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传播伦理研究

包邮新媒体传播伦理研究

1星价 ¥75.5 (7.7折)
2星价¥75.5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4580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18-07-01
  • 条形码:9787520145800 ; 978-7-5201-4580-0

本书特色

《新媒体传播伦理研究》一书围绕着新媒体传播中的热点伦理问题、关键性伦理理论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学理性和前沿性,其主要内容如下:其一,从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世界主义、民族主义等作为全球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的争议点,同时在解决了种种疑惑之后,探讨了全球近80个国家媒体伦理规范中的共通性原则。这些内容在国内媒体伦理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其二,针对目前社交媒体下的“洋葱新闻”、“事实核查新闻”、“虚假新闻”等进行了反思,涉及到“洋葱新闻作为戏仿作品应当受到保护”、“事实核查新闻的创新实践”、“公众对虚假新闻的认知”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三,对社交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中的隐私伦理、社交媒体上人际交流中的隐私悖论、移动APP中的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其四,将互联网上公众的言论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影响网民的不文明表达和政治不信任的影响因素。该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具有可靠性。其五,对反转新闻、隐性采访、精确新闻报道、虚假医疗广告等具有争议性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每一节都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内容简介

《新媒体传播伦理研究》一书围绕着新媒体传播中的热点伦理问题、关键性伦理理论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学理性和前沿性,其主要内容如下:其一,从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世界主义、民族主义等作为优选传播伦理的理论基础的争议点,同时在解决了种种疑惑之后,探讨了优选近80个国家媒体伦理规范中的共通性原则。这些内容在靠前媒体伦理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其二,针对目前社交媒体下的“洋葱新闻”、“事实核查新闻”、“虚假新闻”等进行了反思,涉及到“洋葱新闻作为戏仿作品应当受到保护”、“事实核查新闻的创新实践”、“公众对虚假新闻的认知”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三,对社交媒体环境下人际交往中的隐私伦理、社交媒体上人际交流中的隐私悖论、移动APP中的隐私保护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其四,将互联网上公众的言论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影响网民的不文明表达和政治不信任的影响因素。该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所得结论具有可靠性。其五,对反转新闻、隐性采访、准确新闻报道、虚假医疗广告等具有争议性的伦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每一节都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策略。

目录

专题一 全球传播与伦理规范 建构全球媒体伦理:可实现的愿景抑或乌托邦?一 建构全球媒体伦理的背景二 建构全球媒体伦理的理论基础与路径三 对建构全球媒体伦理的质疑四 对建构全球媒体伦理设想的展望 世界主义、民族主义与全球媒介伦理的建构一 跨文化交流和信息全球化促使全球媒介伦理的提出二 世界主义作为建构全球媒介伦理的理论资源三 建构全球媒介伦理时民族主义的正当性考量四 全球媒介伦理建构中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与和解五 结语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共通准则和区域性准则——基于134篇媒体伦理规范文本的分析一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共通准则二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区域性准则三 对全球媒体伦理规范的总体性评价 全球媒体伦理规范中的礼物及馈赠问题研究一 探讨新闻伦理中礼物等的重要性二 避免利益冲突和不同主体的矛盾态度三 研究问题及方法四 研究发现:规范中对礼物馈赠的相关规定五 对礼物馈赠进行规范的讨论与建议 专题二 媒体传播与新闻真实 社交媒体环境下“洋葱新闻”的特点及其伦理问题探讨一 洋葱新闻概述二 洋葱新闻的特点三 洋葱新闻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四 如何避免把洋葱新闻当成“新闻” 新媒体环境下公众对虚假新闻的认知调查研究一 研究缘起二 对虚假新闻、成因等的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三 问卷调查法及变量设计四 对虚假新闻认知情况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五 讨论与不足 国外“事实核查新闻”的创新实践及其评价一 事实核查新闻概况:逐渐发展为全球化的新闻运动二 事实核查新闻的运行实践三 事实核查新闻:创新、局限与借鉴价值 专题三 社交媒体与隐私伦理 社交网络媒体信息传播中的隐私伦理问题探讨一 社交网络对个人隐私保护的冲击二 基于“情境脉络完整性理论”的网络中的隐私分析三 社交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困境的理论分析 社交媒体上的自我表露与隐私悖论的消解一 引言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问题三 研究方法:访谈法与观察法四 研究结论:自我表露与隐私意识之调和五 讨论:隐私担忧与隐私消解 社交媒体中的隐私披露问题及伦理原则:基于人际交往的视角一 基于社交网络的人际交往及信息披露二 社交网络人际交往中信息披露所带来的伦理风险三 社交网络中个体自愿信息披露的伦理原则 移动互联网时代APP的隐私政策与社会责任探讨——基于50款移动APP隐私保护政策内容的分析一 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的保护现状与研究问题二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研究设计三 研究发现:隐私政策呈现方式和基本内容及政策重点四 研究结论:隐私保护政策的可取与不足之处五 完善隐私保护政策的对策与展望 专题四 网络视频与伦理困境 网络环境下短视频创作者的伦理失范与应对之策一 引言二 网络环境下短视频创作者伦理失范的原因三 短视频创作者伦理失范的应对之策 网络短视频传播中的伦理问题与自律机制的建构一 网络短视频传播中的伦理失范类型二 短视频传播中伦理自律机制的建构三 结语 短视频平台的传播伦理困境及抉择路径探讨——基于波特模式对危险动作类视频的分析一 播放“危险动作类”视频时短视频平台的伦理困境二 伦理学中的波特模式及其修正三 短视频平台基于波特模式进行的伦理抉择路径 专题五 信息传播与伦理争议 有害而无利?对反转新闻的再思考一 反转新闻的界定与表现二 作为新闻报道的反转新闻及其负面影响三 作为事实更正过程的反转新闻及其积极意义四 反转新闻的正面价值 隐性采访的伦理学争议及其应用原则一 引言二 隐性采访是否具有伦理正当性之评析三 应对隐性采访伦理困境的策略 论行走在虚假宣传边缘的医疗广告——以莎普爱思滴眼液广告文本为分析对象一 莎普爱思广告的内容分析及虚假性判别二 莎普爱思广告的伦理不正当性分析三 医药虚假广告伦理困境的解决方案 新闻传播类学生的新闻职业与伦理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一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二 问卷调查法与变量设计三 研究结果:职业认知、伦理认知等的数据呈现四 讨论:对伦理价值与行为认知、新闻认知的分析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牛静,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媒体伦理、新媒体传播、传媒法等。至2019年3月,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2项,主持教育部、湖北省和其他社科项目共计10余项。著有《全球媒体伦理规范译评》《全球主要国家媒体伦理规范》《网络传播法制与伦理》《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研究:互动、表达与表露》《媒体权利的保障与约束研究》《视频网站著作权纠纷及其防范管理机制研究》等学术专著。曾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全国新闻学青年学者优秀学术成果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