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60032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0,215页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76003277 ; 978-7-5760-0327-7
本书特色
陶西平、成尚荣作序推荐 以媒体人的高度、深度、温度言说教育 沙培宁,编审,《中小学管理》原主编。她钟情于中小学管理研究,足迹遍布全国,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知心朋友。她的文章给人沉思,前进的力量。 《情与思:一个媒体人的教育言说》中沙培宁在教育工作中多年成果的积累,是她对当下教育的反思和建议,她带着来自一线的泥土的芬芳,这新鲜的养分足以供养每个想要改变的教育从业者。 《情与思:一个媒体人的教育言说》这本书语言简洁,主题突出,从悟教育、品良师到读学校,对教育中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精准把脉,切中肯絮。 推荐篇目: 《用孩子的眼光望出去》P006 《学校特色建设:我们一起“晒”问号》P035 《一位中学教师的教育生活——记北大附属中学副校长张思明》P073 《十一之“贵”》P149
内容简介
《情与思:一个媒体人的教育言说》选取了作者在《中小学管理》杂志任职期间所发表的观点鲜明、建设性较强的文章,既有关于一些教育现象的短评,也有对教育人物如柳袁照、陶西平、李镇西等名师的采访稿,还有对北京十一学校、清华附小、中关村三小等名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思路的论述,紧贴教育一线,值得广大教师细细研读。
目录
序二??用自己眼睛望出去的言说??成尚荣 003
序三??在“情”与“思”中幸福地行走??沙培宁 006
悟教育
孩子该有的模样 003
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 006
所谓“大气” 009
迷恋他人成长 012
“好老师”: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015
作为生命体的学校 018
让学校充满“教育的味道” 021
教育之“美”:一种“生命的形式” 024
学做“真人” 027
所谓“贵族精神” 029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 032
学校特色建设:我们一起“晒”问号 035
问题牵引下的课改之思 038
新高考:一道难解的必答题 042
“美化”还是“文化”? 045
幸福的“活法” 048
“研究”是需要研究的 050
关注学校的“关键事件” 053
有多少教育可以重来? 056
教育的“奥康剃刀” 059
我看“好关系” 062
返本·求真 065
爱有归处——写在《中小学管理》创刊20周年之际 068
品良师
一位中学教师的教育生活——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张思明 073
一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084
本立而道生──李金池视界中的升学率 097
诗性的校长??诗性的管理——访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长柳袁照 108
品味一位农村校长的品位——浙江新昌县澄潭中学李辛甫校长印象 121
追梦人永远在途中——品陶西平同志新作《追梦人:陶西平教育漫笔》有感 126
追梦者的沉浸:教育人*美的姿态——品陶西平先生《沉浸于求索之中》等三部选集有感129
做他的学生是我这辈子的福分 133
“该着”精彩的刘艳萍 136
读学校
十一之“贵” 149
“好教育”的魅力
——京市商业学校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创建多元成才模式的探索 165
家长“疯”了??家校“和”了
——四川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家校共育见闻 178
做出校庆的“意义”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百年校庆随感 190
有“根”的德育
——对河北衡水中学德育实效性的解读 195
“好研究”成就“好老师”的校本成长 207
