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8191791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65页
- 出版时间:2019-06-01
- 条形码:9787308191791 ; 978-7-308-19179-1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从话语研究的理论视角,对我国遗产保 护和利用中“政府 、社会参与”的遗产实践进行 批评话语分析,进而探讨如何建构传播中国经验和中 国智慧的遗产保护和利用话语,提升我国在 遗产 领域的话语权,提升我国文化大国的地位。
该书作者将话语研究的理论原则和视角方法应用 于遗产研究,不仅为遗产研究开辟新的研究视角提供 了借鉴,而且为话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案例研究支持 。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我国具体遗产实践入手, 在遗产运动全球化语境下, 从遗产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实地情况出发, 反思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代表的遗产话语体系, 分析和研究我国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实践所处的社会语境、社会现实和遗产的社会实践涉及的利益相关群体等, 揭示中国本土遗产实践话语的细节层面, 并尝试 与西方遗产话语进行跨文化对话。
目录
绪论
章 研究构想的提出
节 遗产实践是建构中国话语的重要资源
第二节 从整理国故、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第二章 话语分析研究方法
节 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方法
第二节 福柯的知识/权力话语分析以及治理思想
第三节 遗产研究的话语转向
第三章 “政府 、社会参与”的遗产社会实践
节 “政府 、社会参与”的遗产实践作为机构话语的建构
第二节 遗产政策作为政府在遗产实践中主体地位的话语策略
第三节 “政府 、社会参与”遗产实践的社会语境
第四章 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
节 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的纵向维度
第二节 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的横向维度
第三节 遗产保护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特征:各层级政府各司其职
第四节 遗产保护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特征:从单体遗产保护到遗产所在地的空间治理
第五章 遗产社会实践中的语言使用者
节 政府相关部门作为遗产实践的语言使用者
第二节 遗产专家学者作为遗产实践的语言使用者
第三节 社会公众在政府 的遗产实践中的话语表述
第六章 社会参与在政府 的遗产实践中的能动性
节 遗产实践下的社区与社区参与
第二节 我国社会参与遗产实践的现状
第三节 促进社会参与遗产实践话语建构的能动性
第七章 遗产的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发展话语与文化话语的融合
节 从经济话语导向到文化话语
第二节 遗产保护话语与经济话语的融合
第三节 破解遗产保护与发展难题:以良渚古城遗址的社会实践为例
第四节 遗产实践是我国政府进行文化治理的一种方式
第八章 提升我国在 遗产实践领域中的话语权
节 提升我国在 遗产实践中的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遗产专家学者在 “遗产外交”中建构遗产的“中国范式”
第三节 我国历史传统作为提升话语权的重要资源
第九章 结语
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意义
第三节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章 研究构想的提出
节 遗产实践是建构中国话语的重要资源
第二节 从整理国故、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
第二章 话语分析研究方法
节 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方法
第二节 福柯的知识/权力话语分析以及治理思想
第三节 遗产研究的话语转向
第三章 “政府 、社会参与”的遗产社会实践
节 “政府 、社会参与”的遗产实践作为机构话语的建构
第二节 遗产政策作为政府在遗产实践中主体地位的话语策略
第三节 “政府 、社会参与”遗产实践的社会语境
第四章 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
节 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的纵向维度
第二节 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的横向维度
第三节 遗产保护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特征:各层级政府各司其职
第四节 遗产保护利用的社会实践网络特征:从单体遗产保护到遗产所在地的空间治理
第五章 遗产社会实践中的语言使用者
节 政府相关部门作为遗产实践的语言使用者
第二节 遗产专家学者作为遗产实践的语言使用者
第三节 社会公众在政府 的遗产实践中的话语表述
第六章 社会参与在政府 的遗产实践中的能动性
节 遗产实践下的社区与社区参与
第二节 我国社会参与遗产实践的现状
第三节 促进社会参与遗产实践话语建构的能动性
第七章 遗产的社会实践作为一种治理方式:发展话语与文化话语的融合
节 从经济话语导向到文化话语
第二节 遗产保护话语与经济话语的融合
第三节 破解遗产保护与发展难题:以良渚古城遗址的社会实践为例
第四节 遗产实践是我国政府进行文化治理的一种方式
第八章 提升我国在 遗产实践领域中的话语权
节 提升我国在 遗产实践中的话语权所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遗产专家学者在 “遗产外交”中建构遗产的“中国范式”
第三节 我国历史传统作为提升话语权的重要资源
第九章 结语
节 研究的主要发现
第二节 研究的启示意义
第三节 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崇,1980年12月生,浙江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浙江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文化遗产、文化记忆和话语研究。主持2项杭州市哲社课题、1项余杭区社科联重点课题,参与2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多项横向课题。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2.0¥36.8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自卑与超越
¥13.7¥39.8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性心理学
¥24.3¥58.0 -
自卑与超越-完整全译本
¥13.7¥39.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2.4¥3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文言浅说
¥9.8¥24.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0¥36.0 -
苏联演变与民族问题研究
¥23.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