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读者评分
4分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1星价 ¥36.8 (7.5折)
2星价¥36.8 定价¥49.0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1122266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12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301122266 ; 978-7-301-12226-6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力求使读者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思想传统有个初步印象,认识到那里面有许多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的言论,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对古代诗学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本土文论的无穷兴味,体味到古代很多文论著述有助于我们对一切文学的欣赏,有益于心理的纯净和精神升华。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力求使读者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思想传统有个初步印象,认识到那里面有许多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的言论,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对古代诗学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本土文论的无穷兴味,体味到古代很多文论著述有助于我们对一切文学的欣赏,有益于心理的纯净和精神升华。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讲 什么是诗学
一 诗学在西方的起源和变迁
二 中国古代对诗学的理解
三 学习诗学和文艺欣赏的关系

第二讲 体物与尽己
一 体验论在中国古代诗学中的地位
二 体道和体物
三 尽己

第三讲 神思
一 文学家的思
二 神思的基本涵义
三 神思的几个特点

第四讲 顿悟与渐悟
一 悟在诗学中的提出
二 悟的达成的两种方式
三 顿悟与渐悟的互相依存

第五讲 发愤抒情与悲音为美
一 发愤著书说的形成及其根据
二 悲音为美

第六讲 虚静与静穆
一 创作主体的虚壹而静
二 文本的静穆境界
三 文艺欣赏给接受者“疏秽镇浮”

第七讲 物色移情
一 情由景生,辞以情发
二 比德于物,物移我情
三 我情注物,照之则美

第八讲 意境
一 象之意和境之味
二 情之境和意之象
三 创作思维中的意与境

第九讲 辞达与意在言外
一 文学家怎样才算做到了辞达
二 言意之辩与言外之意

第十讲 兴、观、群、怨
一 历来对兴、观、群、怨的不同阐释
二 兴、观、群、怨作为诗学概念的内涵

第十一讲 赋、比、兴
一 作为诗歌写作手法的赋与作为文体的赋
二 比的特色及其分类
三 兴的产生及其特色

第十二讲 才性与风骨
一 才性的含义及其理论基础
二 文气说与才性论
三 才性与风格类型
四 风骨与阳刚之气
五 阳刚阴柔与中和之美

第十三讲 本色当行
一 以文为诗和以诗为词的是非功过
二 对叙事文学风格的认识
三 戏曲文学的本色与藻丽之争
四 小说和戏剧的结构技巧

第十四讲 写儿女之真情
一 对民歌的阐释与“儿女真情”说
二 小说戏剧创作与“儿女真情”说
三 对于淫秽小说的辩护和批判

第十五讲 知言、知人、知音
一 同嗜与异趣
二 孟子的“以意逆志”论和“知人论世”论
三 刘勰的“知音”论和“六观”论
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王先霈,江西省九江市人,1939年7月出生。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中文系副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出版社总编等职,兼任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文艺学研究。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993)、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3)、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一届孺子牛金球奖(1995)、湖北省政府屈原文艺创作奖(1996)、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1996)、湖北省社科著作二等奖(1987、1989、2001)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