节选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小语界名师、浙江杭州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王崧舟的座右铭。我深以为然。 我们一起品几个温暖的画面吧—— 一次,我刊一记者参会回来刚进屋即忍不住给我们讲起“一碗汤”的故事:山东平阴一中看到一些学生因家里穷,买不起带肉的菜,于是下决心每天早晚两餐为学生供应免费的骨头汤。为此,学校不仅每年要多投入20多万元,还自找了很多麻烦:自己购进整头猪进行分割,然后把骨头集中起来,精心熬制,做一元左右的便宜菜时,加入浓浓的骨头汤,为孩子们增加营养;每天,将熬好的40多锅汤装到近80个大桶中,再分到几千个小碗里……后来,我们约学校写了一篇稿,题目就叫《“一碗汤”熬出浓浓人情味》。 一同事聊天时对我说,她的儿子不太乖,上课“吃不饱”或不想学时,就趴在桌上或手托腮帮半睡不睡地“闭目养神”,为此没少被罚站。前年,他参加了美国的一个夏令营。开营后的一节课,他习惯性地托腮闭目,迷迷糊糊中听到正组织学生讨论的那个“老外”说:“孩子们,声音小一点,Tom(他的英文名)正在休息。”听到这儿,他感动得一塌糊涂,回家后大发感慨:“这个‘老外’真好,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老师这样把我当人看!”高中时,他去了美国。 2011年冬天,我与陶西平先生一起在北京朝阳实验小学听课。一个小小的细节让这位老教育家感慨多多:为了帮学生养成喝水的习惯,所有教师在每节课开始时都要先看着孩子们喝几口水,而后才正式上课。同样让他感慨的还有另一个细节:一次,他到外地一所名校考察,由于刚下过雨,天冷地滑,所以校长临时决定取消学校精心准备多日的“拿手好戏”轮滑表演。 如此“疼孩子”的人还有很多:前日我到深圳龙岗区清林小学时发现,教学楼的所有走廊都铺着远没有瓷砖漂亮的青石板。校长说,深圳很潮湿,地面常有水,若铺瓷砖,孩子们很容易滑倒、摔伤。1998年采访李镇西时,他班里的一个“大闹将”动情地对我说:“李老师待我*好,父母打我时,他就是我的‘110’。”…… 这样的仁爱不为回报,却赢得回报。 2011年,我们去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吉美坚赞福利学校采访。那里的师生很特别:学生大都超龄,*大的入学时已42岁;教师大都没有什么收入,却自觉自愿地倾情付出。学生在校园里见到老师,会虔诚地面对他们行走的方向原地站立鞠躬,三三两两,宛若雕像。初见那场面,我的眼泪一下子便涌了出来。在我看来,这样地被敬爱、被珍重,实在是世人所能享受的*高礼遇,亦是孩子们对老师*朴素也*华丽的回馈。 当然,教育的天空也常有寒风来袭。近日,“重点班吹空调,普通班吹电扇”的新闻很吸引眼球。其实,如一位高考状元所言,与按考试成绩排座位、老师的热讽冷言等可能给学生造成一辈子“内伤”的更日常的“软歧视”相比,吹不吹空调等“硬伤害”已是小巫见大巫。 还有,我们早已习惯了的许多“平常事”也与真慈悲相去甚远。比如:为了向来宾展示学校的精彩,而让孩子们在一个地方等待多时,不问风雨、寒暑。这当然不是“以学生为本”,甚至也不是“以参观者为本”,说穿了,就是“以‘我’为本”。 商品经济处理问题的核心范畴即“交换”,当这一范畴被泛化、弥漫于教育的角角落落时,教育即被玷污。人与人互为工具,也就只可能有谋略,而绝不会有德行了。孩子们正是在一次次被当成谋求名利的道具中,失去了对人性善的信任与期待。 我想,“好校长”“好老师”的标准纵有万千,但悲悯的情怀、仁慈的心肠一定是**位的。什么是“以慈悲为怀”?就是“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就是超越任何功利,甚至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施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苦乐,“他的苦就是我的苦”;就是将人视为目的本身,除此之外,别无他求。这样同体同舟的大爱不是施舍,更不是交换。她因足够纯净而足够强大,足以让我们在现实的种种诱惑面前,选择守护良心的安宁,舍我为他。 也许我们应该依此对自己爱的确当性重新作一审视。这有点苛刻,但是没办法,我们做的就是一个要比常人更伟大一些、更高尚一些的良心活儿。 “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清淡若水的几个字,却融满化不开的深情,至善,唯美。 (原载《中小学管理》,2012年第6期)
作者简介
沙培宁,编审,资深媒体人,《中小学管理》原主编。全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委员会前常务理事;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一期、二期)理论导师,“北京市中小学名校长发展工程”(三期)理论导师。 钟情于中小学管理研究,走访过千余所学校,专业足迹遍布全国;执著于理论与实践兼容并举,哲思与激情互用相谐。 *欣赏的一句话:“人格是人自身的乳汁,它取之不尽并会滋润整个曲折的人生。” *得意的两件事:一是有无数知心的校长朋友;二是曾与伙伴们一起,不舍昼夜,忘情深耕,“以专业的精神,做专业的杂志”,为《中小学管理》成为全国中小学管理领域非常具有影响力的领军期刊而努力过、奋斗过。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