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3377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84
- 出版时间:2016-12-01
- 条形码:9787520337762 ; 978-7-5203-3776-2
内容简介
《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新世纪广西诗歌》作为一部理论意蕴较高的专著,旨在对新世纪以来广西诗歌的代表诗人及其作品和广西诗歌团体、话语现象及社会传播进行综合性观照,探究新世纪以来广西的书写状况,剖析新世纪以来广西诗歌发展倾向与困境,并尝试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将广西诗歌纳入中国当代诗歌史的宏观范畴当中,重估广西诗歌在中国诗歌版图上的地位和意义。同时,考察新世纪以来广西诗歌的新群体、新力量及这些群体与力量与民族文化、时代观念的互为表征的关系,从而考察广西诗歌背后的民族追求、文化追求,以及新世纪广西诗歌如何创作与发展的整体脉络。
目录
**节 “多民族文学”与广西诗歌
第二节 民族书写与“多民族文化”共生
第三节 现代探索与精神追求
综论
**章 “多民族文化”视野下“民族诗歌”的创作背景及可能
**节 民族诗歌与“多民族文学”理论视野
第二节 “多民族文化”理论视野下民族诗歌的百年创作
第三节 当下“民族诗歌”的“多民族文化”话语可能
第二章 21世纪广西诗歌的女性书写与语言自觉
**节 在沉潜中出场
第二节 性别书写与语言经验的呈现
第三节 话语启示与书写可能
第三章 21世纪广西诗歌青年群体的学院训练与知性追求
**节 青年诗歌与广西文学
第二节 多元共生与诗学探索
第三节 写作伦理与精神生长
第四章 21世纪“相思湖诗群”的超验本体与孤寂诗写
**节 创作成就与诗学理论构建
第二节 超验之诗
第三节 “孤寂诗写”作为一种可能
个案研究
第五章 韦其麟:壮族书写与广西现代诗歌转型
**节 民族叙事诗创作与广西诗歌现代转型
第二节 否定情感诗写与广西诗歌“花山”探索
第三节 韦其麟诗歌创作的影响及价值
第六章 冯艺:醒觉的民族情结和地域“相见”
**节 与广西的诗心“相见”
第二节 故土情结和“醒觉”省思
第三节 诗意的“行者”与栖居
第七章 “自行车诗群”:非亚的日常诗性与“诗无体”解构
**节 “诗无体”命名
第二节 “口语写作”与诗意的生活
第三节 作为生命建制的诗歌
第八章 “扬子鳄诗群”:黄芳的女性情感和朦胧书写
**节 人与世界的关系
第二节 “慢”与“朦胧”的艺术技巧
第三节 语言书写与女性独立
第九章 “漆诗群”:谢夷珊的口语写作与灵性追求
**节 从语感中勘探灵性
第二节 化典人诗
第三节 知性与哲理的融合
第十章 “北部湾诗群”:冯基南的自然灵性与延异书写
**节 大海与自然的灵性
第二节 北海地域的都市怜思
第三节 延异的意指书写
第十一章 盘妙彬:语言之维与诗学建构
**节 广西诗坛的“独行侠”
第二节 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
第三节 价值与启示
第十二章 林虹:“自我”的多维审视
**节 地域与“自我”的融合
第二节 语言与“自我”的共舞
第三节 “自我”和世界的会通
第十三章 陆辉艳:根扎“南方”的知性叙事
**节 走出地域
第二节 语言的建构
第三节 叙事的诗意
第十四章 覃才:知性省思与壮族书写
**节 城市省思
第二节 孤独的意蕴与生命底色
第三节 民族书写身份的想象
第十五章 谭延桐:“神性写作”及其话语启示
**节 神性写作的起源
第二节 以谭延桐为个案
第三节 身体、诗与真理合一
第十六章 李心释:“语言”的语言迷途
**节 在语言深处深究虚无
第二节 语言:不可能的可能
第三节 语言本体写作的当下话语启示
参考书目
后记
节选
《多民族文化视野下的新世纪广西诗歌》: 城市给个体的人带来了孤独、挫折、病痛、死亡、饥饿、贫穷等肉体与心灵的体验,可以说城市的这些身心影响已成为了现代人生命体验的一种常态。诗人作为个体存在于城市中,其身心无时无刻不遭受城市与现实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让“城市”成为诗人身体与诗歌的中心。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时代,荷尔德林在诗歌《面包与葡萄酒》中写道:“我不道,也不知在贫瘠的时代诗人的使命”。①荷尔德林这种个体与时代之间的疑惑与茫然指出了城市化过程中人的存在与意义问题。物质丰富但精神贫瘠的城市给人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欲望与折磨,让个体经受世界的孤独与虚无,以致靠近死亡或“向死而生”。因而,对一个诗人来说,写诗是其诗意地栖居于城市的方式,是其解读虚无、解读命运、解读生死的方式。诗人的这种诗歌创作与解读,是一种诗人与诗歌的当代“作为”与功用。可以说,诗人这种诗歌创作与解读属于个体,也属于众生。