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剧技巧(第二次印刷)

戏剧技巧(第二次印刷)

1星价 ¥40.6 (7.0折)
2星价¥40.6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401876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850×1168/32开
  • 页数:502
  • 出版时间:2018-04-01
  • 条形码:9787104018766 ; 978-7-104-01876-6

本书特色

本书内容,原来是由课堂讲稿汇集而成,于1913年冬用于波士顿罗维尔学会的八篇讲演稿。后来为在勃鲁克林和费拉德尔菲亚公开讲学又曾仔细加以修改。实际上在课堂之内和课堂之外,在其间相隔的五年之中,这些讲稿一直在慢慢修改。至于对独幕剧的详细研究,则拟留待他日再作特殊处理。除此而外,本书试图有助于探讨青年剧作者在学习这门**困难、但却很迷人的艺术的基本原则时所必须面临的种种问题。

内容简介

  《戏剧技巧》是根据乔治·贝克多年讲授戏剧创作技巧课的讲稿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戏剧技巧》针对“戏剧的本质”“戏剧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撰写此书目的是试图帮助剧作创作的初学者,“以使他们缩短一点学习时间”,因此作者并没有局限于对戏剧的本质进行一般性的讨论,而是进一步对戏剧创作中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切实的研讨,注重从古今剧作家的创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对戏剧创作的各环节都提出了很多精辟的见解。

目录

序言
**章 什么是戏剧技巧作为一种独立艺术的戏剧
第二章 戏剧的要素:动作与感情
第三章 从主题到情节安排思路清楚明晰
第四章 从主题通过故事到情节经过巧妙选择达到立意清楚明晰
第五章 从主题到情节安排:分配材料幕数及其长度
第六章 从主题到情节安排:布局要使意思清楚、突出重点推动剧情
第七章 性格描写
第八章 对话
第九章 编写提纲
第十章 剧作者与观众
展开全部

节选

  《戏剧技巧》:  那些故事可能是冗长而重复,可能是仅仅具有情节的质朴轮廓,难得有一点点性格描写,对话也不真实,或者可能只为莎士比亚提供他可用的故事的一部分,其余部分得从别的故事里去找,或者自己从想象中产生。情况虽是这样各不相同,然而它们每一个都是莎士比亚剧本的出发点。  不管戏剧家是从上述的那些出发点之中的哪一个出发点开始,他都必定以得出一个故事告终,纵然他不是从故事人手。假定他的起点是一个人物,他总不能仅仅把这个人物谈论一番吧。谈论人物的结果是写出了历史记载,但不能产生戏剧。不可避免地,他得通过具体行动,来说明这个人物的某一主要特征,或一组特征,或者充分说明他多方面的特征。可以说,写一个历史时期的剧本几乎也是同样的情形,它的主要特征或各种特征,也必须用具体行动来加以说明。就是说,非得有个故事不可。姑且打个比方,在本·琼生的《不开口的女人》里,作者只突出其中莫若斯这个人物的一个特征,即他对任何声音都很敏感这一病症。谁都知道本·琼生比起当时的多数戏剧家来,他是重性格而轻故事的。然而就是在这个剧本里,我们也找得到故事:莫若斯受了他表侄托芬的欺骗,结果让奠吉斯跟托芬的侍童结了婚。莎士比亚的三部《亨利六世》之所以很少人读,更少上演,还不仅仅因为它是相当粗糙的早期作品,而是因为它枝节繁多,不集中,因而不能使其具有总效果的鲜明性,不能使其成为一个讲得好的故事。彼此不相联系的说明性的事件,是容易造成混乱的,除非在历史上这些事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并且按历史排成正确的序列。我们需要一个传记家或历史家的俾狄克尔⑦来对这些事件加以简要的说明,那么作者所了然的意义,才能叫我们也摸得着头脑。又比如,对于马洛的《帖木儿》**部,如果仅仅很快地看一遍,就只能看到一连串区别不大的征服者的胜利,使他成为了一时之雄。没有比这样更深入理解这个剧本的人,只能赞扬其中某些场景或段落,但是觉得通篇重复和混乱。不过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看出来:在那么多的战争和屠杀的后面,还存在着马洛自己创造的事件,它能抓住我们,叫我们期待着那*后的场面——先是帖木儿的俘虏、后来做了他忠实妻子的珍诺克蕾,她要实现使她父亲索尔丹跟她丈夫言归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的圆满实现,是这**部终结时的大场面。这个令人感兴趣的事件的线索,给了所表现的材料以一定的统一性,在那一大堆事件中创造了一个薄弱的故事,就是说,一个有头、有身、有尾的东西。使《帖木儿大帝》第二部成为统一体的办法是,尽管帖木儿大帝自己宣称征服一切,可是他遇到了他不能抵抗的无形势力——他儿子体质上的孱弱,他无从理解,只得把他杀死;他爱妻珍诺克蕾的重病和死亡,尽管他曾想尽方法救她;他自己体力的日益衰退、卧病和死亡,从前对他唯命是从的将军们也无能为力。和在**部里一样,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的因素,它把材料统一起来了。  ……

作者简介

  乔治·贝克(1866-1936年),美国人,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留校任戏剧文学和戏剧史的教学工作。1925年任耶鲁大学教授,并主持该校的戏剧学院工作。    余上沅(1897-1970年),是中国戏剧教育家、理论家,中国现代戏剧的先驱之一。1923年他留学美国,在美国和闻一多、梁实秋、徐志摩等发起了国剧运动,宣扬中国的传统戏剧;回国后,他将话剧形式引进来,创办了中国一个戏剧方面的高等学府——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校长14年之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受聘于沪江大学。后转入复旦大学。1959年调至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任教,编写了《西洋戏剧理论批评》《戏剧概论》诸讲稿,还翻译了乔治·贝克的《戏剧技巧》等名著多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