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438396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14
- 出版时间:2020-09-30
- 条形码:9787514383966 ; 978-7-5143-8396-6
内容简介
《墨菲定律》一共十章,每章一个主题,涵盖了人性中的优缺点、情绪的掌控、思维模式的重新定义、人际交往关系学、职场行为学准则、管理学中的原则、经济学思维的打造等内容。各章下又分为多个小节。每个小节或是一个定理、或是一个法则、或是一个效应、或是一个公式等,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解释、给人们某个忠告或指导,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目录
镜中我效应:“镜中我”与“真的我”
自我服务偏见:我很优秀,而你只是运气好
控制错觉定律:我们总是会“自信地犯错”
不值得定律:别样的心态,别样的选择
心理摆效应:人心也会像钟摆一样
禁果效应:越“禁”越“禁不掉”的心理
眼不见为净定律:只要看不见,就是干净的
虚假同感偏差:“以己度人”未必可靠
补偿作用:弱点也是一种力量源
第二章 掌控自我情绪
情绪定律:情绪影响一切
海格力斯效应:你的肩上是否扛着“仇恨袋”
杜利奥定律:生活就要充满热情
放松定律:把自己从紧张情绪中解救出来
无助:没有绝望的环境,只有绝望的心态
卡瑞尔公式:接受*坏的,追求的
自我宽恕定律:自己的错误总是可以原谅的
情绪转移定律:小心,坏情绪会传染
踢猫效应:坏情绪的连锁反应
野马结局:愤怒是一种自我毁灭
情感宣泄定律:请给情感一个宣泄的窗口
霍桑效应:适度发泄,才能轻装上阵
第三章 重新定义思维模式
沉锚效应:被“沉锚”带偏的“独立思考”
皮尔斯定理:意识到无知,是知道的开始
瓦伦达效应:越在意的,就越容易失去
效应:指引方向,对或不对还要看自己
库里肖夫效应:眼中的,其实就是内心的
第四章 人际交往关系学
首因效应:先入为主的**印象
因效应:留下的“*后印象”
刻板印象:*不靠谱的“第零印象”
刺猬法则:与人相处,距离产生美
晕轮效应:别被“光环”迷了慧眼
互惠定律:你来我往,人情互惠
皮格马利翁效应: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美
曼狄诺定律:不懂社交技巧?那就微笑吧
瀑布心理效应:社交场合说话要有分
需求定律:欲取先予,以退
钥匙理论:真心交往才有共鸣
热炉规则:不要触碰对方的底线
第五章 职场行为学准则
蘑菇定律:新人,想成蝶先破茧
自信心定律:出色工作,先点亮心中的自信明灯
猎鹿博弈:双赢才是的结局
合作博弈:犀牛和犀牛鸟的情谊
拍卖博弈:机制与策略哪个更重要
投票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就是民主吗
青蛙法则:居安思危,让你的职场永远精彩
拆屋效应:不要拒绝自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六章 管理学中的原则
分粥规则:利己并不妨碍
理论:绝对是乌托邦
破窗效应: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格乌司原理: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
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队伍中的“蛀虫”
奥格尔维法则:敢于起用比自己强的人
古狄逊定理:不做事必躬亲者
鲇鱼效应:让你的员工时时刻刻“醒”着
拜伦法则:塑造“罗文”,把信送给“加西亚”
第七章 打造经济学思维
凡勃伦效应:为什么有些人爱买奢侈品
名人效应:借助实力人物一呼百应
马太效应:为什么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公地悲剧:都是“公共”惹的祸
折扣效应:“买的”和“卖的”哪个*精
品牌效应:乔布斯和他的“苹果”
消费者剩余:买得值不值,自己说了算
经济过热理论:繁荣背后藏隐患
泡沫经济: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第八章 培养终身学
墨菲定律:唯有计划周避免失败
木桶定律:关注“短板”,别让缺陷拖累你
相关定律:条条大路通罗马,万事万物有联系
跳蚤效应:人生不设限
手表定律:不要制定双重标准
蝴蝶效应:细节决定成败
第九章 两性关系的秘密
吸引力法则:指引丘比特之箭的神奇力量
互补定律:各有所长,互相吸引
契可尼效应:初恋为何总令人难忘怀
亲和动机:人人都渴望温情
麦穗理论:解决婚姻难题的关键思维
幸福递减定律:爱情保鲜需要不断制造新鲜感
沙漏定律:别把你的爱人抓得太紧
第十章 生活中的法则
酸葡萄甜柠檬定律:只要你愿意,由幸福
因果定律:种下幸福,收获幸福
迪斯忠告:活在当下*重要
贝勃定律:幸福本质上是种敏感度
狄德罗效应:幸福来自给生活做减法
鳄鱼法则:关键时刻的取舍之道
节选
《墨菲定律》: 镜中我效应:“镜中我”与“真的我” 1902年,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提出了“镜中我效应”,这个理论认为,我们对自我的认识反映了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及评价,我们的观念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我们的自我感觉取决于他人对我们的态度、看法。简单地说,“镜中我”就是指别人眼中的我,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我就将变成什么样的人。 通过照镜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长相,可以正衣冠.同样,通过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会形成自我认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一个妈妈总是觉得自己的儿子办事拖拖拉拉,没有一点大男子气概。