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民性演变史

包邮中国国民性演变史

1星价 ¥42.8 (7.4折)
2星价¥42.8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3813011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269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53813011 ; 978-7-5538-1301-1

本书特色

1. 知名历史学者张宏杰畅销20万册作品《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彩插升级版,2019年口碑历史书《简读中国史》的补充和扩展,只有读懂中国人,才能读懂中国史! 2. 一部全新视角的中国通史,探究国民性格的过去与未来,从根本上理解和改变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3. 葛剑雄、秦晖、马勇、张鸣四大学者阅后诚挚推荐,国民性格研究的重磅之作!

内容简介

春秋时代中国人单纯淳朴 ; 唐代人雄健阳光, 有尚武精神 ; 进入明清之后, 国民性格又产生了新的变化。而此流变与专制制度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书分中国过敏性演变历程 ; 中国国民性探源 ; 中国国民性改造史为三编。主要内容包括: 爱罗先珂和李鸿章 ; 国民性会变吗 ; 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等。

目录

自序
**编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章 爱罗先珂和李鸿章
第二章 国民性会变吗?
第三章 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
第四章 不可复制的“黄金时代”
第五章 贵族精神的遗失
第六章 淳朴未泯的“汉人”
第七章 不可再现的魏晋风流
第八章 大唐的雄健与阳光
第九章 平民的盛世:宋代
**节?文弱的宋朝
第二节?平民社会的崛起
第十章 铁骑踏断民族脊梁
**节?天翻地覆
第二节?承上启下
第十一章 “流氓化”的大明王朝
第十二章 清代:世人皆为奴隶
第二编 中国国民性探源
第十三章 先秦:专制的源头
**节?寻根溯源
第二节?中西文化差异的**推动力
第三节?王的出现
第四节?中国独特性的起源
第十四章 秦始皇:历史下的蛋
**节?强悍的男人
第二节?统一运动的*后一棒
第三节?专制构想的执行者
第四节?君主专制制度的分娩过程:战国改革运动
第三编 中国国民性改造史
第十五章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的奠基人
第十六章 鲁迅:国民性改造运动的旗手
第十七章 胡适的改良国民性思路
第十八章 胡适的渐进式改造路径
第十九章 “思想革命”式的国民性改造之路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三章 春秋时代的“贵族精神” 一 对于贵族精神,中国人已经很陌生了。虽然现在许多别墅小区,都起名“贵族苑”“贵族庄园”“傲城尊邸”之类;虽然今天的中国人开始崇尚所谓“贵族”生活,但是很不幸,大部分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开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其实,这不叫贵族精神,这叫“暴发户精神”。 什么叫贵族精神呢?让我们先从宋襄公的故事讲起。 读过《毛选》的人都知道宋襄公的泓水之战。通过那一战,宋襄公被标上了“蠢猪式的仁义”的标签,成了后世中国人嘲笑的对象。 《韩非子》中是这样记载这个故事的,说是宋国与楚国打仗,宋国军队列好了阵,楚国军队渡过泓水来交战。宋国的军官对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人数多,我们应该趁他们正在渡河马上发起进攻,那样楚军必败。” 宋襄公却回答说:“不行,那不符合战争规则。君子说:‘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须发已经斑白的敌人;敌人处于险地,不能乘人之危;敌人陷入困境,不能落井下石;敌军没有做好准备,不能突施偷袭。’现在楚军正在渡河,我军就发起进攻,不合仁义。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列好阵,我们再进攻。”(“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结果是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后双方才开战。宋军因寡不敌众,落得大败,宋襄公也受了伤,第二年悲惨地死去。毛主席因此有了一句著名的语录,叫作:“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由于这一*高指示,这个寓言被选进了中学课本,宋襄公成为全中国人都知道的著名历史人物。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这位宋襄公确实愚蠢呆板得可以。但是如果我们对宋襄公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他的选择,正是对“贵族精神”的诠释。 中国贵族文化的首要标志是“礼”。春秋时代的上层社会中,“礼”如同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就如同今天的“钱”无所不在一样。甚至在战场上,人们也需要遵守“战争礼”。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也就是仍不离开‘礼’的约束”。 春秋时以车战为主,因此必须选择好一处平坦开阔的地点,双方约好时间,大致同时抵达,等列好队伍之后,鸣起战鼓,驱车冲向对方。这就是所谓的“结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 这种战争,更像体育比赛,要遵守一定的次序。《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记载的宋国公子城与华豹之战十分典型。双方战车在赭丘相遇,华豹张弓搭箭,向公子城射来,结果却偏离目标。华豹动作敏捷,又一次搭箭上弦。公子城一见,对他不屑地大喊:“不更射为鄙!”意思是战争的规则是双方一人一箭。你射了我一箭,现在应该我射你一箭了。你不守规则,岂不太卑鄙了!华豹闻言,就放下弓,老老实实地等公子城搭弓,结果公子城一箭射死了华豹。史书并没有嘲笑华豹愚蠢,相反却肯定他以生命维护了武士的尊严。 在今人看来,这些老祖宗在战场上的表现似乎太迂阔了,其实不然。因为春秋以前的作战方式和战争理念都与后世有很大的不同。春秋时期的军队都是以贵族为主体,战士人数不多,几百辆战车而已,每次战争一般不超过一天。因此那个时候的战争更像是一次大规模的绅士间的决斗。贵族们在战争中比的是勇气和实力,偷袭、欺诈、乘人之危都是不道德的。正如徐杰令所说:“春秋战争礼*大的特点,在于讲究承诺,遵守信义,不以阴谋狡诈取胜。”宋襄公所说的“不重伤(不让人二次受伤,就是不攻击伤员),不禽二毛(不俘虏老年人),不鼓不成列(对方没有排好队列时,本方不能进攻)”,和《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正是那个时代普遍的战争规范。

作者简介

张宏杰 蒙古族,1972年生于辽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著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简读中国史》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E-mail:zhj1368@163.com 微博:http://weibo.com/zhjwb 已出版作品目录: 《饥饿的盛世》(**版名为《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 《张宏杰讲乾隆成败》 《千年悖论》 《顽疾: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坐天下》(**版名为《坐天下很累》) 《中国人的性格历程》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朱元璋传》 《给曾国藩算算账》(京官时期) 《给曾国藩算算账》(湘军暨总督时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全三册) 《曾国藩传》 《简读中国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