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智库报告非洲华侨华人报告

包邮国家智库报告非洲华侨华人报告

1星价 ¥48.2 (8.2折)
2星价¥48.2 定价¥5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5455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2
  • 出版时间:2018-02-01
  • 条形码:9787520354554 ; 978-7-5203-5455-4

内容简介

非洲华侨华人是中非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共分七章:章在考察非洲华侨华人移民史的基础上,论证了“非洲首批华人说”;第二章分析非洲华侨华人的数量与类别,并预测了该群体的数量变化趋势;第三章和第四章阐释了非洲华侨华人形象演变及其产生原因,呈现出多面向的华侨华人形象;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对南非和津巴布韦进行案例分析,展示出当地华人协会和个体鲜活的生活体验;第七章提出改善非洲华侨华人形象的建议。本报告认为,从中非交往源头至今,非洲华侨华人是中非交往重要的桥梁,他们积极融入非洲社会,为非洲大陆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在非华侨华人也面临着融入困境与形象挑战。在中非合作的新时代,中国政府、媒体、智库、学术机构、非洲华侨华人协会、非洲华侨华人个体等各方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改变非洲民众对中国人形象的刻板成见,更好地传递中国国家形象和精神文化,进而提升中国在非洲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为促进中非民心相通做出更大贡献。

目录

一 非洲华侨华人移民史回顾
(一)早期的两类非洲华侨
(二)非洲首批华人说

二 非洲华侨华人数量与分类
(一)非洲华侨华人分类
(二)难以获取准确数据的原因
(三)2019年非洲华侨华人的数量
(四)非洲华侨华人数量变化趋势

三 非洲华侨华人形象及其演变
(一)非洲华侨华人形象的历史变迁
(二)对非洲华侨华人形象的不同看法
(三)非洲华侨华人的正面形象
(四)非洲华侨华人的负面形象

四 非洲华侨华人形象产生原因
(一)非洲华侨华人正面形象产生的原因
(二)非洲华人华侨负面形象产生的原因

五 南非华侨华人案例研究
(一)南非的三类华人群体
(二)南非境内的华人协会
(三)不同协会在个体华人移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四)结论

六 津巴布韦华侨华人案例研究
(一)津巴布韦华侨华人概况
(二)津巴布韦华侨华人的形象
(三)津巴布韦华侨华人负面形象产生的原因
(四)津巴布韦华侨华人改善自身形象的措施

七 改善非洲华侨华人形象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非洲华侨华人报告》:  关于南非华人的历史研究表明,**批华人群体于19世纪70年代末来到南非,他们在南非出生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后裔也被称作当地华人或南非籍华人。在本报告中,“南非华裔”和“南非籍华人”这两个措辞我们会交替使用。由于来自广州的华人与来自梅县的群体之间存在差异,这两个主要华人群体定居在不同的地区:前者主要定居在德兰士瓦省,而后者主要定居在沿海城市。1904-1910年,6万多名契约矿工从中国北方被带到这里,而且后来全部被遣返回国(虽然有些人推测,其中有一小部分人成功留在了南非)。早期大部分华人来南非都是为了淘金。然而由于当时的反华情绪和种族歧视比较严重,这些人留在南非也得不到采矿合同,所以他们大部分转而自己开店或做生意,而且他们的生意也仅限于开普通商铺、饭店、洗衣店、屠宰场、茶馆、赌场以及裁缝店。  很多华人曾打算回国,但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心情(即没赚到钱衣锦还乡)以及社会政治大事往往阻碍了他们的计划。在种族隔离期间,华人群体不但被贴上“亚洲人”和“有色人种”的标签,而且还受到非欧洲人(即黑人)一般的政策欺压。好在经过不断协商,他们因为人数少、在南非定居时间长、白人普遍接受程度高、生活水平高以及安分守己的特点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认可,并且所受待遇不断提高,但是他们的官方地位并没有改善。南非华人会说流利的粤语、英语和南非荷兰语,但是不会说普通话。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很多中国台湾人受种族隔离政府实行的工业发展政策吸引而来到南非,这些台湾投资者大部分定居在毗邻以前黑人家园的农村地区,并且建立了劳动密集型工厂,有纺织厂、服装厂、家具厂以及农产品加工厂。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南非加大对台湾商人的经济刺激力度,比如报销安置费用、连续七年的工资补贴、连续十年的商业租金补贴、提供住房贷款、去往城市的廉价商品运输成本以及有利的汇率,越来越多的人从台湾移民到南非。很多人在那之后成了永久居民。20世纪90年代早期,南非的中国台湾移民人数接近3万人,是南非华裔的3倍。与南非华裔不同的是,他们不在种族分类隔离之列,而且与日本人一道被视为是“荣誉白人”。这一问题,以及语言、人数、财富和劳资做法方面的差距、对参与南非政治的不同看法,还有所谓台湾移民要接管一些南非华人协会的阴谋论,使得台湾移民和南非华裔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  ……

作者简介

李新烽,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亚非洲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西亚非洲》杂志主编。出版《非洲踏寻郑和路》(中、英文版)、《郑和与非洲》等著作,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曾是人民日报社驻南非首席记者,足迹遍布非洲大陆。其作品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六届和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和2016年优秀对策信息一等奖、外交部2013年和2016年中非联合交流计划研究课题优秀奖等十余种奖项。 格雷戈里·休斯顿(Gregory Houston),南非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HSRC)首席研究专家。先后获南非金山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和纳塔尔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南非民主教育基金(SADET)执行董事和项目协调员,参与编辑该基金出版的六卷本丛书《南非民主之路》,出版独著《南非民族解放斗争:联合民主阵线的案例研究》,合著《南非民主治理中的公众参与》《解放之声:克里斯·哈尼》《自由的另一面:南非解放斗争中的希望与失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