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谐音词里的民俗

包邮谐音词里的民俗

¥28.6 (7.5折) ?
1星价 ¥28.6
2星价¥28.6 定价¥3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709229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43,275页
  • 出版时间:2019-08-01
  • 条形码:9787518709229 ; 978-7-5187-0922-9

本书特色

本书着眼于谐音与民俗这个课题,立足于语言学基础,研究了汉语言及一些实物载体、具体行为等所承载的谐音现象,并论述了其中所反映的一些民间习俗、用语习惯等。如婚丧嫁娶、重大节日等场合中的谐音民俗,日常生活习俗中的吉利语、禁忌语等,古典诗词中的谐音双关用法,甚至于当今一些网络语言中的谐趣用语等。作者的研究不流于语音表面,也挖掘语言学发展的文化内涵,以大量的实例来说明问题,对于资料繁多、头绪繁多的事实,采用字头(个别连绵词则为词头)音序排列的体例,采用普通话注音,将南北各地域容纳其中,研究范围涵盖北方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不同方言中的谐音现象,对白语这种与汉语关系密切的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谐音现象也有所关注,是关于民俗中谐音现象的较为集中的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汉语的语言学基础,以民俗中的谐音表意现象为研究对象,分析谐音与民俗的相互关系,是目前关于谐音民俗话题的较为集中的研究。谐音表意的描述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作者的语音学认知,本书的研究即涉及古音、方言发音,甚至与汉语关系密切的民族语言如白语等的发音,既研究静态的字词句之间的同音或近音,也研究动态的利用语音的相同或相近为条件而由此及彼地传情达意的修辞手段。而这些静态或动态的谐音表意,又都渗透于民俗活动、民俗习惯之中,浸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简言之,本书所研究的民俗大多扎根于乡土,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在近代或当下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探究起来又具悠久的历史渊源。因此可以说,语音的描写、民俗的叙事中体现出作者对于传统乡土文化的深切关怀。

作者简介

郝文华,1967年3月出生,湖北省石首市人,汉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发表有《“间”族同源词》《章季涛〈实用同源字典〉的特色》等论文40余篇,主编有《应用汉语》《汉字识字教学基础教程》《古代汉语》等教材,曾参与点校《中华道藏》(第48分册)、《均州志》、《武当山诗歌全集》等地方文献。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