岸线几英里之内的居民一概驱离。然而,由于中国海岸线漫长,禁令实施起来非常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政府对归国者的恐惧逐渐减少。而且,无数沿海村庄和乡镇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出洋,所以很难继续有效实施禁海政策。很多人决心出洋,是为了逃避饥荒和贫困,尤其是在中国南方。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一套客头操纵出洋的方式,为非法出洋者提供便利。客头是一种掮客,或中间人,专门负责寻找客源,收取费用,再用舢板将出洋者运送到大船上。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前往菲律宾、马六甲、爪哇和苏门答腊的中国人数量逐年上升,他们在那里耕田种地,经商贸易。 19世纪,当西方列强在加快步伐,攫取更多贸易特权时,清政府的禁海令依然生效。不过,由于清政府和地方官员腐败无能,此时的禁令几乎形同废纸。西方列强通过武力迫使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而中国政府遏制国人出洋则完全力不从心。有些港口被用来转运出洋华人,包括新加坡,那里已经成为移民聚集与转运中心。中国人大批出国受到洋人的协助和鼓励,他们对出洋问题有着与中国完全不同的看法。 英国已于1807年通过了一项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1834年,所有英国殖民地也都废除了奴隶制。1808年,美国禁止输入非洲奴隶。已经到达美国的奴隶也于1863年正式获得自由。1848年,法国也废除了在西印度群岛殖民地的奴隶制。但西班牙和葡萄牙并不情愿废奴,一直拖延到70年代中期。奴隶制的废除带来了一个难题,那就是欧洲列强殖民地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仍然旺盛,但又尚未找到能够替代奴隶的自由劳动力。由于中国贫困人口巨大,西方列强意识到,中国将是一个紧俏的劳动力来源地,于是他们竭尽全力利用这一资源。苦力贸易由此兴盛起来。 苦力出洋 “苦力”一词据说源自印度西部对一种土著人的称呼。随着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koli、kulo以及泰米尔语中的kuli等词都成了苦力的英语词汇。印度是苦力*早来源地。后来中国也成为招募苦力的主要地点,于是,这个词在亚洲和英国泛指从事体力劳动的阶层。英国华民政务司官员在编制文件时,就称这些人为“苦力”。不过,有趣的是,在英属圭亚那,“苦力”一词专指从印度来的劳工,而中国劳工则被称为中国人或中国佬。因此,苦力一词的含义根据使用地方不同而有所不同。在这一章里,我主要从英国人角度讨论招募劳工问题,所以“苦力”一词泛指外来劳工,包括来自印度和中国的劳工。 苦力贸易*早始于商船船长运送苦力出国。这些商船由殖民地政府、商人或种植园主包租。到了后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苦力经纪人开始活跃起来。他们主要是欧洲商人,也是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买卖中国劳工的主力军。对他们来说,中国劳工就是一种出口商品。从1852年开始,正规招工专员成了办理劳工出洋的第三条途径,即由殖民地国家指派驻本地的移民代理负责招工,目的是更好地管理苦力贩运,尽量减少伴随苦力贸易而出现的虐待苦力现象。 出洋劳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自由劳工”和“契约劳工”。前一类型劳工能够支付自己的路费,而且是心甘情愿出洋的。绝大部分前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劳工属于这一类型。但这些人之中能够付得起船费的人少之又少,必须是有钱的商人,或者有自己的房产或地产,可以变卖资产,筹得路费。大多数自由劳工都是靠向亲戚朋友或债主借钱,凑足旅费。这种靠借钱出洋的巨大需求带来了“赊单船票”这一火爆市场。 ……
作者简介
特里夫·苏阿冠( Trev Sue-A-Quan)1943年1 1月生于圭亚那乔治敦市,广东客家人。他的曾祖父是一名契约华工,携妻带子在广州登上“科罗娜号”劳工船。在经历了78天海上航行之后,他们于1874年2月到达乔治敦,全家人被分配到德梅拉拉河畔的拉格兰奇甘蔗种植园。 这些华人农业工的第二代子女纷纷开起店铺,当上老板,其中就包括作者的祖父苏三群( Soo Sam-kuan)。在文化融合过程中,他的名字转化成亨利·苏阿冠( Henry Sue-A-Quan),从此产生了这个独特的姓氏。 特里夫·苏阿冠( Trev Sue-A-Quan)这一代人的特点则是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从店铺老板转变为专业人士。他的哥哥和姐姐都毕业于苏格兰的爱丁堡,分别成为主治外科医生和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特里夫·苏阿冠进入乔治敦的女王学院学习,后来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获化学工程学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69年,他移民加拿大,接着到芝加哥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供职,在那里从事石油开发和化石燃料利用方面的研究。八年后,特里夫·苏阿冠重返东方——到中国的北京,在煤炭科学研究中心( Coal ScienceResearch Center)做一名高级研究工程师。他在那里生活了五年,并于1984年与妻子和儿子一同回到加拿大,在温哥华定居。 特里夫·苏阿冠对自己家族历史的兴趣源于他对曾祖父当年为什么会远走他乡感到好奇。他得到一份家族先辈的契约合同抄本,于是在随后的二十年里,他充分发挥自己擅长的分析研究技能,全面梳理和叙述了华人*初在圭亚那的生活经历。
-
两张图读懂两宋
¥16.0¥76.0 -
你不知道的古人生活冷知识
¥14.7¥49.0 -
万历十五年
¥16.3¥25.0 -
两晋其实很有趣
¥9.1¥35.0 -
汉朝其实很有趣
¥9.5¥38.0 -
清朝穿越指南
¥14.4¥45.0 -
从三十项发明阅读世界史
¥12.5¥39.0 -
朱元璋传
¥12.5¥39.0 -
中国近代史
¥13.5¥39.8 -
明朝那些事儿大结局 第七部
¥8.9¥29.8 -
告别与新生-大师们的非常抉择
¥15.6¥45.8 -
康雍乾盛世中的君臣关系
¥11.9¥39.8 -
昨日书林: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8.0¥25.0 -
当历史被情感裹挟
¥33.3¥49.0 -
韩鹏杰说:这才是江湖
¥27.4¥48.0 -
中国庭园记
¥19.5¥26.0 -
谁是剽窃者:牛顿与莱布尼茨的微积分战争
¥15.8¥45.0 -
胡同里的姑奶奶
¥35.6¥78.0 -
吴晗-明朝三百年
¥11.2¥35.0 -
中国通史
¥18.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