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731565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3册(1344页)
- 出版时间:2019-12-01
- 条形码:9787547315651 ; 978-7-5473-1565-1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元代文学研究权威专家查洪德教授十年磨剑之作。全书以通观性视域加实证性文献,对元代文学现象作了精细深微的辨析。内容涵盖元代诗歌、散曲、杂剧、散文等各种体裁,准确体察出元代文学特色、文人精神与文学流派的衍变,全面勾勒出有元一代文学的真实面貌,廓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元代文人及世风的误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元代文学研究权*专家查洪德教授十年磨剑之作。全书以通观性视域加实证性文献, 对元代文学现象作了精细深微的辨析。内容涵盖元代诗歌、散曲、杂剧、散文等各种体裁, 准确体察出元代文学特色、文人精神与文学流派的衍变, 全面勾勒出有元一代文学的真实面貌, 廓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元代文人及世风的误解。
目录
目录
上册:总论
绪论 元代文学研究的审视与思考
**章 元代文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节 社会失序与道德失范
第二节 宽松的思想和创作空间
第三节 等级观念之弱化与文人独立品格之形成
第二章 大元气象:元代文化精神的基本概括
**节 文人对大元气象之铺张
第二节 “混一海宇之盛”与“王化大行”
第三节 大元气象之大气包容
第四节 元代文学中体现的和谐精神
第五节 大而疏略
第三章 厌乱思治:元代各体文学的共有主题
**节 去乱求治:中国古代学术的一个永恒课题
第二节 元代文学对世乱的描述
第三节 乱由上作: 朝廷为世乱之源
第四节 教化不行与官德丧失
第五节 治民之官成世乱之源
第六节 荒年因政乱而成灾
第七节 僧道横行为一大乱源
第八节 文人的乱世诉说:恐惧、无奈、哀伤
第九节 对清平之世的向往
第四章 文与道一:基于元代现实的理论思考
**节 文道之分:宋代道学家与文章家各为道统与文统
第二节 文道俱弊:宋元之际基于学术关怀对文道之分的反思
第三节 文与道一:元初基于现实关怀的理论思考
第四节 救时行道:现实要求“文与道一”
第五节 从“文以明道”到“文与道一”:寻找文道关系论的*佳表述
第五章 多源归一的元代前中期文坛
**节 早期文坛:元代诗史的奇异开端
第二节 前期文坛:承金末宋季而南北并盛
第三节 中期文坛:至清至和的承平雅颂之声
第六章 多元竞胜的元代后期文坛
**节 修三史及《唐音》所隐含的文坛走势
第二节 文人的末世预感与后期诗记灾记乱之作
第三节 元后期文学活动和诗总集编刊
第四节 元后期的诗歌流派和类诗人群
第五节 元末文人的政治抉择与元代文坛的大结局
第七章 元代文学观念的多样性
**节 多元文化空间与文学观念的多样性
第二节 宽松环境中文学观念之歧见纷呈
第八章 元代之区域学术精神与文坛风貌
**节 前期南北抗衡
第二节 中期东西竞胜
第三节 后期吴越对峙
第九章 元初北方的学术格局与文学的地域分布
**节 经济之士与邢州学派诗文
第二节 义理之士与怀卫学派诗文
第三节 辞章之士:从东平行台到世祖时期之翰林院
中册:文坛特征风气论
第十章 元代文坛特征论之一:文倡于下
**节 政府职能的缺失与文人的自发作为
第二节 文坛领袖多在野
第三节 文学活动多民间自发
第四节 文学史研究的误判
第十一章 元代文坛特征论之二:雅俗分流
**节 儒士分化与创作之雅俗分途
第二节 对“道”的不同态度是一道分水岭
第三节 消除对两个作家队伍的两种误解
第四节 雅俗作家队伍之关系
第十二章 元代文坛特征论之三:华夷一体
**节 “声教大同”背景下蒙古、色目士人群之形成
第二节 多族士人的社交网络及交际中的深度融合
第三节 多族士人之国土、国家与文化认同
第四节 车书四海同:书同文,文同趣
第十三章 元代文坛风气论之一:游历之风
