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44779074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22
- 出版时间:2019-09-01
- 条形码:9787544779074 ; 978-7-5447-7907-4
本书特色
小说的材质厚重,较之诗歌、戏剧,它对细节的拿捏总是足斤足两。诗人与戏剧家所思的,是将时代浓缩,是千钧一发的那个千钧。但小说家呢,却要把生活打散,使它漫漶开来,飘忽上去。就像王安忆在《成长初始革命年》中所言:“我们做的活计,堪称莫须有,好比《红楼梦》太虚幻境的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思想本来应该让存在更明晰,我们却相反,让世界变得模糊,暧昧,摇曳不定,仿佛物体在光影里的边缘,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思想史。”
而《成长初始革命年》就是一本这样的小说家思想漫游之书。它从革命年代写到二十一世纪,一路穿过绍兴、徐州、上海,飞跃维也纳、巴黎与美国西部,以不同时空的表达,敷衍故事、编排逻辑,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呈现思想的材质。
这本书不厚重,甚至有些散乱,但它足够轻,让你可以离开地面,回望时代。
内容简介
一、一切从封面开始,带读者穿透雾霾,触摸历史的实体与肌理。
一切从封面开始。
王安忆在七十年代街头,猛一回首,定格成老照片,带着成长初始革命年特有的质感。我们于今日回看那段时光,两岸隔着浩荡长河,河面总是飘满雾霾,模糊而不确切。仿似当年的照片,放在抽屉里遗忘,渐趋褪色。
被时间磨损的老照片,如同失去光泽的金属,沦落成废铁。而文字工作者的使命,也许就是复活这块废铁,让其重新活跃起来,让这张老照片历史化,重现平面背后立体的世界;让我们能够伸手穿进这片雾霾,触摸那个年代的实体与肌理。而这实体与肌理,就是封面背后的文字。
二、 王安忆一个人的思想史: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从革命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王安忆的写作生活离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她用隽永的文字,流露情感,铺陈逻辑,诉说自己的生命理路。
写人、写物、敷衍故事、编排逻辑,张弛舒缓,大度有序,让读者在毫无防备中进入一个人与她正在进行中的思想史。
1. 见自己:“*辑”从个人经验出发,梳理自己的来路,那是成长的源头也是思想的源头。相比于后天的补足,这里是“王安忆说王安忆”,是*独特的所在,感性大于理性的自白。
2. 见天地:“第二辑”以他者的眼光审视自己,通过陈映真、陈思和以及少年时的同学董小苹,从思想和生活的不同领域出发,在时空的不同焦点上触碰历史,从而引起对自己、对中国、对时代的反思。这一部分着眼他者,其实说的还是自己,但格局已经大得多了,思想的成分开始大于感性。
3. 见众生:“第三辑”和“第四辑”,通过众生万物反观自己。但这时的自己和世界,已经是千帆过尽后的总清算。比起前两部分的迷茫与虚无,这部分充满观点和认识,理性占了完全的上风。第三辑以“讲话”的形式出现,包括演讲和对谈,用王安忆自己的话说,在文本以外的声音,可能*思想的外形。
目录
茹家溇
成长初始革命年
魏庄 辑二
我的同学董小苹
重建象牙塔
英特耐雄纳尔
接近世纪初 辑三
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对话
中国和日本的未来
教育的意义
在同一时代中
相逢俄克拉荷马 辑四
音乐生活
朝圣
旅馆里发生了什么
祛魅时代的异象
人生烦恼识字始
作者简介
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移居上海,“文革”期间赴安徽插队,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获“茅盾文学奖”,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2011年布克国际文学奖提名,2017年纽曼文学奖。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