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幼儿:给烦恼父母的十二堂课

家有幼儿:给烦恼父母的十二堂课

1星价 ¥14.6 (5.2折)
2星价¥14.6 定价¥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49377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67
  • 出版时间:2018-05-01
  • 条形码:9787544493772 ; 978-7-5444-9377-2

本书特色

育儿是永远的热点,焦虑的父母始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陈默老师提出,在幼儿阶段,真正的教子有方是不被焦虑挟裹,给孩子打好基础,包括神经发育、运动发展和注意品质等方面的基础;好的幼小衔接是父母进行正面引导和暗示,不让孩子带着恐惧进入学校。《家有幼儿——给烦恼父母的十二堂课》是“陈默老师家庭教育支招系列”中的又一本图书,它关注管理幼儿的基本原则,如何对幼儿进行社交训练、运动训练以及道德教育,对隔代教养、两孩教育要点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当代父母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其中的误区,提出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陈默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在讲解中穿插诸多案例,极具感染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父母在探索中才会获得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经验。

内容简介

育儿是永远的热点,焦虑的父母始终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陈默老师提出,在幼儿阶段,真正的教子有方是不被焦虑挟裹,给孩子打好基础,包括神经发育、运动发展和注意品质等方面的基础;好的幼小衔接是父母进行正面引导和暗示,不让孩子带着恐惧进入学校。《家有幼儿——给烦恼父母的十二堂课》是“陈默老师家庭教育支招系列”中的又一本图书,它关注管理幼儿的基本原则,如何对幼儿进行社交训练、运动训练以及道德教育,对隔代教养、两孩教育要点等诸多话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当代父母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其中的误区,提出具有操作性、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陈默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在讲解中穿插诸多案例,极具感染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父母在探索中才会获得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经验。

目录

目录 **堂课:管理幼儿的基本原则 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套用到所有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父母需要在互动中探索,才能获得真正适用的经验。 不要制造恐惧 *好的奖励是什么 用不关注使不良行为消退 立规矩要有正确的原则 父母不要做的事 用不同方式对待孩子的反抗 怎样顺利适应上课与做作业 不要制造焦虑 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技能 第十一堂课:增加动作训练 在幼儿阶段需要增加动作训练,运动能力差绝非小事,它不仅影响学习,而且影响幼儿的社交表现和自信心的建立。 丰富的动作训练很重要 重视幼儿的运动能力 动作训练的原则与简易方法 帮助有运动障碍的幼儿 第十二堂课:多动症的评估与矫正 患多动症的孩子常面临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难以控制行为等诸多问题,他们是弱势群体,父母要付出更多努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好动不代表多动 多动症的诊断要点 干预注意事项 父母要成为守护者 第二堂课:家庭教育塑造幼儿的个性 不同的气质、家庭教养模式和氛围会深刻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拥有积极的个性,成为受欢迎的人,这是可以做到的,父母应该有所作为。 不同气质的孩子都可以拥有积极个性 养育安全型孩子 *佳育儿组合 教养方式的雷区 和谐家庭养育幸福的孩子 第三堂课:幼儿的社交训练 现在的孩子智商高,聪明又好学,但我们常忽视孩子情感的发展,使他们缺乏共情能力,出现社交困难,孩子深感孤独。 培养幼儿的共情能力 让幼儿玩高级游戏 父母对幼儿社交能力的影响 有社交困难的孩子 带领幼儿学习社交 第四堂课:重视幼儿的道德教育 低层次的竞争是体力的竞争,中层次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高层次的竞争一定是道德的竞争。 幼儿需要理解的道德概念 道德认知水平与早期经验 言传身教是*好的教育方式 影响幼儿道德行为的两种能力 榜样的影响 第五堂课: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独立是一个人发展的需要。一个人始终不能独立,就会停滞发展,跟父母黏在一起,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啃老族”,成为没有独立意志的人。 不要妨碍幼儿独立探索世界 盲目的“直升机父母” 培养幼儿独立性的方法 独立性小测试 第六堂课:增强幼儿的自控性 父母不放手,就无法培养出具有自控性的孩子,因为人不会在他人控制自己生活的情况下发展出自控能力。 影响自控力的因素 正确面对自控力差的孩子 让幼儿学会延迟满足 当幼儿行为失控 帮助情绪失控的孩子 第七堂课:两孩教育要点 当第二个孩子出生,父母不能幻想两个孩子的相处始终会很美好,要主动了解和学习两孩相处模式和应对方法。 两孩父母的心理准备 家有两孩的利与弊 姐弟模式中的牺牲者 不同性别组合的影响 两孩家庭的关系模式 第八堂课:隔代教养的特点 隔代教养的基本原则是,角色边界一定要搞清楚。老人是帮手,仅仅是帮手,不是主宰,不能取代父母的位置。 隔代教养的类型与特点 情感争夺战 婆媳矛盾 孩子不能成为牺牲品 第九堂课:处理幼儿的分离焦虑 幼儿依赖妈妈是本能。当妈妈离开,幼儿会出现分离焦虑,经历哭泣—恐惧—无奈三个阶段的变化。处理好与妈妈的分离,幼儿会充满安全感。 幼儿的心理变化 淡定处理入园焦虑 为何孩子不肯入园 第十堂课: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的核心任务是,不要让幼儿带着恐惧感进入一个新环境。父母要进行正面引导和暗示,让幼儿期待和乐于入学。 幼儿的心理建设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陈默,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约咨询师,长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工作。“喜马拉雅”明星讲师,课程“如何做不焦虑的家长”售出数万份,广受好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