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015060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2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20150606 ; 978-7-5201-5060-6
本书特色
西南大后方诗歌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借鉴生态系统生态学思想和文学生态学方法,将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的考察分解到诗歌创作活动要素之中,力图形成对诗歌创作生态的呈现。整体看,西南大后方诗歌既承续中国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新诗发展的脉络,同时又因全民族全面抗战和争取民族自由独立与解放的伟大现实,担负了抗战救亡、文艺动员的使命而与中国的现实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接触,推进了新诗在革命、启蒙与诗歌艺术上的相谐发展,特别是在文艺大众化运动大潮中迫使诗歌从浪漫的、唯美的个体性抒情艺术转向了民族的、大众的诗歌艺术,朗诵诗、街头诗、方言诗、叙事长诗、讽刺诗等诗体获得极大发展,现实主义诗歌和现代派诗歌成长起一批重要诗人,形成一批代表新诗发展新高度的成果。
内容简介
西南大后方诗歌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背景下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书借鉴生态系统生态学思想和文学生态学方法,将西南大后方诗歌文学生态的考察分解到诗歌创作活动要素之中,力图形成对诗歌创作生态的呈现。整体看,西南大后方诗歌既承续中国新文化运动与现代新诗发展的脉络,同时又因全民族全面抗战和争取民族自由独立与解放的伟大现实,担负了抗战救亡、文艺动员的使命而与中国的现实有了更深刻、更广泛的接触,推进了新诗在革命、启蒙与诗歌艺术上的相谐发展,特别是在文艺大众化运动大潮中迫使诗歌从浪漫的、唯美的个体性抒情艺术转向了民族的、大众的诗歌艺术,朗诵诗、街头诗、方言诗、叙事长诗、讽刺诗等诗体获得极大发展,现实主义诗歌和现代派诗歌成长起一批重要诗人,形成一批代表新诗发展新高度的成果。
目录
**章 战时生态生成与新诗的西南出场032
**节 抗战中崛起的西南大后方032
第二节 现代文学中心的西南重构045
第三节 现代新诗在西南大后方的出场058
小结072
第二章 在战火与硝烟中的诗人074
**节 战火中的洗礼:诗人生存状态与诗歌态度075
第二节 硝烟中的集结:诗歌社群与诗人组织096
小结118
第三章 诗歌的接受与传播状态120
**节 接受群体类型及其对创作的影响121
第二节 诗歌传播的主要途径与困境134
小结160
第四章 诗歌本体的生态适应163
**节 朗诵诗等:“使诗歌,成为大众的东西”165
第二节 叙事诗:“新诗的再解放和再革命”187
小结200
第五章 战时生态下新诗创作活动的变化203
**节 战时生态下的新诗创作活动特点205
第二节 战时生态下新诗创作的整体变化218
小结236
结束语238
参考文献242
后记259
作者简介
荀利波 云南曲靖人,文学博士,副教授。云南省“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科研创新团队主要成员,曲靖师范学院“文艺理论实践研究”科研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广西民族研究》《小说评论》《当代文坛》《黑龙江民族丛刊》《文化中国》(加拿大)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到山中去
¥9.1¥30.0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