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教育论纲

包邮情感教育论纲

1星价 ¥39.4 (8.2折)
2星价¥39.4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14223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33页
  • 出版时间:2019-09-01
  • 条形码:9787565142239 ; 978-7-5651-4223-9

本书特色

  情绪发展是个体成熟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征。人的情感决不是自然成熟的,它是在教育促进下发展、成熟的。对教育要作完整的理解,不能回避、抽离情感层面。离开情感层面,教育就不可能铸造个人的精神、个人的经验世界,不能发挥大脑的完整功能,不能保持道德的追求,也不能反映人类的人文文化世界。只有情感才能充当人的内在尺度,才是教育走向创造、实现价值理性的根据。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较好的功能状态。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知名教育学家、教育家朱小蔓教授在其旧作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教育类学术专著。该书初版时在国内属于开创性研究,它是中国教育理论界首次提出、正面立论并系统阐述情感教育的学术专著,因而在广大教育研究者、中小学教师中曾产生重要影响,对推动素质教育模式建构亦发挥重要作用。这次再版,是在第2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近10年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总结、发现的新的情感教育模式,比如诗性教育模式、情趣教育模式、“情感-交往”型课堂模式等;在附录中增补了与情感教育研究相关的访谈,特别增加了情感教育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成果的展示。这些实践成果有的已经持续很多年,一直在不断深入,有的是*近几年才开始做起来的。它们都是情感教育生命力的体现,也是实践努力的见证。

目录

一个很有意义的开端 《情感教育论纲》(第3版)自序 导言 l情感:不容忽略的教育层面 1.1 情感与人的发展 1.2 人的情感发展与教育 1.3 现代教育失落情感层面的分析 2情感价值的凸显与教育理念的沉思 2.1 情感与智能 2.2 情感与知识 2.3 情感与认知学习 2.4 情感与教学活动 2.5 逻辑—认知与情感—体验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过程 2.6 简短的结论 3情感教育形态的历史考察 3.1 无意识形而上形态 3.2 伦理道德形态 3.3 审美形态 3.4 宗教形态 3.5 科学理智形态 4情感教育的现代整合形态及其特征 4.1 马克思主义用具体历史性思维规划出现代情感教育的科学人文形态蓝图 4.2 现代科技发展与哲学思维的整合化趋势 4.3 当代情感教育的主要特征 5情感教育的目标建构 5.1 结构—建构法 5.2 时相—建构法 5.3 关系—建构法 6情感教育的内在过程 6.1 情动—感受过程 6.2 体验—理解过程 6.3 价值体系化—人格化过程 7情感教育的主要模式 7.1 **主要模式 7.2 国外主要模式 附录 附录1 情感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历程 附录2 情感教育实践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朱小蔓,1947年12月生,江苏南京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莫斯科大学访问学者,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外籍院士、院士主席团成员。我国知名教育学家、教育家。首届“当代教育名家”,入选改革开放40年“教育人物40名”名单。主要研究领域和兴趣为情感教育、道德教育、教师教育及教育哲学等。朱小蔓教授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创所兼首任所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主任。2012年受聘担任教育部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主编。作为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研究的开拓者和实践者,长期以来,朱小蔓教授在实践中结合哲学架构与科学意识,用现代科学知识综合考察教育问题,彰显教育中的“情感”维度,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领域提出了许多带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原创性理论并付诸实践,撰写发表论文200余篇(包括俄文、英文和日文),完成个人专著和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著作和论文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为丰富中国教育学理论贡献了宝贵的、具有个人鲜明学术特征的思想,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