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第三卷 两宋至中华民国-地图上的中国史

第三卷 两宋至中华民国-地图上的中国史

1星价 ¥71.3 (7.2折)
2星价¥71.3 定价¥9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40189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2
  • 出版时间:2019-05-01
  • 条形码:9787520401890 ; 978-7-5204-0189-0

本书特色

葛剑雄、王子今等20多位专家主审推荐; 赠送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和中国版图变迁长卷(2.3米长,折叠) 学生历史地理知识工具书; 用地图读懂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地图合集; 历代疆域版图和疆域变迁解读 知名史学家朝代评述; 中外史海对照; 历代都城地图和帝王世袭表; 解开历史之谜,探寻历史遗迹; 全套书: 8000多条古今地名; 80多万字历史知识解读; 2000多张文物、书画和遗迹图片; 900多位历史人物介绍; 1000多条历史名词解读; 3000多条中外历史大事件对照年表 ★左图右史,是中国史学的传统。但要有精确实用的历史地图和今地图才可能实现,加上生动可读的文字,历史才能为更多的读者所了解、所喜爱。《地图上的中国史》是图与史的完美结合,国人应该了解的史实,可在本书找到准确的对空定位,获得丰富的形象,留下生动的记忆。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历史以时间表现其演进程序,而空间也是千百年来政治规划、经济进步、军事竞争与文化创造的舞台。地理是人文的条件,《地图上的中国史》通过诸如地图这样的地理因素的载录形式,观察历史、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将引导读者经历有序而且有趣的体验,以生动活泼的方式获得新知。 ——王子今,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成员 ★《地图上的中国史》融古代史实于历史地图之中,用晓畅的语言讲述枯燥的专业知识,图文并茂,是广大中小学师生以及历史爱好者的良师益友。 ——张荣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长江学者 ★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一个舆图兴盛的时代;这是一个读史的时代,一个盛世修史的时代;这是一个探索的时代,一个谋略全局的时代。《地图上的中国史》是一套能让读者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图为鉴谋方略的图书。 ——朱良,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地图不仅是史学研究的一把钥匙,也是历史阅读和学习的一扇窗户。《地图上的中国史》以大量标准详实的历史地图,突出疆域、地名、地理等元素,把中国史的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很好地结合起来。图书特点鲜明,体例新颖,内容丰富,不失为师生和历史地理爱好者的好读物。 ——彭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理事 ★《地图上的中国史》是一套融合历史地图和历史知识的科普读物,方便读者通过使用历史地图这一工具,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这套书古今集成于一体,是身处读图时代的学者、师生及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 ——黄雪寅,首都博物馆副馆长,文博研究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聘硕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延续性是其他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比拟的。历史地图能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研究、解读中国历史文化,能为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参考,同时也有大众关心的兴趣点可以在历史地图中找到答案或独特的解读视角。然而,目前历史地图类出版物专业性较强,大众化和阅读友好度还不高。若能以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科学严谨地呈现一个真实的历史中国,不仅能够体现历史学、地理学、地图学的研究价值,同时也能纠正一些影视作品和网络媒体对公众(特别是学生)的错误影响,尤其是认知历史地名的误导,为历史文化传播赋予正能量。基于以上考虑,中国地图出版社决定编制出版本套图书。 《地图上的中国史》是一套用地图解读历史的工具性读物,共三卷,包括《地图上的中国史·**卷(远古时期至东汉)》《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二卷(三国至五代十国)》《地图上的中国史·第三卷(两宋至中华民国)》。本套图书将中国文化在历史时间和地理空间上做深入浅出的可视化表达,对专业性的历史地图和图表进行科普化、大众化创新呈现。专业疆域版图、经典战争地图,用地图重现历史的变迁;正说历史名人、正解历史事件,用文字追述历史的底蕴;探访历史遗迹、鉴赏奇珍异宝,用图片记录历史的沧桑。 内容架构方面,本套图书以各朝代为结构脉络。**卷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等历史时期;第二卷包括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前期、唐后期、五代十国等历史时期;第三卷包括北宋辽、南宋金、元、明、清前期、清后期、中华民国前期、中华民国后期等历史时期。突出中国历史上的疆域版图、战争图、示意图、形势图,涉及历史进程解读评述、历代版图、话说版图、古今地名对照、中外史海对照、史海钩沉、历史之谜、寻找历史等主体部分,以及风云人物、杂文趣事、奇珍异宝、历史比例尺、历史长河时间轴、朝代帝系表、延伸阅读等辅助内容。 栏目设计方面,本套图书根据每个历史时期的内容模块,分别进行了精心编排。朝代评述栏目,对每个朝代进行宏观的历史进程解读;朝代版图及其图说栏目,以各历史时期的疆域版图为主,详细展示和解读该时期疆域全貌;古今地名对照栏目,选取了重要历史地名,进行古今对比,如三国时期,古今地名对照栏目中包含了赤壁、长坂坡、麦城、华容道、白帝城等诸多历史趣味地名,将古今地理位置标注在主图上,进而说明这些地名的历史渊源,纠正这些地名在部分演义小说和影视剧中的错误说法,强调历史地名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史海钩沉栏目,串联起不同时期的主要事件和成就,将历史事件和成就分为政治、军事、科技、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栏目分类表述;历史长河时间轴栏目,中间的“河”是一个中外历史对照时间轴,从左到右包含了该时期中国和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便于读者阅读查找、分析对比中外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