于是天天数落他、骂他,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激励他,让他有所改变。可是,让这个妈妈失望的是,一段时间后,儿子拖拖拉拉的毛病非但没改,反而更加严重了。 这个妈妈希望自己的孩子改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但是儿子从她的数落中认为自己确实是个很拖拉的人,然后他就成了一个拖拖拉拉的人。妈妈的数落就是儿子的“镜中我”,儿子根据妈妈的数落,即“镜中我”,去塑造了“真的我”,即“我”确实有拖拖拉拉的坏毛病。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别人的看法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进而决定了他将采取的行为。 王宁原本是非常普通的人,长相一般,各方面的能力都很普通。大学刚毕业时,她总是怀疑自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都干不好,甚至不敢投简历、找工作。 但是,她的室友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去鼓励她,并告诉她,将来她一定会是个非常成功的人。在室友的不断鼓励下,王宁向社会迈出了**步,历经艰辛,她终于找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虽然这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但王宁始终坚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于是,王宁开始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抱怨,不偷懒。渐渐地,王宁的工作能力越来越强,上司也被她的这份勤恳打动了,有意对她进行栽培。王宁抓住了机会,努力学习,一步一步、稳扎稳打,*终成了公司的骨干。 在这个案例中,王宁从一个普普通通、一无所长、自卑的基层工作人员,慢慢蜕变成一个自信、有能力的公司骨干人员,这离不开她的室友对她的鼓励和看法。她的室友说她将来一定很有出息,这让她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个有出息的人,自己能行。随着思想的转变,她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不再畏畏缩缩,而是勇敢出击,踏踏实实地工作,*终得到了上司的栽培,成了公司的骨干。 个体的自我认知离不开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我们都希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但是我们的自我认知常常会与他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出入,这就给我们带来了疑惑,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我”?根据“镜中我”效应,我们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即“镜中我”,可以塑造“真的我”。换句话说,“真的我”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根据“镜中我”而改变。 “镜中我”和“真的我”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真正的我们会是什么样子,与社会的反馈、别人的评价息息相关。别人认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贴士: 语言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能够成就一个人,也足以毁灭一个人。所以,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辞,耍认清对方话语的真实意图。如果我们希望一个人变好,那就不要用消极负面的语言去刺激他,因为这可能会让他形成负面的自我认知,朝着消极的方向发展;同样,当我们收到外界的负面反馈时,也不要急着对号入座,要先认真审视自己,以免在不知不觉中被“镜中我”所影响,丢失了真正的自己。 ……
-
大宋宰相王安石
¥22.6¥55.0 -
在彭德怀身边
¥7.6¥2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9.9¥29.8 -
一个政治家的肖像-约瑟夫.富歇传
¥14.7¥3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20.2¥45.0 -
曹操传
¥24.8¥59.0 -
中国群星闪耀时-时代风云中大文人的命运流转
¥15.9¥49.8 -
张爱玲传:浮华褪尽,人比烟花寂寞
¥10.0¥36.0 -
百年梦忆:梁实秋人生自述
¥10.7¥28.0 -
走出晚清:大师们的涅槃时代
¥25.6¥45.0 -
1823.2-1901.11-李鸿章传
¥10.6¥32.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38.9¥56.0 -
洪业传
¥16.1¥42.0 -
隔膜与猜忌:胡风与姚雪垠的世纪纷争
¥10.6¥30.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8.8¥29.0 -
赶潮的人-蒋梦麟传
¥24.8¥70.0 -
重逢(最后的对话3)(精)
¥23.4¥59.0 -
执着的探索者:达尔文
¥8.6¥36.0 -
苏东坡:最是人间真情味
¥16.4¥48.0 -
林肯传
¥16.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