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城市社会史名篇精读

中国城市社会史名篇精读

1星价 ¥28.9 (4.9折)
2星价¥28.9 定价¥5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449891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40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44498913 ; 978-7-5444-9891-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历史学、社会学师生及相关人员本书所选文章不仅全部为社会史名家的代表作,而且有的是首次译成中文。

内容简介

在中国城市社会史研究领域,优选范围内出现过不少大家学者,他们的研究对后来学者有很大影响。本书选择了城市史侧重社会与生活的靠前外经典学术论文,并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精到解读,以满足在校师生、相关研究人员与社会人士的需求。选文兼顾了三方面的考虑:一是较为宏观阐述学术研究与观点的作品;二是不同时段的论文;三是海内外的名家名作,有的是抢先发售译成中文。这些有名学者学思深邃、研究精深,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城市的前世今生,对探讨和解决当今城市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目录

目 录

西汉长安的公共空间 / 王子今

《西汉长安的公共空间》导读 / 徐畅

唐代后期的长安与传奇小说——以《李娃传》的分析为中心 / [日] 妹尾达彦

《唐代后期的长安与传奇小说——以对〈李娃传〉的分析为中心》导读 / 夏炎

宋代城市的发展瓶颈 / 包伟民

《宋代城市的发展瓶颈》导读 / 杨芹 周鑫

中国城市史一千年:苏州城的形态、时间和空间观念 / [美] 牟复礼

《中国城市史一千年:苏州城的形态、时间和空间观念》导读 / 张笑川 陈亚杰

农民进城和我国早期城市化——历史的追索与思考 / 郭松义

《农民进城和我国早期城市化——历史的追索与思考》导读 / 常建华

大鼓书与鬼市:工人阶层的生活方式 / [美] 贺萧

《大鼓书与鬼市:工人阶层的生活方式》导读 / 许哲娜


展开全部

节选

唐代后期的长安与传奇小说——以《李娃传》的分析为中心(节选) [日] 妹尾达彦 前言 从唐代后期到宋朝,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以城市化的进展为主轴,货币经济逐渐浸透、商业规模有所扩大、商业组织进一步复杂化。这些变化加大了人材与物资的流通密度,显著促进了地方势力与平民阶层的抬头。以上论述已然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与之相应,作为汇聚流通的节点,各大城市都开始出现了独特的平民文化,特别是在唐代的长安,在这座人口升至100万的城市,特有的城市文化繁荣而多彩。 作为都城,长安是皇帝与官员们聚居的政治中心,构筑了国家礼仪与官僚机构的基础。无庸赘述,在这座城市,古代的传统思想与*新的学术、文艺相汇流、交融,市民的服装样式、餐饮与音乐都浸透着遥远的西域文化风情,壮丽的宫殿、寺院道观与雅致的宅院鳞次栉比。这里还生产品质优良的陶瓷和其他工艺品,是辐辏四方的艺术中心。这里汇集了庞大的非官员人口,以都城的地位吸纳了大量商业财富,让出身地域不同、社会阶层迥异的人们得以相互交往。