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体:从虚构到非虚构(文体与跨文体研究丛书)

包邮跨文体:从虚构到非虚构(文体与跨文体研究丛书)

¥36.6 (7.6折) ?
1星价 ¥36.6
2星价¥36.6 定价¥4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616673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57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536166738 ; 978-7-5361-6673-8

内容简介

  文学文体可以分为“虚构”和“非虚构”两大类。相对于“虚构”写作,“非虚构”写作其实是指一个大的文学类型的集合,而不仅仅是一种具体文体的写作。它既包含非虚构小说和新新闻报道,也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回忆录、口述实录文学、纪实性散文、游记等文体。在广义上,非虚构文学是一个相对于“虚构文学”的文学族群;在狭义上,它专指美国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新新闻报道和历史小说等新的写作类型。

目录

绪论 **章 非虚构文体:表征与意义 一、非虚构现象 二、文化生态流变与非虚构转向 三、非虚构溯源 四、非虚构的范畴、类型、性质和意义 第二章 非,之于非虚构 一、非虚构与新闻 二、非虚构与报告文学 三、非虚构写作的两个面向 四、“非”的探讨 五、中国非虚构文学的混乱与命名 第三章 中国非虚构文学的三次转型 一、从政治书写转向思想启蒙 二、二次崛起以及理论跟进 三、非虚构文学传播和媒介转向 第四章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非虚构 一、非虚构写作的传播学意义 二、非虚构媒介环境:文本-空间 三、传播手段与图像转向 第五章 纪录、表现:当代非虚构写作的媒介存在 一、多元纪录,复调表达 二、话语的聚变——以张胜友影视政论片为例 第六章 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文学 一、非虚构写作的题材与类型 二、融合与互动:“非虚构文学+”的创新 第七章 非虚构文学与艺术审美 一、中国现当代非虚构文学的审美历程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非虚构文学的力量和责任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刘浏,理学学士,新闻学硕士、文艺学博士,上海大学传播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非虚构文学与文学传播。著有《报告文学创作论》《梁君午访谈录》。在《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光明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