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质大学研究文库世界一流大学(面向全球共同利益服务本土社会)/一流大学研究文库

包邮品质大学研究文库世界一流大学(面向全球共同利益服务本土社会)/一流大学研究文库

1星价 ¥54.6 (7.0折)
2星价¥54.6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2318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1
  • 出版时间:2020-06-01
  • 条形码:9787313231833 ; 978-7-313-23183-3

本书特色

《一流大学研究文库·世界一流大学:面向全球共同利益 服务本土社会》是“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的成果汇编,集中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管理者、政府官员、著名学者和政策研究者关于世界一流大学议题的讨论。 从全球、国家和院校的层面讨论发展学术卓越的战略和挑战,深度研讨世界一流大学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如何平衡并整合一流大学的知名度与绩效等核心话题。 为世界一流大学如何为全球共同利益做出贡献以及平衡其在全球、国家和地方中的作用提供了更新的信息、见解和方案。

内容简介

本书是2017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品质大学研讨会(TheSix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orld-ClassUniversities)的论文集(中文版)。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此会议,其中包括世界银行高等教育处等靠前机构的代表,汤森路透科技集团等有名机构的代表,世界研究性大学的校长,以及研究世界品质大学的靠前有名学者。

目录

导言 世界一流大学:面向全球共同利益、服务本土社会
上篇 全球视野与理论视角
**章 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合作与国家竞争
第二章 世界一流大学与高等教育差异化: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必要性
第三章 “后真相”世界中的世界一流大学
第四章 大学排名与战略规划:高校区域贡献的差异
第五章 创建一所全新大学的艺术之谈:经验的启示
第六章 世界一流大学:“共益”视角下的双重身份
第七章 美国世界一流大学在贡献全球共同利益中的作用

下篇 国家政策与区域性反馈
第八章 追求卓越研究生教育与科研并服务区域发展
第九章 世界一流大学对开放型社会的贡献:中国高校肩负的使命
第十章 世界一流大学与全球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在解决全球不平等问题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 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利弊与风险分析
第十二章 国家和世界一流大学:寻求国际竞争力、地方和国家之间的平衡
附录 本书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节选

世界一流大学,常常与研究型大学或旗舰大学交替使用,通常被视为一个学术体系的核心机构,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对国家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一流大学致力于在一系列学科领域中创造和传播知识;在各层面实施精英教育;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需要;并为全球和国家公共利益作出贡献(Altbach,2009;Liu,2009;van der Wende,2009)。在过去几十年中,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被全球各种利益相关者纳入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政策议程。世界一流大学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大学排名的繁荣,这样一种“世界一流”运动得以强化和显现(Salmi,2009;Hazelkorn,2011)。 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于2005年发起了两年一度的“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会议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校管理者、政府官员、著名学者和政策研究者,共同讨论与世界一流大学有关的议题。这些具有时效性的主题包括:从全球、国家和院校的层面讨论发展学术卓越的战略和挑战,世界一流大学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如何平衡并整合一流大学的知名度与绩效等。 第七届世界一流大学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11月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世界一流大学:面向全球共同利益服务本土社会”(WorldClass Universities: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and Seeking N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Contributions)。本书汇集了此次会议的优秀论文,就世界一流大学如何为全球共同利益作出贡献以及平衡其在全球、国家和地方中的作用提供了前沿的信息和见解。 一、 世界一流大学和全球共同利益: 会议背景 会议主题的选择反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 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报告中的主张,即在全球化以及个人、社会、国家和市场深受其影响的时代,我们需要把教育理解为一种“全球共益物品”(a global common good)。 1. 将高等教育重新定位为一种全球共益物品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是公益物品(public goods)这一观点已是广泛共识。通常,高等教育被视为承担着传播知识并为所有人带来社会公共利益(public good)的作用与角色。然而,不断变化的高等教育格局正在模糊公共与私人之间的简单二分原则。“公共”的含义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化和私有化的增加,越来越高的削减公共资金的呼声,利益相关者的多样化,非国家行为者的参与以及新兴的全球治理形式(UNESCO,2015;Marginson,2018)。此外,高等教育不断国际化,全球范围内大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日益加强。当前,国际化发展削弱了国家的概念,从而形成了公益物品的概念。但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公益物品这一概念已经难以适用于高等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提出“全球共同利益”(global common good)的概念,将其作为“公共利益”的“建设性替代”,并建议将教育和知识视为全球共益物品(global common goods)。这种全球共同利益的概念在定义教育性质时采取参与性进程,并强调教育作为一种共同的社会行动、社会责任和对集体的承诺,应该具有集体性和包容性,这一概念还重视“背景、世界观和知识体系的多样性,同时尊重所有人的基本权利”(同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技术转型和就业模式转变、新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以及社会文化转型等。 本书中的**、六、七、九和十章对高等教育,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有关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回顾和分析。 2. 世界一流大学作为全球共益物品服务 在当前全球高等教育转型的背景下,大学面临着风险,其公民角色和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挑战。研究人员担忧高等教育正在成为一个“与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市场。世界一流大学也不例外。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对学术卓越的追求已在全球范围展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积极参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并提升其全球声誉和知名度。然而,有人认为,这场世界一流大学运动引发了一些问题。一些**大学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不断寻找额外的资金(由于近年来公共资金严重减少),受到排名活动过多(第四章)的困扰,并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象牙塔综合征”(第三章)。大学对卓越和国际地位的争夺使得已有的等级制度增强,因而受到批评(Rhoads,Li & Ilano,2014)。此外,人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降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作用和对当地社区的贡献,从而脱离了更广泛的高校环境,世界一流大学因此受到质疑(第二、三章)。 尽管如此,人们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处于一个独特的地位,即“开放的全球空间”(**章),它作为一种全球共益物品服务于社会。这些大学汇聚人才,拥有充裕资源,并有着良好的治理模式,因此人们相信这些一流大学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造福全世界,发展世界一流的教育和研究,为当地社会和全球的迫切需要而服务(第五章)。 3. 探寻学术卓越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关于世界一流大学与其所在高等教育系统不断脱离的问题,*近的文献越来越强调发展具有差异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体系的重要性。这一点在本书中有所体现。高等教育扩张涉及所有高校的所有任务——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但重点不同。国家和高等教育系统监督机构需要仔细评估其需求、资源和长期利益,并根据其国家和院校模式制定相应战略。 阿特巴赫和萨尔米(Altbach & Salmi,2011)也提醒我们,教育改革和变革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对世界一流大学运作的全面分析需要考虑院校发展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宏观环境的要素、国家层面的领导、治理和监管框架、质量保证框架、财政资源、激励措施、信息获取、位置以及数字电信基础设施等问题。由于每个国家的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不同,其中一些因素可能是绝对必要条件,而其他因素并非完全不可或缺。然而,所有这些因素都相当重要(同上)。国家和监督其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需要仔细评估其需求、资源和长期利益,并根据国家和高校的模式制定战略。追求学术卓越没有通用的模型或配方(Salmi,2009)。

作者简介

吴燕: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一流大学和研究型大学研究、大学评价与排名研究。 王琪: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刘念才: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点、教育学硕士点负责人,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主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