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星价 ¥31.6 (2.9折)
2星价¥31.6 定价¥10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334055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592
  • 出版时间:2018-11-01
  • 条形码:9787533340551 ; 978-7-5333-4055-1

本书特色

中国孔子基金会收集楼宇烈、张岂之、陈来、杨朝明、何中华、王学典、颜炳罡等儒学专家关于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篇作品,汇编成册以纪念“四个讲清楚”发表五周年。这些作品着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揭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探讨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掘传统精神尤其是儒学精神的当代价值、寻找传统文化的强国之路。

内容简介

中国孔子基金会收集部分儒学专家文章,汇编成《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下)》以纪念“四个讲清楚”发表五周年。这些作品着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揭示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探讨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掘传统精神尤其是儒学精神的当代价值,寻找传统文化的强国之路。

目录

上册 序 如何看待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连绵不断与儒学 文化振兴才能让国家真正强大 中华文化再出发的伟大时刻已经到来 激活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举措 论儒家的“实心实政”思想 君子、理想人格及儒道君子文化的相异互补 “和”与中华文明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重估 “四个讲清楚”背景下的儒学研究新开展 “中华文化观”的历史演进与深刻内涵 儒学中的政治核心价值及其当代表现 “道德书”《周易》与中华人格的现代化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断——学习“四个讲清楚”有感 中华民族精神探析 儒家文化的价值及其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展现 从孔子的思想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孔子的政治哲学 孔子、孔子学院的海外认同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史记·五帝本纪》与中华共同体的形成 东方睡狮梦渐醒,民族魂魄火涅槃——读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讲话有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传统底蕴 中华人文精神的本源审思 下册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 为中华文明确认世界坐标 只有“通古今”才能有中国的文化自信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儒家仁爱思想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我国历代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与传统智慧——王钧林先生访谈录 儒学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 儒学的传承与创新——《跬步探儒》自序 因革损益,重塑礼乐文明 论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中华复兴之路,文化传承先行 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及其现代意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理想社会的当代实践意义 中华民族核心价值“新六德”论 汲取孔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孔孟论儒者之责任与社会价值——从孔孟所受的质疑谈起 儒家的经世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本的文化基因 展望“新轴心时代”的世界秩序——对于全球化的一种中国方案的再讨论 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渊源和关系辨析 中华文化对21世纪人类文明的可能贡献——环绕“存有”、“场域”与“觉知”三概念的展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释读 儒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及现代意义 经典点燃生命
展开全部

节选

  《儒家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套装上下册)》:  儒家哲学与希腊哲学之明显区别在于,前者关注的重点是“安身立命”或“人世哲学”,后者关注的重点是“爱智慧”或“求知之学”。从孟子的“尽心知性以至于命”来看,“心之官则思”固然具有知识论的性质,但是并未视其为儒者生命的唯一目的,而是“立命”的前提和手段,其唯一目的则如宋儒张载所总结的,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是理解孟子“知言”与“养气”之间辩证关系的明确思路。希腊苏格拉底的“知识论”以“我知我无知”即“无知之知”为一生的终极追求目标。为此,苏格拉底不惜甘愿受死。他殉道之后,那位宣称“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的阿基米德也死于对科学的痴迷。而儒家的“尽心”之知必定要与“立命”之行切实结合起来,使其贯穿人的生命过程,即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妖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其以生命所托付者,正如宋儒朱熹对“立命”所做的解释:“事天而能修身以俟死,仁之至也。智有不尽,固不知所以为仁;然智而不仁,则亦将流荡不法,而不足以为智矣。”照他看来,孟子的“尽心”之思,只是“安身立命”的手段,是智慧,但不以“仁”为目的,“智”本身也就失去了方向,反而可能戕害自己,这样的“智”也就没有意义了;像希腊哲人那样为“爱智慧”而牺牲生命一样,儒家的人坚信应该以“仁义”而“俟死”,即孔子说的“杀身以成仁”和孟子说的“舍生取义”,“孔仁孟义”是儒家“外王之道”的内在伦理,是儒家的人“入仕”的“良心”,亦即为政者的主体性或政治觉悟。  儒家阐扬的“心”在“思”的官能之外,更强调道德上的“良”,所以常与“心思”“心眼”“心目中”这些物理性知识能力相对举的是“良心”“天良”“赤子之心”这些伦理性的本能素质。这样的特性表明儒家的知识论与西方的“为知识而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甚至“强权即真理”这样的物理性或客观性知识论有明显的区别,即儒家的知识论强调知识论的伦理性或知识与道德的统一性。西方人的知识论主要关注主体的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甚至是对作为客观知识的思维规律的认知,即亚里士多德“反思的思想”;而中国人特别是儒家更关注主观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成员、国民(“四海之内皆兄弟”)之间的关系,以“圣人”为此类社会关系的典范,即“圣人,人伦之至也”(《孟子·离娄上》)。这种带有伦理学的知识论就是儒家的“良心”论,而从其强烈的对外在各层次人群社会关系的观照讲,此“良心”论又是“实心”论,它蕴含着一种指向外在社会实践的特别政治情感。西方人从纯粹理性主义或知识论的立场或许会提出疑问:“儒家人伦之至的圣人是哪些?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吗?可以用科学数据证实吗?成圣成贤有现实可行的途径吗?”但是,这些都不是中国人的问题,特别不是具有儒家德政情怀的人所忧虑的问题。因为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说“途之人可以为禹”、程颢说“虽尧舜之事,亦只如太虚中一点浮云过目”,甚至连毛泽东也说“六亿神州尽舜尧”,他们都只是从社会人伦的价值取向言及圣人,而非指出几个可资科学考古或历史文献实证的伟大政治家以为社会活动中的“政治超人”。像生物心脏为每一个生命主体提供血液动力一样,“良心”为每一个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人提供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建构公平的政治自信心和人文情怀。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哲学家因“诧异”而生“好奇之心”,中国的孟子却认为“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即“良心”。比如,中国老百姓很喜欢“狄公案”这类的文艺作品,其吸引力显然不全在西方“福尔摩斯探案”之类的推理隋节方面,更多的是“狄公案”背后揭示出的吏治“良心”。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他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  ……

作者简介

中国孔子基金会是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基金组织,旨在通过募集基金,组织或支持国内及海外儒学研究,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为增进海内外华人团结、促进各国文化交流服务。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