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087621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0-01-01
- 条形码:9787508762135 ; 978-7-5087-6213-5
内容简介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为应对信息时代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讲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的信息传播优势,实现红色文化有效传播,以更好地构筑人们的精神家园,坚守国家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
目录
节 新时代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的意义
一、媒介融合发展的新趋势
二、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的理论意义
四、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媒介融合――红色文化传播新场域
节 媒介与媒介融合概说
一、媒介与新媒体
二、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分类
三、媒介融合的基本特征
四、媒介融合的基本形态
五、媒介融合的功能和影响
第二节 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要素
一、传播主体
二、受众
三、传播环境
四、传播内容
五、反馈
第三章 文化与红色文化概说
节 文化与红色文化界说
一、文化
二、红色文化界说
第二节 红色文化的历史演进
一、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
二、从区域文化到主流文化
三、从特色文化到红色资源
第三节 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一、先进性
二、时代性
三、革命性
四、包容性
五、价值性
第四节 红色文化的主要功能
一、文化传承功能
二、文化创新功能
三、文化引领功能
第五节 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政治价值
二、文化保护价值
三、教育价值
四、经济价值
第四章 文化传播的学理阐释
节 人类文化传播的变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面和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媒介融合传播
第二节 传播与红色文化传播的内涵
一、传播
二、红色文化传播
第三节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
一、立足生活世界的现实场域
二、注重主体精神的实践理路
三、激发受众情感的心理认同
第五章 媒介融合对红色文化传播的影响
节 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大众化面临的困境
一、传播异化的困境
二、受众异化的困境
三、精神诉求的困境
四、话语转换的困境
第二节 媒介融合背景下红色文化大众化带来的挑战
一、传播主体面临的新挑战
二、传播信息面临的新挑战
三、传播环境面临的新挑战
四、传播模式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节 媒介融合对红色文化大众化带来的机遇
一、提升传播者的主体性
二、信息资源的丰富性
三、传播载体的多样性
第六章 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传统模式及经验启示
节 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传统模式
一、传播模式的概念
二、传统显性传播模式
三、传统隐性传播模式
第二节 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经验启示
一、传播主体“打铁还需自身硬
二、始终坚持以党建工程引领社会大众
三、始终坚持以大众认同为传播取向
四、始终坚持以控制话语权赢得大众
五、始终坚持传播内容通俗化、大众化
六、始终坚持多元渗透的传播方式
第七章 媒介融合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环境优化
节 媒介融合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播的环境建设
一、网络硬件环境建设
二、网络法制环境建设
三、网络技术环境建设
四、网络管理环境建设
第二节 媒介融合下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环境优化
一、媒介融合下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环境优化的原则
二、媒介融合下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环境优化的路径
第八章 理论扩容:从媒介融合到视觉展现――红色文化动漫传播探析
节 媒介融合视觉符号环境下的红色文化动漫传播
一、理论:视觉符号与意识形态传播
二、实践: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现实背景
三、红色文化动漫话语转换――媒介融合背景下一种视觉符号传播理念的产生
第二节 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的基本要素
一、红色文化动漫传播主体与客体的重构
二、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的内容
三、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的渠道
四、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的反馈
第三节 红色文化动漫传播模式、原则及着力点
一、以动漫视觉符号为表征的红色文化感性传播模式
二、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的原则
三、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的着力点
第四节 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的路径优化
一、必须重视多元化媒介融合环境下受众特征的对象性要求
二、必须重视网络舆论的导向性和反制性作用
三、必须巧妙进行议程设置