诗人在城市彻夜不灭的灯光里,在城市色彩斑斓的物质及欲望世界里,看见了作为常人不曾看见的人与存在的幽深、静谧与诗意栖居可能。作为一个生活于现代城市当中的青年人与诗人,对城市的省思与对城市孤独、虚无本质的表现是壮族诗人覃才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覃才在关于城市与个体、城市与世界、城市与虚无及存在的思考与观照当中,表现了他对个体身份的确认与对世界和存在的理解与省思。 对一个诗人来说,诗歌写作始于心和眼睛。诗人用眼睛观照芸芸众生与世间万象,在这种对芸芸众生与世间万象的观照与省思当中,诗人也反观自己。诗人对客观世界的关注就是对个体命运的关注,诗人用个体的“身体之眼”与“诗歌之眼”穿透现实、事物、现象的重重面纱以探寻生命与世界的本质,并试图从中寻找永恒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可能。壮族诗人覃才以“身体的眼睛”与“诗歌的眼睛”相统一的形式关注城市文明给个体带来的伤痛与苦难,关注那些被隐藏在城市黑夜里的巨大孤独与精神“疾病”,正是这些现代文明所带来的身心“伤痕”形成覃才诗歌当中反思城市与个体的哲理、反讽“刺点”(罗兰·巴特语),并刺痛每一具孤独的灵魂。在《我们所要赶往的城市里》中覃才写道:“我们所要赶往的城市里/无数的公路、街道/填满坚硬的沙石/也排列着脆弱的人群/繁杂的表象与内在/却没有一个充实的答案”。可以感觉到,在覃才“所要赶往的城市里”热闹和繁杂的表象背后是更为空旷的孤独,这孤独属于诗人也属于人群。覃才想要穿过这热闹的表象,为这份孤独寻找一个真实的答案,为这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疼痛探寻一剂良药。其诗歌创作无疑是对城市割裂我们的伤痛的*深情的凝望。 诗人米沃什说:“诗歌行为随着诗人的意识所包含的背景现实之深浅而改变。在我们这个世纪,那个背景在我看来是与那些被我们称为文明或文化的事物之脆弱性相关的。”对一个现代诗人来说,年复一年地生活于城市当中,城市的文化、物质、欲望及人情冷暖就是诗人诗歌创作的背景与表现领域。 ……
作者简介
董迎春,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诗歌及西方文论。曾应邀去马来西亚大学、台北大学等校讲学。出版有《反讽时代的孤寂诗写——当代诗歌话语研究》(2012)、《走向反讽叙事——20世纪80年代诗歌的符号学研究》(2013)、《20世纪90年代诗歌身体书写的符号学研究》(2015)、《“独自走上我的赤道”——海子“大诗”谫论》(2017)、《当代诗歌超验论》(2018)等。主持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等十余项。曾获《当代作家评论》年度优秀论文奖(2017)。 覃才,壮族,广西柳州人,在《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南方论坛》《北方论丛》《四川戏剧》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文学作品发表于《诗刊》《民族文学》《星星》《扬子江》等刊。曾人选中国作协2017年少数民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参与国家课题、省(部)级课题等三项。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15.6¥52.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7.5¥49.8 -
西南联大文学课
¥20.9¥58.0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她们
¥16.8¥46.8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6.5¥55.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17.5¥49.8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41.5¥68.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5.8¥45.0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24.3¥68.0 -
山月记
¥14.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2¥29.8 -
我生命中的那些人物
¥6.0¥20.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3.5¥45.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我与地坛
¥20.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