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新闻学与传播学“十三五”规划教材·基础课程系列(2017)新闻评论教程/魏猛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572724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88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65727245 ; 978-7-5657-2724-5
内容简介
本书在参考并总结其他新闻评论教材和论著的经验与长处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闻评论的属性及特征,介绍了新闻评论的选题、立意、叙事、论据、行文解构与逻辑、标题制作等基本内容,以及非理性因素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突出了新闻评论写作的操作性特征,致力于将理论讲述与评论写作的实践相结合,同时兼顾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写作。 新闻评论不仅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必学的技能,还是现代社会公民就公共事务发表意见和看法的重要途径。本书将新闻采访的概念及类型,以及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系统讲解,特别增加了新媒体时代的采访技巧内容,与传统的新闻采访教材相比更具创新性,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增强新闻意识,强化提高新闻采访能力。
目录
**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基本属性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选题
**节 选题的评论价值
第二节 新闻评论选题的类别
第三节 选题的基本来源
第三章 新闻评论的立意
**节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与事实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立意及其要求
第四章 新闻评论中的判断
**节 新闻评论中的事实判断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中的价值判断
第三节 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
第四节 新闻评论中的具体判断与普遍判断
第五章 新闻评论中的叙事
**节 新闻叙事与评论中的叙事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由头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对象
第六章 新闻评论中的论据
**节 事实性论据
第二节 理论性论据
第三节 论据的基本要求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结构
**节 新闻评论的思维结构与文本结构
第二节 新闻评论论证部分的常见结构
第八章 新闻评论的论证
**节 立论和驳论
第二节 论证中的形式逻辑问题
第九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
**节 新闻评论标题的功能
第二节 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
第十章 新闻评论中的非理性因素
**节 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及其与新闻评论的关系
第二节 非理性因素对评论创作的作用
第三节 跨越逻辑的非理性论证
节选
《新闻评论教程》: (一)新闻性 新闻评论的由头之所以能够吸引读者,就在于它所叙述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而且,新闻评论之所以被称为新闻评论,区别于杂文和其他议论性文体,其具有新闻性的由头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作为由头的事实可能是直接引用的新闻报道,也可能是新闻评论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于受众来讲,由头一定要具有新鲜感,或者能够引发读者思考。 (二)真实性 作为由头的新闻事实是评论赖以立论的依据,如果新闻失实,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评论的观点随之出错,即作者据此做出的判断失去存在的基础;二是虽然新闻由头被证实是虚假的,但是所讲的道理却是正确的。如果因为事实虚假而造成判断错误,评论自然就失去了应有的舆论导向作用;如果事实虚假,作者所讲的道理即便是正确的,评论也会失去说服别人的力量。因此,评论作者务必注意由头的真实性。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受到时效性的诱惑,新闻不断出现“反转”的情况,评论员必须认真核实新闻的真假,不能被情绪和好恶误导,拿虚假新闻做由头。 (三)典型性 一些新闻事实或者作者见闻之所以被拿来作为由头,一定是因为它或者能够反映事物的变化,包含着某种普遍现象或者普遍矛盾;或者能够以小见大,切中时弊,反映事物的发展趋势;或者能够引申出普遍存在的矛盾或道理。就像上面的案例,从李冰冰回国看病引申出国内“看病难和看病贵以及如何看待我国的医疗改革”这个受众普遍关心的社会话题,相对于医疗改革这个抽象的话题,李冰冰回国看病的由头就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四)高度的概括性 在延缓性新闻报道或者非事件性新闻报道中,也会用到新闻由头,这里的新闻由头是指放在新闻报道的开头、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新的进展状况、能够以新带旧的叙述性材料或者同类事物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新事件。新闻由头通常充当故事性导语,叙述一般比较详尽,记者会用细节描述的方式尽量展示由头所代表的普遍现象,以引出报道的主题。但是,新闻评论中的由头则是对新闻事件的概括性叙述,或者是对可以引申出评论者观点的某些新闻事项的简单叙述,通常都根据作者表达意见的需要做了取舍。因为相对于新闻评论中的意见性因素,新闻评论的由头只是进入话题讨论的敲门砖,一旦进入话题讨论,由头中的新闻事实一般都不再是主要讨论因素,而是转而较为集中地议论从由头中提炼出的普遍矛盾或普遍道理。很多新闻评论的作者为了写作方便,直接把媒体新闻报道的导语复制过来做由头,这与新闻评论表达效率的要求是相违背的。 (五)与主题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 一个新闻事件或者新闻现象能不能做由头,关键要看从这个由头能不能引申出作者要论述的普遍道理,或者要揭示的普遍矛盾。由头既然是引发作者议论的“引子”,就必须与评论的主题有某种相关性,足以引出有关主题。2017年6月19日,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在酒吧饮用过量的鸡尾酒,因酒精中毒死亡。有评论作者以此为由头写了新闻评论,标题是《警惕生活差距引发的负效应》,主题是由生活差距引发的人们对社会的心理影响和认知差距。从新闻报道来看,新闻中并没有反映死亡大学生生活差距的内容,从这个新闻由头也无法推出是生活差距引起的对死者心理影响和认知差距,进而造成这个大学生死亡的结论。这个新闻的评论由头就和评论的主题没有直接相关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与由头体现的矛盾或者意义偏离太远,就会陷入“稻草人谬误”或者评论跑题的境地。 通常来讲,一个新闻事实包含多个新闻事项,每一个新闻事项都可能引申出新闻的某种倾向,这种不同的事项是客观的,并不是记者或者评论员强加给新闻事实的,这就决定了从新闻事实出发来选择评论角度的范围也不是无限的。虽然作为评论由头的新闻事实具有多侧面性,评论角度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主体性,由头与主题的相关性也有远有近,但是,从由头引申出的主题并不是随意的。超出了新闻事实包含的既定的事项,评论的角度和主题就会偏离由头所规定的选择范围,这在由头的使用中是不被受众接受的。 ……
作者简介
魏猛,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200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媒体工作,主要从事新闻采编业务,并在各类媒体发表新闻评论多篇。2009年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黄山学院工作,2014年博士毕业后进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工作,先后讲授过“新闻写作”“新闻评论”“视频编辑与制作”等课程。近年来,还应邀在媒体、政府、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信息写作、新闻发言人业务、新媒体业务等专题讲座。
-
2025读书月阅读盲盒——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42.3¥168.0 -
性心理学
¥18.4¥58.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通向春天之路:巴勒斯坦的生生死死
¥35.3¥49.0 -
乡土中国
¥13.5¥26.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3.7¥39.8 -
文言浅说
¥12.2¥24.0 -
身为女性的选择
¥18.9¥56.0 -
偏见
¥19.0¥56.0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4¥4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8¥32.0 -
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
¥18.1¥49.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6.9¥15.0 -
西方哲学史
¥14.4¥38.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2.5¥38.0 -
如何阅读一本书
¥28.5¥50.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11.9¥36.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22.6¥36.0 -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
¥5.5¥16.8 -
女性生存战争
¥24.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