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323691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30
- 出版时间:2017-09-01
- 条形码:9787513236911 ; 978-7-5132-3691-1
内容简介
陈修园主张《内经》为体,张仲景方为用,强调中医经典为临证的基础,集诸贤之大成,继承发展了“六经气化学说”。陈修园一生致力于医学普及教育,其著作在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本书内容,包括陈修园的生平概述、著作简介、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后世影响等。
目录
一、时代背景
(一)书院历史
(二)鳌峰书院
(三)书院教育
(四)书院影响
二、生平纪略
三、从医经历
著作简介
一、《伤寒论浅注》
二、《时方歌括》
三、《景岳新方砭》
四、《时方妙用》
五、《神农本草经读》
六、《医学三字经》
七、《长沙方歌括》
八、《医学实在易》
九、《医学从众录》
十、《金匮要略浅注》
十一、《女科要旨》
十二、《伤寒医诀串解》
十三、《金匮方歌括》
十四、《伤寒真方歌括》
十五、《灵素节要浅注》
十六、《十药神书注解》
十七、《家藏心典》
学术恩想
一、学术渊源
(一)幼承庭训,家传医术
(二)上溯灵素,问道长沙
(三)博采众方,尤重钱塘
(四)寻源辨疑,师事茗庄
二、学术特色
(一)启迪后学,普及中医
(二)尊经崇古,师法仲景
临证经验
一、临证特点
(一)崇古不泥古,撷各家精粹
(二)临证以“脾肾为中心”
(三)辨证施治,治病求因
二、诊断经验
(一)望诊
(二)辨五音
(三)张节修订《十问歌》
(四)脉诊
三、内科杂病诊治
(一)中风
(二)虚痨
(三)肿症
(四)胀症
(五)噎嗝反胃
(六)痰饮
(七)咳嗽
(八)哮症
(九)心腹诸痛
(十)血证
(十一)消渴
(十二)疟病
(十三)痢疾
(十四)疫疠
(十五)暑症
(十六)头痛
(十七)泄泻
(十八)霍乱
四、妇人病
(一)调经
(二)种子
(三)安胎
(四)“四物汤”的应用
(五)产后杂病
(六)妇人乳病
五、医案荟萃
后世影响
一、历代评价
二、学术传承
(一)子孙后人
(二)师友生徒
三、后世发挥
参考文献
节选
《陈修园/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丛书》: (1)节要经文,类编成书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由于《内经》文简而义博、理论深奥,阅读起来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历代医家采用多种方式来类分这部著作。如元代滑寿《读素问钞》分为12类:脏象、经度、脉候、病能、摄生、论治、色脉、针刺、阴阳、标本、运气、荟萃。明代张景岳合《灵枢》《素问》亦分为12类:摄生、阴阳、脏象、脉色、经络、标本、气味、论治、疾病、针刺、运气、汇通。陈修园划分为道生、脏象、经络、运气、望色、闻声、问察、审治、生死、杂论、诊脉、病机12类。 从这12类的划分来看,陈修园与前代张景岳等医家一样,都强调养生的重要性,所以把摄生放在首位,次列藏象、经络、运气等中医学理论内容,*后详细解读诊断诸法,详述病因病机。可见陈修园的《灵素节要浅注》都是以临床实用为去取原则,剥离了纯粹理论论述的内容,这样分类如教科书一般,帮助初习医者迅速了解读懂《内经》,并能很好地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2)注释浅易,图文并茂 陈修园不愧为医学科普大家,他编著著作时总是既要遵循经典,又要考虑如何将晦涩难懂的理论转难为易。 在“经络”类中,陈修园首先列《经脉》篇原文,然后随文夹注,如: “《经脉》篇日:人始生,先成精,(先天水火之精,而先生两肾)精成而脑髓生。(脑为精髓之海,肾精上注于脑而脑髓生矣)骨为干,(骨生于水脏,如木之干也)脉为营,(营者,犹营舍之所,以藏血气也)筋为刚,(筋之强劲也。肉生于土,犹城墙之外卫也)皮肤坚而毛发长。(发为血余,血气充盛故长也)谷人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营卫血气,先于后天水谷之精也。此篇论脏腑十二经脉之生始出入。