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5131680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0cm
- 页数:222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51316804 ; 978-7-5513-1680-4
本书特色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如地壳运动一样,崛起了一座座诗歌山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及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诗歌重镇。在这一时空节点上,诗人们所具有的探索、独立、低调的写作态度,朴素、豁达、真挚的诗风,构建和丰富了当代诗人特有的诗学与美学传统,并取得有目共睹的诗歌成就。就整体成就而言,可立于世界诗歌之林。《常春藤诗丛》呈现了20世纪80年代活跃在中国,且至今仍在全国诗坛具有影响力的诗人的成就以及他们诗歌创作的面貌。 《周瓒诗选》是《常春藤诗丛·北京大学卷》的其中一册,共分为三辑。每一辑的创作时间相互交叠,但脉络清晰,不仅完整呈现了作者二十年间诗歌写作的总貌,还细致展现了人们颇为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极大增强了诗歌的亲切感。独特的女性视角写作不落俗套,也成为了该诗选的一大亮点。
内容简介
周瓒是新一代女诗人中集写作、研究、批评“女性诗歌”于一身的女性主义写作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她不仅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并撰写了许多关于女性诗歌的文章。“这词语的锁链/也象一条鲜艳时髦的牛皮腰带/系紧一些人谜底般的明天”(周瓒诗)。诗歌中的色泽和质感与这个时代是同步的,一如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冰凉的,敏捷的,金属般透亮的词语组成了她们的写作特点和思维方式。 ——翟永明
作者简介
周瓒,诗人、译者、戏剧工作者、学者。生于江苏,本名周亚琴。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安高诗集整理奖,出版诗集《梦想,或自我观察》。2006-2007年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2007年加入北京帐篷戏剧小组,现为北京流火帐篷剧社成员。2013年,编剧帐篷戏剧作品《赛博格·堂吉诃德》在北京公演,并受邀参加了2014年丹麦哥本哈根戏剧节。出版的主要作品包括诗集《松开》《写在薛涛笺上》《反肖像》和《哪吒的另一重生活》,诗歌论著《透过诗歌写作的潜望镜》《挣脱沉默之后》,译诗集《吃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诗选》和《葬礼上的啦啦队长》(尼娜·卡香诗选)等。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5.8¥15.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到山中去
¥9.1¥30.0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50.3¥68.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6.1¥29.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20.6¥32.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7.0¥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