**节 元人之游及对游的认识
第二节 游风兴盛之原因
第三节 游历与诗文
第四节 以诗纪游与采诗之游
第十四章 元代文坛风气论之二:隐逸之风
**节 元人隐逸之风被夸大
第二节 隐逸观念之考察
第三节 元人隐逸情况的大致描述
第四节 南方三代隐士的不同状况与心态
第五节 充溢于元代文学作品中的隐逸意识
第十五章 元代文坛风气论之三:雅集之风
**节 元代前期有官方背景的文人雅集
第二节 大都与杭州的文人雅集
第三节 文人雅集的心理探寻
第四节 元代文人雅集的纯文人化色彩
第十六章 元代文坛风气论之四:题画之风
**节 元代书画收藏品题风气之盛
第二节 元代题画之风何以兴盛
第三节 诗画相资
第四节 画助吟思
第五节 题画之社会功用助推题画之风
第六节 元代题画诗内容的倾向性
第十七章 元代文坛风气论之五:赏曲之风
**节 文人赏曲之风何以盛行
第二节 赏曲是元代文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第三节 题诗(词)赠妓形成风气
第四节 元代文人与歌妓关系再认识:因品格才艺而结缘
第十八章 元人诗风“清和”论
**节 “雅正”“清和”辨
第二节 清与恬淡
第三节 和与平易
第四节 尚“清”诗论
第五节 尚“和”诗论
第六节 “至清至和”之诗美理想
第十九章 “海宇混一”鼓舞下的元代盛世文风
**节 “海宇混一”与文人凌跨古今的盛世之感
第二节 文人对盛世文风的追求
第三节 客观认识元代盛世之文
下册:体派综论
第二十章 “元诗四大家”与元诗“治世之音”
**节 “元诗四大家”概念的形成
第二节 “盛世之文”“治世之音”的倡导
第三节 虞集诗体现的元诗风貌
第四节 杨载与范梈:古雅与清新
第五节 “四大家”别调揭傒斯
第二十一章 元代传记类文章的传奇性
**节 传奇人物的人生记录
第二节 以传奇手法记奇异之事
第三节 普通人物传记中的传奇因素
第四节 “怪力乱神”进入高文大册
第二十二章 元曲家的士人品格和杂剧中体现的担当精神
**节 元曲家的士人品格
第二节 元杂剧体现的担当精神
第二十三章 元杂剧的淑世精神与社会重建意识
**节 “有补于世”: 剧作家淑世精神的体现
第二节 代表性作品“反传统”辨
第三节 以刺世之笔促社会重建
第二十四章 元代散曲的“野逸”之趣
**节 问题的提出:到底如何概括元代散曲的文体特点
第二节 “野逸”概念之追溯
第三节 元散曲“野逸”之趣的表现形态
第四节 后期“清丽派”曲家的野逸之作
第五节 “野逸”趣味之营造
第二十五章 从苏门学派到中州文派
**节 学派宗主许衡的道与文
第二节 苏门学者的诗文创作
第三节 姚燧:承苏门之学开中州文派
第四节 以信史之笔为文
第五节 正中见奇
第二十六章 姚门文章家群的人格与文品
**节 姚门文章家群核心成员考之初步考察
第二节 姚门文章家的作为与人格
第三节 姚门文章家的文品
第二十七章 从金华之学到金华之文
**节 金华之学流为金华之文
第二节 金华三先生的诗文理论
第三节 金华三先生之文
第四节 金华三先生之诗
第五节 宋濂的文论与诗文
第六节 王袆与胡翰的文学成就
第七节 遗民戴良
第二十八章 刘辰翁与庐陵文派
**节 刘辰翁的领袖作用
第二节 赵文的理论与创作
第三节 元初庐陵文派代表刘将孙
第四节 庐陵文派后劲刘诜
第五节 邓光荐、刘岳申及庐陵文派其他作家
附录 审视成说与学术求真:我们如何研究元代文学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查洪德(1957—),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内蒙古元代文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元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论学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项。主要著作有《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姚燧集》(整理)、《元代诗学通论》等。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