营血营行脉中,六气合于脉外,始于手太阴肺,终于足厥阴肝,周而复始,循度环转之无端也)”(陈修园《灵素节要浅注》) 上文的括号内的文字,就是陈修园的注。用“先天水火之精,而先生两肾”,简洁明了地诠释了“先成精”的含义。解释“骨为干”时,先解释了与骨相关联的脏,然后用描述方式解释了骨如同树干一样。同样浅显易懂的解说,还有对“营”的解释。营,如同可以居住的地方,所以能够藏血气。陈修园在解释了这些词语之后,用浅近的语言为全篇文章做一个题解,总结全篇的主要内容。这种注释去掉了繁琐的考证语言,一看便可了然于心。如“合谷,穴名,俗呼虎口”“膊内肱处谓之臑”。(陈修园《灵素节要浅注》) 医人不仅要读懂经络是什么,更要记诵经络的循行及相关的腧穴。陈修园为了帮助医人记忆,在每一经脉后附“诸穴歌”。为了更直观,陈修园索性绘十二经图形,根据古籍的记载,陈修园的这部分画出了肺、脾、心、肾、心包络、肝、小肠、膀胱、胆、大肠、胃等五脏六腑的图形。如:他用图形解释了“心居肺管之下,膈膜之上,附脊之第五椎,是经常少血多气”“心像尖圆,形如莲蕊,其中有窍,多寡不同。心导引天真之气,下无透窍,上通乎舌,只有四系,以通四脏头”(陈修园《灵素节要浅注》)。形象的十二经脉循行图,再配以分寸歌,易懂易记。 陈修园专列“十二经图形”一卷,较直观形象地描绘出人体五脏六腑的藏象图示及十二正经与任督二脉的经穴图示。大量引用了《灵枢》《难经》有关藏象理论的记载,在滑寿《十四经发挥》的基础上,较全面准确地记载了人体脏腑的生理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标出经腧的分寸位置,注解各经络腧穴的分寸歌诀。这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极大地方便了后学。 ……
作者简介
崔为,女,1965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文学硕士,古典文献学专业。从事医古文和中医文献学教学及中医古籍整理研究。主编《黄帝内经素问译注》《老子译注》《白话解》《长白山文化揽草》等。《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编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辽宁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973”计划项目“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首席科学家;2002年至2013年期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中医痰证理论研究、中医名家学术研究、日本汉方医学研究。主编《中医历代名家学术研究集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医基础理论分卷》《中医痰病研究与临床》等。著有《日本汉方医学》。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21.4¥68.0 -
中医入门必背歌诀
¥12.4¥38.0 -
中医诊断全书
¥18.7¥59.0 -
家庭实用百科全书养生大系:中国土单方
¥19.4¥68.0 -
经络穴位按摩大全:彩图版
¥19.6¥69.0 -
野外认采草药彩色图鉴
¥15.4¥45.0 -
人体穴位随手查
¥14.6¥39.9 -
神农本草经
¥26.2¥69.0 -
寻回中医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29.4¥49.8 -
彩色图解伤寒论
¥15.4¥45.0 -
彩色图解黄帝内经
¥15.9¥49.8 -
彩色图解金匮要略
¥14.5¥45.0 -
杏林传习十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难经本义 华佗中藏经
¥15.4¥48.0 -
刮痧拔罐针灸指南
¥18.7¥59.0 -
甲状腺外科领域的争议
¥49.7¥168.0 -
医路向前巍子给中国人的救护指南
¥26.8¥68.0 -
黄帝内经鉴赏辞典(文通版)
¥9.4¥28.0 -
活幼心书
¥5.6¥15.0 -
临床常用百药精解-国医精粹口袋书系
¥11.2¥32.0 -
针灸经络穴位速记手册-(第2版)
¥6.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