目录

北宋、辽与西夏 2 北宋帝系表(960—1127年) 4 辽朝(契丹)帝系表(916?—1125年) 4 话说版图 4 北宋 辽时期版图 6 古今地名对照 8 城市图说 8 中外史海对照 8 史海钩沉 12 陈桥兵变 12 北宋灭南唐 13 从中央到地方的分权 14 澶渊之盟 15 王安石变法 16 宋江起义 17 方腊起义 18 金灭辽与靖康之难 19 杭州六和塔 20 西夏王陵 20 大宋词风 21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22 沈括与《梦溪笔谈》 22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 23 宋徽宗与《芙蓉锦鸡图》 24 张择端与《清明上河图》 24 延伸阅读 26 历史之谜:“斧声烛影”与“金匮之盟” 26 寻找历史:黑水城之殇 28 ?南宋金(1127—1276年) 31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羽葆霓旌” ?? 32 南宋帝系表(1127—1279年) 34 金朝帝系表(1115—1234年) 34 话说版图 35 南宋 金时期版图 36 古今地名对照 38 城市图说 38 中外史海对照 39 史海钩沉 42 秦桧南归 42 顺昌之战 42 钟相、杨幺起义? 43 郾城大战 44 嘉定和议 44 蒙哥攻宋 45 钓鱼城之战? 45 突火枪? 46 两宋时期黄河河道的变迁 46 经济重心的南移 47 宋代海外贸易 48 宋代制瓷业 49 璀璨的宋代文学 50 宋代书院 50 秋庭戏婴图 52 卢沟桥 53 磁州窑黄褐釉芦雁图虎形枕 54 双凤齐飞玉饰 54 宋慈与《洗冤集录》 55 延伸阅读 56 历史之谜:李清照的婚姻 56 寻找历史:古人坐姿的改变 58 ?元(1271—1368年) 61 蒙古帝国的丝路智慧 62 元帝系表 66 话说版图 67 元时期版图 68 古今地名对照 70 城市图说 70 中外史海对照 70 史海钩沉 74 蒙古帝国 74 蒙古内部分支 75 成吉思汗家庭谱系 75 蒙金战争? 75 成吉思汗西征? 76 拔都西征 77 忽必烈灭大理 78 元朝两征日本 79 元灭南宋 79 元朝和四大汗国 80 四等人制 80 元末农民起义 81 宋元科技传入世界 82 元朝的货币 82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 83 元朝的运河与海运 84 元曲与元杂剧 84 富春山居图 86 元青花人物故事梅瓶 87 永乐宫 87 延伸阅读 88 历史之谜:寻找成吉思汗 88 寻找历史:元朝留下的北京地名 90 ?明(1368—1644年) 93 新旧杂陈的时代 94 明朝帝系表 96 话说版图 97 明时期版图 98 古今地名对照 100 城市图说 100 中外史海对照 100 史海钩沉 104 明朝的建立 104 加强中央集权,丞相制度被废 104 锦衣卫与东厂、西厂 105 靖难之役 105 迁都北京 106 土木堡之战 107 北京保卫战 107 明长城 108 戚继光抗倭 108 张居正改革与一条鞭法 109 萨尔浒之战 109 明末农民起义 110 学校教育 111 繁盛的长篇小说 112 南洋华侨 113 郑和下西洋 114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15 利玛窦传教 115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