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评论(2条)
ztw***(二星用户)
《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运六气的“七篇大论”讲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讲的是天地之间气机的变化,天地之间有五
《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运六气的“七篇大论”讲的是什么呢?实际上,讲的是天地之间气机的变化,天地之间有五行的变化,也有六气的影响,会造成气候的种种变化。
2024-08-17 15:53:03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4682550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8页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04682550 ; 978-7-5046-8255-0
本书特色
本书将《黄帝内经》原文按照“阴阳创始论”“运气成败论第二”“身命生生论第三”“摄生御病论第四”“因机病形论第五”“诊法论第六”“调治宜忌论第七”7部分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对原文进行了适当的字词注解。这种分类方式新颖、独特,为读者研习中医传统经典著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便于读者对中医经典著作进行理解,语意连贯,对研究中医经典著作、基础理论具有参考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既依旧律而填新词,又破陈识而立新意;既可为初学启蒙,又可为深究指迷,足可深藏锦囊。
目录
阴阳创始论
天元纪大论
生气通天论
阴阳应象大论
生气通天论
六节藏象论
阴阳应象大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离合论
灵枢论疾诊尺篇
运气成败论第二
六节藏象论
天元纪大论
五运行大论
六微旨大论
气交变大论
五常政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
至真要大论
壹
《黄帝内经》七论新编
身命生生论第三
上古天真论
生气通天论
阴阳应象大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六节藏象论
阴阳离合论
灵兰秘典论
五脏生成篇
五脏别论
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论
血气形志篇
宝命全形论
太阴阳明论
经脉别论
皮部论
经脉篇
经络论
气穴论
骨空论
四时刺逆从论篇
本神篇
营卫生会篇
五味篇
邪客篇
贰
目 录
本脏篇
决气篇
海论
五癃津液别篇
天年篇
大惑论
摄生御病论第四
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
本神篇
生气通天论
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生成篇
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论
八正神明论
因机病形论第五
生气通天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别论
脉要精微论
五脏生成论
玉机真脏论
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论
叁
《黄帝内经》七论新编
离合真邪论
太阴阳明论
阳明脉解篇
热论篇
评热病论
逆调论
疟论
气厥论
咳论
举痛论
腹中论篇
皮部论
风论篇
痹论篇
痿论篇
厥论篇
病能论
脉解篇
骨空论
调经论
缪刺论
四时刺逆从论篇
标本病传论
本神篇
口问篇
决气篇
海论
胀论
肆
目 录
百病始生篇
大惑论
诊法论第六
阴阳应象大论
三部九候论
脏气法时论
阴阳别论
六节藏象论
五脏生成篇
诊要经终论
脉要精微论
平人气象论
玉机真脏论
经脉别论
宣明五气论
血气形志篇
通评虚实论
热论篇
刺热篇
奇病论
大奇论
胀论
水胀
调治宜忌论第七
阴阳应象大论
三部九候论
伍
《黄帝内经》七论新编
五脏别论
异法方宜论
汤液醪醴论
玉版论要篇
宝命全形篇
热论
标本病传论
天元纪大论
生气通天论
阴阳应象大论
生气通天论
六节藏象论
阴阳应象大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离合论
灵枢论疾诊尺篇
运气成败论第二
六节藏象论
天元纪大论
五运行大论
六微旨大论
气交变大论
五常政大论
六元正纪大论
至真要大论
壹
《黄帝内经》七论新编
身命生生论第三
上古天真论
生气通天论
阴阳应象大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六节藏象论
阴阳离合论
灵兰秘典论
五脏生成篇
五脏别论
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论
血气形志篇
宝命全形论
太阴阳明论
经脉别论
皮部论
经脉篇
经络论
气穴论
骨空论
四时刺逆从论篇
本神篇
营卫生会篇
五味篇
邪客篇
贰
目 录
本脏篇
决气篇
海论
五癃津液别篇
天年篇
大惑论
摄生御病论第四
上古天真论
四气调神大论
本神篇
生气通天论
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生成篇
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论
八正神明论
因机病形论第五
生气通天论
金匮真言论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别论
脉要精微论
五脏生成论
玉机真脏论
脏气法时论
宣明五气论
叁
《黄帝内经》七论新编
离合真邪论
太阴阳明论
阳明脉解篇
热论篇
评热病论
逆调论
疟论
气厥论
咳论
举痛论
腹中论篇
皮部论
风论篇
痹论篇
痿论篇
厥论篇
病能论
脉解篇
骨空论
调经论
缪刺论
四时刺逆从论篇
标本病传论
本神篇
口问篇
决气篇
海论
胀论
肆
目 录
百病始生篇
大惑论
诊法论第六
阴阳应象大论
三部九候论
脏气法时论
阴阳别论
六节藏象论
五脏生成篇
诊要经终论
脉要精微论
平人气象论
玉机真脏论
经脉别论
宣明五气论
血气形志篇
通评虚实论
热论篇
刺热篇
奇病论
大奇论
胀论
水胀
调治宜忌论第七
阴阳应象大论
三部九候论
伍
《黄帝内经》七论新编
五脏别论
异法方宜论
汤液醪醴论
玉版论要篇
宝命全形篇
热论
标本病传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阎钧天,男,1946年生,中医副主任医师,山西省运城市人。1962年师从张德煜、李复唐等名医学习中医,通读中医经典著作,曾任山西省中医经典班授课老师,临床擅长运用五运六气学说辨证论证。学术思想主张“百病皆生于气,治病首重调气”,极力倡导“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温疫论
¥2.8¥5.0 -
黄帝内经.灵枢
¥17.6¥52.0 -
急诊科里的一千零一夜
¥19.6¥58.0 -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4.5¥10.0 -
问中医几度秋凉
¥38.2¥59.0 -
中医手诊图释
¥13.2¥28.0 -
内外伤辨惑论-局方发挥
¥1.9¥5.0 -
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
¥93.6¥260.0 -
活幼心书
¥5.6¥15.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格致余论
¥2.2¥6.0 -
伤寒杂病论
¥63.7¥98.0 -
内证观察笔记:真图本中医解剖学纲目
¥32.3¥46.0 -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丹溪心法
¥2.5¥12.0 -
中医药补肾养肾
¥7.9¥23.0 -
脉因证治
¥4.8¥13.0 -
回生集
¥4.1¥9.0 -
临床常用百穴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9.7¥29.0 -
中医入门
¥7.6¥10.0 -
漫画黄帝内经(上)
¥39.3¥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