在这种背景下,包括街头表演艺术的各种民间艺术,自开元、天宝年间以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长安的城市文化得以如此发展,与城市社会形态的转变密不可分。高宗龙朔二年(662)长安城东北部大明宫的建设,玄宗开元二年(714)街东部兴庆宫的建筑等,多个新宫殿的诞生,加上城市人口的膨胀以及工商业的兴盛导致的坊市制度松动,到唐代后期,长安城一直以来由称作坊市的块状聚居区分隔开来的、均匀有序的城市规划走向崩溃。沿着城墙内外东西走向的交通主干道,街东的山脚下形成了官僚街区,而地势较为低洼的街西地区则形成了平民街区。位于官僚街区中心部位的东市周边云集了娱乐场所、情报机关和金融机构,一跃成为了长安的中心区域,为华美精致的工艺品与凝练的文艺作品的产生提供了场域;与之相对,街西以西市为中心的地区遍布西域人聚居区与贫民窟,同时也成为贱民与汉族商人的聚居区,平民文化在这里生根开花,居民区的功能性分化在不断加强。图1可以定性地显示这种趋势。 笔者意图在本文中,基于取材于9世纪初在长安演绎的传奇小说《李娃传》(出自《太平广记》卷四八四),对上述有关长安城市构造如何变化的论述进行具体检证,并期待能够一窥当时的平民文化。此外,本文中有关长安各地区功能方面的论述如非特别注明之处,请参照之前发表的拙论。 一、李娃传的故事结构 如果读《李娃传》,会注意到其中提及的长安街巷的名称颇多,且与整个故事的结构联系紧密。这固然是众所周知,而笔者还想在此将整个故事缩写如下,并将其与长安的城市构造相关联的部分着重标出。(参见图2) 玄宗天宝年间,出身名门、才华横溢的常州刺史郑某的独子,因参加科举考试来到了都城长安,下榻于布政坊(C4)(街西)的旅馆。某日,他去东市(街东)游玩,归途中从东门进入平康坊(H5)(街东),拜访住在该坊西南角的友人。在途经鸣珂曲时,巧遇妓女李娃,并一见钟情。他返回布政坊的住处,携带大笔金钱前往李娃宅,与之同居。男主人公连日沉湎宴饮酒色,花尽金钱。他与李娃去参拜送子之神(竹林神),在返回的路上,李娃却与鸨母、姨妈合谋,在宣阳坊(H6)北门东侧,与男主人公分别后便再无踪影,男主人公只得拖着憔悴的身体返回布政坊(C4)(街西)的旅店。 男主人公伤心之余一病不起,之前关照他的旅店店主担心他死在店内,便将他遗弃在西市(街西)的凶肆(葬仪店集中区)处。不过,经凶肆诸人精心照料,男主人公得以病愈,并习练葬仪挽歌,终成长安**歌手。当时在长安的东西二市的凶肆,举办有同行业相互竞争的演出活动,东市凶肆(东肆)在葬仪用具方面略胜一筹,却在挽歌方面劣于西市凶肆(西肆)。于是,东市凶肆的老板以二万钱的佣金雇下了男主人公。 东西肆在天门街(位于两街的中间)展开了行业竞争演出活动,败方要承担宴会的费用。全长安城的观众都云集于此。在人山人海的注目下,东市凶肆因男主人公的挽歌得以胜出。然而,郑父恰在此时进京并观看了赛会,此情此景下父子相见。 郑父愤恨己子抛却科考初心、辱没家门清誉,将其带往曲江池与杏园一带(街东南面),用马鞭痛打。凶肆的同伴循迹而来,意图为他收尸,却发现他一息尚存。不过,男主人公被运回东市凶肆后,伤重无法复元,*终在凶肆也无法立足,只得拖着遍布脓疮的肌体沿东市和街东住宅区乞讨为生。一日天降大雪,他行至安邑坊(I7)(街东),在饥寒交迫下倒在一家门前,却不料这正是李娃的宅邸。听到乞食声感到疑心的李娃急奔而出,用绣襦抱回了行将倒毙的男主人公。 之后二人在安邑坊北角租了一所新居,再次同居在一起。在李娃全身心的帮助和照料下,男主人公*终由明经科、制举及第,除任成都府参军。郑父此时任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父子再度相会。郑父同意儿子迎娶李娃,郑家子孙满堂、亲族昌盛。 《李娃传》与长安的城市布局之间的关系很早就为学者所注意,参照表1可见,该故事整体都以长安为背景展开,与整座城市密不可分。