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新黑暗时代:科技与未来的终结
读者评分
5分

新黑暗时代:科技与未来的终结

我们对科技迫不及待的使用,往往缺乏全盘考虑,其对人类产生影响也无法清晰地评估,而当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背后都有科技的影子。我们对科技的信仰和狂热,有时所指向的并非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1星价 ¥34.3 (4.3折)
2星价¥34.3 定价¥79.8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zhu***(三星用户)

我们对科技的利用,往往迫不及待,科技对人类的利害需要思考,认真对待。

2024-07-24 10:31:00
0 0
ztw***(三星用户)

最近关于奥本海默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60年前物理科技飞跃到底是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是社会道德的沦丧?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023-11-14 14:35:3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1813500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10
  • 出版时间:2019-07-01
  • 条形码:9787218135007 ; 978-7-218-13500-7

本书特色

32开精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詹姆斯·布莱德尔,作家、科技专家、记者和视觉艺术家,英国《卫报》电子杂志专栏作家。

全面揭示人们对科技的信仰和依赖,会让每个人都无可避免地困在系统中。

《纽约客》:“关于当代生活的令人不安,有启发性的书之一”。

《金融时报》《卫报》《纽约客》《文学中心》等世界知名媒体推荐。

内容简介

运用大量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深刻剖析科技的发展、运作方式及其对当下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其中不仅涉及气候变暖、优选监视、地缘政治这样的宏观命题,也包含着互联网、智能手机、大数据法则等与你我息息相关的科技手段。作者极富启发性地指出:我们对科技迫不及待的使用,往往缺乏全盘考虑,其对人类产生影响也无法清晰地评估,而当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背后都有科技的影子。我们对科技的信仰和狂热,有时所指向的并非一个美好的乌托邦。

目录

一、Chasm/鸿沟
为什么打车软件变成了“杀人工具”?为什么有人担心新媒体正在解构人类的认知方式和知识体系?是谁允许手机掌握、使用、分享我们如此多的私人信息,就因为它够“方便”?科技看起来就像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APP,操作简洁、界面清晰,然而我们与科技的真相之间,似乎一直存在着一道鸿沟,难以跨越……

二、 Computation/计算
科技,或者干脆说明白点——电脑,真的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清晰、高效了吗?当我们把一切都托付给电脑(手机)时,它又对我们做了什么?当我们把前进的方向交付给GPS,它*终可能把我们带到沟里;“算法推荐”看似服务于我们的个人爱好,但反过来说,它也正在塑造和控制着我们的爱好……人类懒惰的天性让我们逐渐放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转而信奉“计算机思维”能解决一切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它真的能吗?

三、Climate/气候
来看看全球变暖对于每个人而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一年将不再有四季;过高的气温造成的波动将让你的无线信号越来越不稳定;高温引起的晴空湍流加剧,会让你的飞机旅行变得越来越危险……如果这都还不算糟糕的话——当CO2达到1000ppm时(已经快了),人类的认知能力会下降21%。还不明白吗?你变蠢了!

四、 Calculation/运算
现在人人都在谈论大数据,至于它究竟是什么,大概没几个人能说的清楚,但这恰恰就是它的神奇之处:你不需要真的了解,只要不假思索地相信它就行了。我们的数据太多了,多到过剩。无论我们想要什么结果,只要挑选数据,排列组合,砰!真理就出现了!不需要理论支持,不需要建模检验,只管信就行了。我们总是倾向于相信简单的运算能够解释复杂的系统,科学界尚且如此,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五、 Complexity/复杂
为什么优步显示我的周边有十几辆空车,我却总叫不到车?为什么我的APP总是跟我要位置信息授权?它明明就是个单机游戏而已呀!我不明白这背后的运作逻辑,但是那些科技公司明白。科技的复杂性难以被大众所了解,科技公司也就借此来掩盖他们的真实目的——你不懂,用就是了。但现在情况有点失控了:那些科技公司好像也不明白自己的技术系统在干什么,一条推特的假新闻就能在2分钟内让美股蒸发一千个亿,这可是真事儿!

六、Cognition/认知
AI的简单解释就是: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解决问题。要做到这点,它首先需要学习。但是它的老师,也就是我们人类,本身就是充满着无知和错误的群体啊!所以AI在学习的时候,也会顺便把我们的缺陷——偏见、暴力、无知等等也一并学走了。面对这样一个智慧与愚蠢的结合物,你*好别太相信。至少得了解一下这个“学生”究竟在干什么吧!
七、 Complicity/共谋
现在的大数据技术已经能做到无处不在,大街小巷、商场、公司,甚至每个人的口袋。我们收集到充分的数据,却没有分析它们的能力——量太大了,根本无从辨别,*后往往事情发生了,数据还没做出“预测”。但有谁需要事后诸葛亮呢?

八、 Conspiracy/阴谋
很多APP都有推荐机制,你甚至不需要主动去搜索内容,通过智能算法的计算,系统会自动给你推送相关内容。很多人认为自己关注的是时下的热点,但那些只是数据系统认为你应该看的内容。这听起来不错——你可以只看你喜欢的东西,省去了搜索的时间,但是我们却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傻瓜,越智能就越固化,永远停留在了阅读的舒适区。

九、Concurrency/并发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信息本身。看似精心制作的新闻、视频和节目背后,大多数其实并没有多少创意,人们利用大数据搜寻*热的关键词,挖掘观众的喜好(通常不太正面),再用低端的人工智能制作节目。无休无止的视频流、不停滚动的新闻推送,很有可能是算法生成的胡言乱语,或是为了赚取广告收入而精心虚构的“新闻”,麻烦的是我们根本分不清楚。从这个角度上讲,人工智能似乎带有反智的性质。

十、Cloud/阴云
科技无疑会让人类的未来变得更好,但好莱坞科幻电影式的忧患意识也绝不是杞人忧天。技术手段本身也许是中立、不带偏见的,但当我们不假思索地使用它们时,总会带来很多负面效果,信息会演变成语言暴力,商业服务会附带上隐私侵犯,能源开发会带来毁灭性的武器变革……不论使用者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应该相信未来的图景是阳光灿烂的,也应该警惕对新技术过于盲目的乐观,它是笼罩一切的阴云。
展开全部

节选












作者简介

【英】詹姆斯·布莱德尔
作家、科技专家、记者和视觉艺术家。英国《卫报》电子杂志专栏作家。知名杂志《科克斯书评》(Kirkus)称之为:计算机时代的乔治·奥威尔。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