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06462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13064620 ; 978-7-5130-6462-0
本书特色
本书以马思聪的七部交响音乐作品(两部交响曲、两部管弦乐组曲及三部协奏曲)为研究对象,集中阐述作曲家在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技术构成与技法特色,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以时间为脉络,探讨不同时期其交响音乐创作技法与音乐风格的演进,从而揭示其交响音乐创作的新发展与新突破及审美特征,探索作曲家将朴实无华的民族性,与专业音乐创作中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创造性有机相结合的途径,并总结其对我国交响音乐创作、尤其是民族化交响音乐的重要贡献及成就。
内容简介
本论文以马思聪的七部交响音乐作品(两部交响曲、两部管弦乐组曲及三部协奏曲)为研究对象,集中阐述作曲家在交响音乐创作中的技术构成与技法特色,并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以时间为脉络,探讨不同时期其交响音乐创作技法与音乐风格的演进,从而揭示其交响音乐创作的新发展与新突破及审美特征,探索作曲家将朴实无华的民族性,与专业音乐创作中传统和现代作曲技法创造性有机相结合的途径,并总结其对我国交响音乐创作、尤其是民族化交响音乐的重要贡献及成就。
目录
Abstract
凡例
导论
**章马思聪交响音乐的曲式结构
**节规范化曲式
第二节变体曲式
第三节边缘曲式
第二章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体裁及套曲组织
**节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体裁
第二节马思聪交响音乐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第三节马思聪协奏曲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第四节马思聪交响组曲的套曲结构及特点
第三章马思聪交响音乐作品的总体结构特征
**节对传统曲式中调性布局思维的继承、发展和突破
第二节马思聪的个性化结构特征
第四章《**交响曲》创作技法研究
**节作品概观
第二节创作构思
第三节旋律语言的特点
第四节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第五节配器的手法及使用特征
第六节对古典交响思维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章《小提琴协奏曲》创作技法研究
**节作品概观
第二节旋律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第四节复调技术的使用特征
第六章《欢喜组曲》创作技法研究
**节作品概观
第二节旋律语言体现出的现代音乐风格特征
第三节节奏、节拍体现的新特点
第四节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第五节“调式半音体系”技法的初步成形
第七章《山林之歌》创作技法研究
**节作品概观
第二节旋律语言的特点
第三节和声语言的特点及使用特征
第四节复调技术的使用特征
第五节配器手法及使用特征
第六节“调式半音体系”技法的全面升级
第八章结论
**节马思聪交响音乐创作技法的发展与演进
第二节对马思聪交响音乐创作的整体评价
第三节马思聪交响音乐的创新性与艺术价值
第四节本书局限性及后期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魏晓兰,女,1977年生,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音乐作品分析)博士,教授,现为四川音乐学院作曲家系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分析学学会成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四川音乐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曲式学、音乐作品分析、评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四川省康巴安多嘉戎地区原生态藏族民歌音乐特征差异化比较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当代四川合唱创作中的提炼与发展》、西南音乐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当代四川歌剧音乐创作研究》等项目,并参研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三等奖。
-
数码摄影用光和色彩从入门到精通
¥19.6¥69.0 -
齐白石草虫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艺术教育
¥8.0¥26.0 -
北宋 徽宗真书墨迹-人美书谱--天卷
¥25.0¥49.0 -
纯艺术--欧洲电影(原始冲动影像视觉的内在张力)
¥10.5¥29.8 -
齐白石国画山水精品-经典画库
¥10.6¥30.0 -
中国书画题跋字典
¥21.4¥68.0 -
中国画在西方:66幅海外馆藏珍品
¥20.7¥58.0 -
钢笔行书通用汉字7000
¥6.1¥13.0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11.8¥25.0 -
赵孟頫书《胆巴碑》临写与创作
¥14.4¥35.0 -
花卉图案-经典图案资料汇编
¥7.6¥22.0 -
齐白石山水册页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明清印学论丛
¥21.5¥58.0 -
张大千国画精品-经典画库
¥13.5¥30.0 -
水彩私绘堂:爱的魔法汤
¥34.3¥49.0 -
重塑中国-一代电影人和他们的电影
¥11.2¥32.0 -
邓散木讲书法
¥12.2¥26.0 -
硬笔卷-楷书名家临帖入门
¥4.8¥13.0 -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伯顿谈伯顿(八品)
¥15.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