下文将在着重留意这种关系对故事情节的影响的基础上,从男主人公启程直至结婚为止,重新回顾《李娃传》的整个故事。 *初,男主人公从当时处在发展阶段的江南要地常州出发,带着大笔金钱意气风发地奔向都城长安(启程),在布政坊(C4)安顿下来(投宿)。布政坊在图2中用斜线标记,位于皇城的西南、西市的东北方向,两侧毗邻通往城外的主干道,坊内西侧有南北走向的水渠联通,乃是长安街西的上等宅地。该处西邻西域人聚居区,坊内西南角有胡祆祠,在景龙年间波斯胡寺也从醴泉坊(B4)迁来此处,位于胡祆祠以西。可见在当时,充溢异国情调的布政坊,赀财滚滚来去,毗邻地域既有繁华而猥杂的西市,也有规模宏大的都城政务区。将这里设为故事发端时的背景地,在塑造了主人公融入帝都长安城市生活的同时,也为此后主人公流落街西的下层社会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然后,男主人公游至街东,在平康坊(H5)的鸣珂曲与李娃初遇。李娃的住宅位于鸣珂曲一隅,堪称“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中华书局本《太平广记》卷四八四《李娃传》。下引均用中华书局本),门内建有萧墙,有“甚丽”的迟宾之馆用于接客,还有附带寝室的西堂。招待用的茶具、酒器,西堂的帷幕、帘、榻,置于侧翼的化妆台与夜具、烛光映照下的美味佳肴等,这些都让李宅符合长安城一角的设定,细节处显露精致华美的都城气象。而“妖姿要妙,绝代未有”的李娃形象正是这一场景的中心。 换言之,随着男主人公的脚步从街西布政坊的住处至街东的移动,是向着凝练有高贵、华丽的城市中心闹市区的移动,妓女李娃的人设可以说是集这块土地的性质于一身。随着她的出场,可以想到故事由此真正地展开(邂逅)。 故事的舞台中心就此转移到街东(参见表1)。随着场景转换,男主人公的举止行为也相应地发生变化。不过,在金钱散尽后,被李娃等人欺骗和抛弃的男主人公遭到街东社会的放逐(别离),直接坠入街西下层社会(堕落I)。他在凶肆同伴的照料下脱离了奄奄一息的状态,投入西市杂乱却生机盎然的生活中。一边为葬礼打下手,一边凭借幼少时期学习培养的学习基础和才能,成为全都城*优秀的挽歌歌手,迎来了个人的重生。 以男主人公受雇于东市凶肆为契机,故事的转折是天门街挽歌大赛(天门街),到此整个故事进入后半部。男主人公在曲江池附近遭父亲鞭打后沦为乞丐,这是比之前境遇更惨痛的下坠(堕落II)。后来他再次遇到李娃(再遇),科举及第后成为街东官僚社会的一员,*终脱离苦海(救济)。邂逅时和救济时的场景虽然都在街东,但详细看来,邂逅的场景中男主人公的身份和装束都和街东的繁华及官僚街的环境相符;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救济时的场景,男主人公浑身脓疮、托体粪土之中,在繁华的东市和官僚邸宅街这一同样的场景中沿街乞食,强烈的对比反衬出男主人公境遇的悲惨。如此,堕入城市*下层的男主人公受困于饥寒交迫时,他瘦削溃烂的肌体被奔来的李娃用绣襦裹起,这一幕让整部波澜起伏的长篇故事进入尾声。 如前所述,在故事核心的起点与转折点上,都使用了长安真实存在的坊名、街道名称,使读者能够产生现实的代入感。此外,因唐代后期长安城市空间职能出现分化,特定的地名能够激起受众固有的印象,坊成为故事中的一个舞台,于是坊名的变化与故事情节的变化相对应。不得不承认的是,多数情况下作为舞台背景的坊,其设定与在此登场的人物的举止行为、台词、房屋、家具、日常用品、服装等紧密相连。 长安的街区名称频密出现,不同街区的设定辅助故事的展开,这与故事*早的形态密切相关,故事是由长安说唱艺人在街头传唱而普及开来的。众所周知,《李娃传》相传是白行简——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及第——在民间传说《一枝花》的基础上加以改写而成的一篇花一整夜也讲不完的长篇故事。《李娃传》定稿的确切时间诸说不一,不过公认是在9世纪初。