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郭沫若研究(2019年第1辑总第15辑)

包邮新书--郭沫若研究(2019年第1辑总第15辑)

1星价 ¥70.4 (5.5折)
2星价¥70.4 定价¥12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1607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8
  • 出版时间:2020-02-01
  • 条形码:9787520160711 ; 978-7-5201-6071-1

本书特色

《郭沫若研究》为郭沫若纪念馆主办集刊,郭沫若纪念馆坐落在北京市前海西街 18 号, 1988 年 6 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庭院式四合院建筑,晚清时曾是恭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营建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后 15 年。郭沫若纪念馆下设研究室、文物与陈列工作室、公众教育与资讯中心、办公室。曾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3辑。因经费困难中断十年。2017年在本社出版第1辑。2018年出版第2辑。主要内容为关于郭沫若的文学研究(郭沫若古体诗用韵考、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埃及元素 )、史学研究、生平思想、翻译研究、海外研究、史料辩证、文献辑录等方面。字数大概240千字,还包括一些史料照片。

内容简介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辑特别设置了“郭沫若与新中国”栏目。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即参与到全国的文化科教事业之中,是建设新中国文化科教事业的重要人物之一。所以,“郭沫若与新中国”是一个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并值得我们深入考察的研究课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特别以此为主议题举办了一次学术研讨会,这一栏目所辑录的文章即出自该会议论文。几篇论文对于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的诗歌创作所发生的变化及其时代特征,郭沫若旧作的再版,郭沫若参与推动普通话写作,建构并推进文学语言规范及其旧作修订中的实践等问题,或展开宏观视界的考察,或进行深入缜密的探究,均有所得,且能引发更多的思考。  从现代汉语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郭沫若的新诗创作,是很有意义的,郭沫若无疑是一位成功的现代汉语实践者。替曹操翻案是旧话重提,从几个不同方向来看郭沫若的翻案就有新说。《凤凰涅槃》《屈原》是郭沫若研究中的“老生常谈”。从“舞台剧”的角度切入,考察《屈原》的演出筹备、舞台表演及观众接受过程,探讨《屈原》的上演从文化走向政治的过程;从郭沫若率先凭文学创作使“凤凰涅槃”的说法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浪潮中逆流迸发,论证其不仅丰富了中国新诗的审美语言,还预示了某种文化心理的“返祖”式创造精神。  郭沫若的人生经历和家族背景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甲申三百年祭》亦蕴含着郭沫若的个人寄托。他将稗官野史纳入研究视野,与帝王将相谱的正史形成对话。在新史学的脉络中,它携革新派之余威,既有学术研究价值,又收社会革命之功效。  本辑的文献史料颇丰。由编辑部和郭沫若纪念馆学者整理了多种文献资料:根据郭沫若抗战时期手稿整理的歌词及其在1960年代所写的咏史诗、记游诗,郭沫若与胡乔木、陶大镛的往来书信,郭沫若致周扬、吴德、吴庆彤等人的信函。  海外研究栏目译载了日本郭沫若研究学会会刊(内部交流)“郭沫若、周作人交流特刊”中首次披露的郭沫若致周作人的明信片。  史料辨证栏目编发的文章梳理、钩沉了郭沫若的佚文、讲话。  这些文献史料对于郭沫若研究应该是很有学术价值的。

目录

郭沫若与新中国
新华颂歌
——郭沫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诗歌创作
华岗1952年批评和郭沫若旧著再版
——郭沫若和陶大镛往来书信解读
郭沫若与1950年代文学语言规范
“郭沫若与新中国”学术研讨会综述

文学研究
郭沫若新诗创作对现代汉语的重大贡献
郭沫若替曹操翻案的再认识
“我自己是学过医的人”
——郭沫若专业医学知识的文学表现脞论
《屈原》演出的舞台美学与文化政治
《凤凰涅槃》不死鸟形象辨析

史学研究
知识与革命:《甲申三百年祭》的比与兴

生平思想
郭沫若忠义观念的家族原型

翻译研究
反对“糊糊涂涂”的翻译,呼唤科学精神:读成仿吾的早期翻译
——《(科学之价值)的序论》

海外研究
首次公开发表郭沫若致周作人的贺年片

史料辨证
虚心领教从善如流
——郭沫若《爱祖国爱人民的诗人屈原》的两个版本
郭沫若1926年在交通部南洋大学的讲演
赵南公与泰东图书局若干问题梳考

文献辑佚
赞庐山孤军
咏班昭
雪窦瀑布
题天台国清寺
方山
郭沫若往来信函(十一函)

编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笑洁,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兼郭沫若纪念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郭沫若纪念馆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首席管理。目前主持《郭沫若全集·补编》工程。主编有:《郭沫若研究年鉴》(2014卷、2015年卷、2016年卷、2017年卷)和《郭沫若研究》(第13、14辑)以及关于文化名人读本、展览纪实等书籍。    蔡震,男,北京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出版学术著作《郭沫若与郁达夫比较论》《文化越境的行旅——郭沫若在日本二十年》《郭沫若生平文献史料考辨》等7部,学术资料集《郭沫若年谱长编》等8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新文学史料》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有1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转载。一直参与并主持《郭沫若研究》的编辑出版工作。    李斌,男,201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兼任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务,主要从事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育、现代作家作品研究。出版《女神之光:郭沫若传》《民国时期中学国文教科书研究》《教材中的鲁迅》(合著)、《沈从文画传》等著作,编有《打开民国老课本》《1911-2008叶圣陶研究资料索引》等学术资料,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