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5837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5
- 出版时间:2020-04-01
- 条形码:9787520358378 ; 978-7-5203-5837-8
本书特色
人类的文化是在间性、互文性中发展的。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间的渗透影响,导致对具体的文学问题的分析,难以仅仅从某一种文化专论。同时,文学与文化的现象需要阐释,但阐释具有公共性。本论文集以间性为视域,主要探讨丝路文学与文化、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意义阐释的公共性等问题。
内容简介
人类的文化是在间性、互文性中发展的。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间的渗透影响,导致对具体的文学问题的分析,难以仅仅从某一种文化专论。同时,文学与文化的现象需要阐释,但阐释具有公共性。本论文集以间性为视域,主要探讨丝路文学与文化、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意义阐释的公共性等问题。
目录
小引
公共阐释
文学经典的质性与阐释的公共性
公共阐释、情感结构与知人论世
作为公共阐释的文学史与文学记忆
丝路文学与文化
文化接触的现实性
丝绸之路俗文学的审美文化交流
论李行道《灰阑记》的世界文学性
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里的李唐帝后
以“奴”起小字与粟特文化
琐罗亚斯德教视域中的唐代雄鸡文化
民族文学与文化
再生:伏羲、女娲对偶图像的符号意义
《莺莺传》的命名问题
水浒人的绰号与蒙古族的取名习俗
作为叙事的脂批
沈从文的“乡下人”问题新论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张同胜,男,汉族,1973年4月生,山东昌乐人,中共党员,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著有《〈水浒传〉诠释史论》《〈西游记〉与“大西域”文化关系研究》《文学经典的会通研究》等。主编《文化记忆与艺术新形态:以〈西游记〉的记忆空间为中心》。在《中国比较文学》《红楼梦学刊》《明清小说研究》《兰州大学学报》《山东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学术课题12项,在研3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5项。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5.9¥55.0 -
她们
¥16.0¥46.8 -
中国小说史略
¥11.5¥35.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我是一只骆驼
¥12.5¥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有趣,都藏在无聊的日子里
¥14.5¥45.0 -
茶,汤和好天气
¥8.6¥28.0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夏日走过山间
¥9.1¥30.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存在的艺术(八品-九品)
¥13.5¥39.0 -
像我这样和生活开玩笑的人
¥16.6¥52.0 -
门
¥14.4¥42.0 -
几多往事成追忆
¥10.6¥32.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随园食单
¥9.1¥30.0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人间烟火收藏夹
¥42.3¥168.0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