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丛书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与关中实践

- ISBN:978752016557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20165570 ; 978-7-5201-6557-0
本书特色
受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约束,小规模家庭农业经营将长期构成为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因此,如何实现小农户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便构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本书基于农业治理的视角,围绕农户、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分析了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及服务主体的经济社会特征、互动及合作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复杂现实及内在逻辑机制。在此基础上,本书系统探讨了农业家庭经营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关联机制及路径,诠释了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问题。
内容简介
受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约束,小规模家庭农业经营将长期构成为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因此,如何实现小农户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便构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议题。本书基于农业治理的视角,围绕农户、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分析了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及服务主体的经济社会特征、互动及合作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了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的复杂现实及内在逻辑机制。在此基础上,本书系统探讨了农业家庭经营与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关联机制及路径,诠释了农业现代化的中国道路问题。
目录
第二章 嵌入性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机制
第三章 传统农业迈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转型动力
第四章 冬枣产业转型的社区动力机制
第五章 农业转型中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与调适
第六章 土地托管与中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
第七章 农民合作社发展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
作者简介
赵晓峰,1981年生,河南新野人。现为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乡村治理与社会建设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新型农民合作社与中国乡村治理研究;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理事、陕西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被省文化厅聘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被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已在《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被CSSCI收录40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10多篇;入选“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支持计划”。
-
乡土中国
¥13.5¥26.0 -
偏见
¥16.1¥56.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20.0¥5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文言浅说
¥11.0¥24.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5.7¥49.0 -
西方哲学史
¥12.4¥38.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9.5¥39.8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0.5¥38.0 -
性心理学
¥26.7¥5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女性生存战争
¥26.1¥66.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0.0¥3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21.0¥42.0 -
我们内心的冲突(平装)
¥13.8¥39.9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2.9¥39.8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3.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