换言之,《李娃传》来源于9世纪初长安说唱艺人在街头传唱、口耳相承的长篇故事,由士大夫删定并写成文言文体裁的作品。 于是,因士大夫们的儒家道德观,李娃的烈女贤妻形象得以凸显,成为作品的一条主线。在《李娃传》的*后迎来了这样的大结局:“(李)娃既备礼,岁时伏腊,妇道甚修,治家严整,极为亲所眷尚。后数岁,生父母偕殁,侍孝甚至。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剑南西川道)上闻。又有白燕数十,巢其层甍。天子异之,宠锡加等。终制,累迁清显之任,十年间至数郡,娃封汧国夫人。有四子,皆为大官,其卑者犹为太原尹。弟兄姻媾皆甲门,内外隆盛,莫之与京。”用以上叙述收束全篇,可见小说的主角当是李娃,主题则是宣扬她基于儒家伦理的行为。《李娃传》得名也当如此。 另外,《李娃传》的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反复强调,李娃虽是妓女,却具有古今稀有的操行,而正因为李娃从精神上和物质上提供的帮助,男主人公才能够成功融入当时的官僚社会。不过,由于受到士大夫作者的价值观、故事内容大规模删定、夹杂唱词的口语在转为书面语时存在的技术问题等因素影响,从现存文本来看,这个传奇故事在街头巷尾传唱的时候,已失原貌。传唱时期故事的梗概虽得以保留,表达的侧重点已有不同,自相矛盾之处尚有很多。 特别要关注的是关于街头传唱故事中的主角,从上文《李娃传》本文的梗概中可以窥见,其主角与其说是富于节行、值得彰显的前妓女李娃,倒不如说是那位遍尝长安城里不同社会阶层的滋味、从一个对科举志在必得的精英官僚的后备军沦落到沿街乞讨、*终却被女人拯救的男主人公。 近年来桥本尧指出,《李娃传》是一类典型的英雄旅程,即主人公启程→与女主人公邂逅→主人公堕落→被女主人公拯救→结婚,这种少女以纯洁的恋情拯救了男性浪子的故事,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类母题为基础的。此外,可以认为《李娃传》存在着如下显著特征,即主人公流浪于不同的世界、遍尝世间百味并历经种种历练,前后两半部分情节的发展截然相反,这部异乡访问谭后半段的情节,在对故事前半段的各小节作了否定和对立后,走向结局。如图3所示,男主人公的出发与结婚、与女主人公的邂逅和被女主人公所救济,都是存在对应关系的情节;天门街竞歌则隔开了两次堕落的情节,成为故事前后两半部分的分水岭,后半部分与前半部分按相反的顺序推进,形成一个大团圆到放浪再到大团圆的闭环形态。 举例来说,由天门街场景分隔开来、在其前后主人公的两个堕落情节同为舞台上境遇的暗转,其发展层次也是严密相对应的。场景由街西变为街东;导致男主人公堕落契机之人,由李娃之鸨母、姨妈变为其亲生父亲;抛弃垂死主人公之人,从街西布政坊旅店老板变为曾经的同伴街东凶肆的同党;摆脱困境后,男主人公的身份成从京城首席挽歌歌人变为街东住宅区的乞丐;挽救了男主人公的人从西市凶肆的同伴们变为李娃。这其中的每处变化都让堕落变得更深,都为李娃伸出的*终拯救之手添加了更多戏剧性。桥接上述对立状况的场景是天门街挽歌大赛,如图3所示,是整个故事情节的转折点。

作者简介

常建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导,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中国社会史、明清史。著有《宗族志》《社会生活的历史学》《明代宗族研究》《朝鲜族谱研究》《清代的国家与社会研究》《观念、史料与视野》《宋以后宗族的形成及地域比较》《新时期中国社会史学》《清朝大历史》等专书十余种,主编《日常生活视野下的中国宗族》等书多种,发表论文、随笔三百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