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看懂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看懂中国经济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1星价 ¥33.1 (5.7折)
2星价¥33.1 定价¥5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742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00874256 ; 978-7-5008-7425-6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制度优势、用改革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中国如何跨过经济的“槛”、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哪里、中国经济新阶段的企业发展与应对。内容浅显易懂,没有高深的经济学语言,是大众、学生都可以读得懂的通俗经济学读本。 本书作者包括有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李稻葵等人,他们都在各自专业的领域有所建树,而且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给出了自己的专业建议,对国家、社会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目录

目录:

**章? 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 / 李扬·002

推动高质量发展怎么干 / 蔡昉·006

什么不是高质量发展 / 刘尚希·016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六大特质 / 魏杰、汪浩·029

中国需要建设高质量的市场经济 / 刘世锦·036

民营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靠什么 / 王曙光·040

第二章? 中国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制度优势

中国模式的制度优势 / 何自力·050

中国制度优势的世界意义 / 贾晋京·065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能够发展那么快 / 林毅夫·072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 姚洋·083

中国发展道路的精髓是什么 / 姜跃春、张玉环·091

第三章? 用改革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 / 厉以宁·098

中国改革成功经验的逻辑 / 蔡昉·104

中国过去40余年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黄益平·111

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李扬·114

四十年财政改革的逻辑 / 刘尚希·130

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究竟该怎么改 / 刘世锦·137

第四章? 中国如何跨过经济的“槛”

中国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厉以宁·142

我国具备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条件 / 林毅夫、刘培林·156

创新与比较优势结合才能推动可持续发展 / 林毅夫·163

中国经济握有王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 李稻葵·168

金融科技会成为重要的国际竞争力 / 黄益平·173

第五章? 中国经济的内生动力在哪里

选择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是至关重要的 / 吴敬琏·178

经济发展与环境并非“牺牲”关系 / 林毅夫·184

解决居民投资难问题 / 黄益平·193

关于经济增长的三大问题 / 刘世锦·198

新经济的深远影响和发展趋势 / 王青·206

第六章? 中国经济新阶段的企业发展与应对

当前民营企业迫切要求解决这几个问题 / 厉以宁·218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突破口是什么 / 黄益平·222

企业和企业家是开启未来的主力军 / 李扬·225

贸易战的新形势下,中国企业唯有做好“硬科技” / 姚洋·235

民营企业家为什么忧虑 / 李稻葵·239

中国式企业海外上市全解析:准比快更重要 / 管清友·244


展开全部

节选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改革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一 1978年,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长达半年之久,广大的干部、知识分子都参加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讨论,从这次大讨论开始,我们不再以“本本”作为唯一的指导。在这样的氛围中,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农村改革的方向,即必须首先调动我国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充分关心他们的物质利益。安徽、四川等省份陆续开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自愿的前提下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了粮食的增产,解决了温饱问题。城市居民也因此得到了方便。许多城镇出现了农民个体合作办起的农贸市场,从蔬菜、瓜果到猪肉、牛肉、羊肉等都有出售。后来,一些城市原有的凭证购买粮食和肉食的情况消失了,棉花、布匹也取消了凭证购买。人们可以在农贸市场上买到布匹和成衣,大量农民参与经营布料和服装购销,福建、浙江、广东、武汉、上海等地的街头挂满了待出售的衣裤,沿海城镇的街头一片繁荣景象。 二 20世纪80年代,在城乡各地还出现了一种新现象,这就是乡镇企业的兴起。 农贸市场的出现,*初是为了方便农民推销自己家庭中的农副产品,如蔬菜、水果、粮食、肉类等。当时,对生产资料的需求量很大。因为到处在盖房子,包括农民的住宅,但砖瓦不敷需要,水泥、石灰、木料、油漆等都是市场上的紧缺物资,常常通过走“后门”才能买到,否则有钱也买不到生产资料。这种情形促使农民走上了自己生产和销售生产资料之路。 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成为新的生产资料生产者,从而扩大了农村生产资料的产供销范围。这些农民生产出来的建筑材料和产品,很快就改善了市场上建筑生产资料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一模式推广开来,便在生产要素(尤其是建筑材料)的供给方面打开了一条新路子。例如,在煤炭供给方面,在计划规定的煤炭供给以外,又形成了农民经营的小煤窑,有了这部分增加的供给,才使煤的供应能够满足国内生产生活对燃料的需求。计划经济体制在建筑材料领域、煤炭领域被打破了。生活用品方面的情况与此相似,不少中小企业应运而生,开始与国营企业共同竞争,日益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状况,一批又一批的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品,既依靠国有企业提供,更依靠新涌现的民营企业提供。 三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经验和反思呢?笔者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经济学界思考。 **,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承包制的改革是有成效的,农业的生产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当时没有提出农村土地的流转问题。农村土地流转是进入21世纪才发生的。准确地说,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才开始推广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农民的承包地是属于国家的,农民拥有承包经营权,可以出租自己的承包经营权,但不得改变承包经营权的性质。有了宪法的这一规定,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就受到了法律的保护,农民的相关权利不受侵犯。在承包经营权的框架下,农民能够扩大经营,把自己的家庭农场转变成规模更大的农场。从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演变成为有一定规模、利用先进的农业机械、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化农场,农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高。这些都是在土地确权以后出现的新变化。 第二,中国人口众多,农村人口又占据了大多数,就业问题始终影响着农村的兴衰。特别是农村人口进城谋生之后,进城的农民工如何安心地工作,他们的子女如何入学、在将来如何能够在城镇中谋得一个好职业等,都是广大新市民特别关心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虽然可以吸纳一部分有技术、有专长的农民工落户,但特大型城市可以容纳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数量仍是有限的,只要政策适当,能够较多地吸收农民工的应当是中小城镇。无论是特大型城市还是中小城镇,吸纳农民工并安置农民工家属都是重要的大事,涉及农民工幼孩的照顾、学龄儿童上学、老人的就医等现实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些农民工进城后必须面临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现在各地方政府都在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当然我们还要看到,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集聚,城市当中的服务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并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吸纳了农民工及其家属就业。除了留在城市,有些外出打工的农民,先外出学艺,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以后,便回家创业。 第三,20世纪80年代甚至90年代存在的粗放式生产方式造成的环境污染,全国上下对此都深有体会,现在不少地区都在认真地对待环境问题。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发展经济而造成污染,这是不可忘掉的教训,今后开发农村尤其要把这个教训牢记在心。 四 当前,新的供给与新的需求都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然而,要形成新的供给或新的消费并不容易,甚至非常困难,原因何在?这主要与发展方式落后有关。 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很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只重速度不重质量、只重数量不重结构的情况非常普遍,人们对旧的发展方式形成了“路径依赖”,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很难从口号变为行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从过去的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如果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只讲数量多少而忽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发展方式只会重复旧的形式,从而缺少活力和效率。 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有赖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有赖于经济主管部门及时地指导和监督企业,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依靠法律法规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处于受保护的环境之中。在法律面前,各种所有制经济是一律平等的。当前,公有财产不得侵犯,民间投资所形成的财产同样不应受到损害。对民营企业来说,投资人在受法律保护方面是一律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环境”。这既是对民营经济的保护,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 综上,在总结改革开放40余年来的经验时,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三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鼓励民间投资者大胆投资;第三,应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

作者简介

厉以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学家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 姜跃春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刘世锦 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黄益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贾晋京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 蔡 昉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姚 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