第五节 《航天英雄杨利伟》动画――红色文化动漫传播的创作解析
第九章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广西“两学一做”新媒体系列材料解析
一、具体做法
二、亮点与特色
三、成效及意义
四、前景展望与启示
案例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党员学习教育系统解析
一、平台概述
二、功能定位
三、后台管理
四、平台的特点
五、实践成效及意义
案例三: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媒介融合宣传报道
一、参与面空前广泛
二、网络特点突出
三、传播方式多样
四、传播目的性加强
五、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大众化研究》: 1.传播者多元化 媒介融合源于技术创新,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结构被互动的、网状的传播体系取代,信源泛化和信息传播的裂变呈现,直接导致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媒介融合的加速发展让原来被动的受众成为主动使用信息甚至制造信息的传播者,过去独占信息的权力中心作用减弱,传统意义上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越来越模糊,受众在传播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升,被置于同传播者等量齐观的地位,成为信息环境的重要力量,扁平化、民主化、去中心化的无界信息传播成为潮流,信息表达也更加多元。 2.传播形式多样化 单一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往往以一种传播渠道作为基础,技术手段的运用也相对单一。媒介融合时代,信息的传播形态、传播平台、传播渠道以及接收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子屏、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传播手段互相交融,构筑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媒介网络。媒介融合时代信息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应用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多种新型传播技术,整合各种信息资源,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声音、影像、动画等要素进行综合式立体式的传播,同时通过其个性化、交互性和分众化特征让原本单向、线性以及大众化的信息内容变得互动、非线性、分众化和个性化,信息传播渠道和内容结构均呈现多样性。 3.传播的高效性 多种媒介形式的相互融合丰富了媒介形态,为产品、内容、技术、平台、管理和人才的一体化创造了基础,信息传播者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介优势的综合运用,多角度、全方位地加工处理信息内容,有效提升媒介信息产品的档次和品位,信息发布也更加迅速快捷并具有针对性,*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他们的媒介体验。对信息用户而言,多媒体融合和相关特性让信息检索更便捷、清晰度更强,用户数据更加全面、直接、准确,多媒介信息分享的即时性和及时性,让用户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方便地获取信息,扩大了用户的信息自主选择权利,*大地实现传播效果。 (二)媒介融合的负效应 1.传播内容同质化 现阶段媒介融合尚未成熟,许多媒介融合仅停留在技术融合、渠道融合层面,尚未达到内容和产品的融合。根据卢因的“把关人”理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把关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①媒介融合带来的信息爆炸性增长以及信息获取发布的便捷性,消解了“把关人”的功能,而媒介融合的共享性让同一信息内容可以同时在报纸、网络、手机等载体共享,造成了信息内容的确定性下降,信息内容的同质化甚至低俗化现象日趋严重。 ……
作者简介
张文,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党员,法学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硕士论文通讯评审专家。爱好诗词,时有习作。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先后出版学术(专著)著作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近几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2项,广西区级项目多项;广西区高校思政课精品课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负责人。2011年度荣获广西区首届思政课教学软件大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网络课程一等奖;多次荣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很好奖”一等奖。
-
皇上吃什么-清宫四季饮食风物
¥49.6¥68.0 -
世界神秘现象大全-超值版
¥7.2¥28.8 -
金花的秘密
¥10.0¥25.0 -
隔间:办公室进化史
¥15.7¥58.0 -
中国传统岁时节俗
¥26.1¥45.0 -
吾国与吾民-精装典藏新善本
¥21.0¥28.0 -
我所不理解的生活-纪念珍藏版
¥9.5¥29.8 -
中国读本:经典版
¥23.2¥46.0 -
地理的故事
¥12.7¥47.0 -
痴愚百科全书
¥14.7¥49.0 -
东瀛印象记
¥12.3¥35.0 -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
¥8.5¥25.0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
¥17.7¥52.0 -
我的童年在台湾
¥9.6¥32.0 -
茶经(黑白版)
¥10.1¥48.0 -
唐代服饰文化研究
¥39.7¥58.0 -
解密富春山居图-国宝背后的秘密
¥7.9¥22.0 -
厕神:厕所的文明史
¥16.0¥39.0 -
溥仪偷运国宝
¥9.1¥26.0 -
长江人文馆:山水与古典
¥13.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