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教程

包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教程

1星价 ¥29.6 (8.0折)
2星价¥29.6 定价¥37.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13803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6cm
  • 页数:287页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561380352 ; 978-7-5613-8035-2

内容简介

本书由五项训练项目构成, 分别是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篇、电视写作技能训练篇、电视编导技能训练篇、广播剧编导技能训练篇、电视专题片创作技能训练篇、电视纪录片创作技能训练篇。

目录

**篇 电视节目制作技能训练篇
实训项目一 电视摄像基本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二 电视照明布光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三 广播电视录音与编辑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四 电视编辑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五 电视画面特技与字幕设计制作技能训练

第二篇 电视写作技能训练篇
实训项目一 电视写作思维方法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二 电视栏目策划文案写作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三 电视新闻稿件写作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四 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编导阐述写作技巧训练
实训项目五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六 影视作品评论写作技能训练

第三篇 电视编导技能训练篇
实训项目一 电视节目创意与策划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二 电视节目整体编排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三 电视文学节目编导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四 电视综艺晚会的策划与编创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五 音乐电视编创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六 电视节目导播技能训练

第四篇 电视专题片创作技能训练篇
实训项目一 电视专题片的选题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二 电视专题片的策划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三 电视专题片的拍摄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四 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创作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五 电视专题片的后期剪辑技能训练

第五篇 电视纪录片创作技能训练篇
实训项目一 电视纪录片的选题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二 电视纪录片的编导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三 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四 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创作技能训练
实训项目五 电视纪录片的后期剪辑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教程》:  (2)表现型组接  表现式剪辑技巧又叫表现蒙太奇,是表达主体意识的艺术利器。它能把某些本不相干的镜头组接在一起,营造一种氛围,酝酿一种情绪,乃至表达一种立场、主张、观点、思想。至于在叙述一个故事或事件过程中间,穿插相关画面增强某种特定效果,更是信手拈取的润色技巧了。  以跨时空跳跃式组接为主要特点的表现蒙太奇,是影视剪辑手段中*活跃、*富创造性的艺术技巧。它以组合镜头产生的视听效果(氛围的、情绪的、意境的、观点的特定视觉效果)冲破影像纪实的薄纱,深入接触事物深层,揭示那些被表面现象掩盖的实质性含义,使作品更深刻、更具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维尔托夫强调的“电影眼睛胜过人的眼睛”)。因而备受创作者、研究者重视,也是谈论*多的话题之一。  表现式组接技巧的意义在于,“不相干的镜头”各自并无完整含义,经过合理组合便成为富有特定意义的情节、段落,乃至一部作品。这里的关键环节是,剪辑者要找到“不相干的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  表现式组接不仅能创造作品节奏和情节悬念,甚至能“创造”观点、思想,从而通过作者自己对某种事件的理解、态度、主张影响受众。  表现式组接的常用手法主要是:对比、喻比、象征、烘托、重复等,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基础手法,它们大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表意,达到揭示事物蕴涵和营造特定结论的目的。3.长镜头20世纪30年代,法国导演让·雷诺阿发明了一种与蒙太奇理论和技巧不同的拍摄方法,即镜头内通过场面调度拍摄的长画面。在一定程度上,独立画面组接被长而完整的运动画面取代。这就是短焦镜全景深长镜头(画面)的特殊效果:表现运动的连贯性,同时清晰地展示画面中多层次人物活动的拍摄方法。  与多画面组接蒙太奇比较,长镜头显著的不同是,完整的长画面内部角度、景别的不断变化;现实空间中的事实常态及其活动的时间、多种景物、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等丰富内含得到持续完整的展现,从而保证了客观事实的多义真实,避免了蒙太奇组接技巧对观众视听范围的限定。五、镜头组接时应该注意的问题1.轴线规律在编辑的时候,视觉的方向性会引发跳轴的错误。轴线规律要求在电视节目制作的拍摄过程中机位必须放在同一侧,即180度以内,这样,在组接镜头时才能保证主体运动的连续性以及任务位置关系的连续性。所以要尽量避免拍摄时的错误在编辑工作中延续。但有时由于前后期的种种因素,跳轴是难以避免的,为了使节目合理流畅,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插入中性镜头  这种镜头无明显的方向感,在轴线方向上拍摄的镜头可视为中性(零方向)镜头,把它用在两个跳轴的镜头之间,可以淡化视觉上的跳跃感。  (2)使用特写镜头过渡  可以用特写或者方向感不明显的镜头作为间隔,避免生硬的剪接。  (3)摄像机的运动  如果前期拍摄了这样一些镜头,即通过移动摄像机越过轴线,后期就可以将这些镜头作为过渡,使观众看到视觉方向的变化过程。  (4)主体的运动  同摄像机的运动一样,利用拍摄对象运动方向的变化实现视觉方向的变化,使观众看到整个过程的变化。  (5)插入其他镜头  根据结构安排,可用一些平行蒙太奇的方法进行镜头的穿插,从而增加节目的节奏感和戏剧性,减少越轴引起的视觉跳跃感。  (6)使用视频特技  某些编辑软件拥有通过横向翻转画面改变视觉方向的特技。使用这些特技可以在局部根据需要使跳轴的镜头变成不跳轴的镜头。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完全依赖这种方法。  2.画面因素  (1)位置  在不改变视觉或者高度的情况下,上下两个镜头中主体的位置以及空间关系应该保持大体一致,否则便会造成视觉的跳跃感。  (2)视线  使显示前后两个镜头之间产生一种关系。这种镜头一般具有主观性,视线的目标物都应与现实相匹配。  (3)主体  在一组镜头表现同一主体时,主体在不同景别镜头中的位置安排要前后一致。  (4)环境  户外拍摄时应该注意天气以及光线变化,要使组接在一起的镜头之间光线、环境条件的差别不宜太大。  (5)色彩与影调  一部完整的节目,色彩与影调应该是协调连续的,高调与暖色一般表现愉快的情绪,而低调与冷色则与压抑的气氛匹配。  ……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