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1322545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192页
  • 出版时间:2007-07-01
  • 条形码:9787313225450 ; 978-7-313-22545-0

本书特色

*近10年,传播技术的新发展,传媒移动化、智能化,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微博、微信、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客户端、公众号、大数据、云计算、机器生成和推送内容等风起云涌;另一方面,报纸销量锐减,广播电视受众也大量向新媒体转移,一些大牌新闻机构也不得不向商业性机构“借船出海”。传媒业的产品、机构、市场、客户,内部结构、竞争格局、外部关系、发展条件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需要我们更加牢固地掌握基本原理,更加深入地认识纷乱复杂的现象,做到与时俱进。  《中国传媒产业概论(第二版)》对传媒产品、市场、产业、集团等问题所做的系统研究,结合笔者主持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课题的成果,以及在国外对传媒国际竞争的研究而写就的。

内容简介

  《中国传媒产业概论(第二版)》系统地介绍和探讨中国传媒产业的基本理论、运作实践和发展问题,包括传媒产品、机构、集团、市场、消费、效益以及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影响等。  《中国传媒产业概论(第二版)》可以给传媒从业者、管理和研究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也可作为高校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导言 科学地把握中国传媒产业
**章 中国传媒产业的相关概念和发展背景
**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
第三节 媒体融合与传媒产业

第二章 传媒业的产品
**节 产品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大众媒介的属性
第三节 大众媒介的提供方式
第四节 传播力和影响力及其提升

第三章 中国的传媒机构
**节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第二节 事业型传媒与经营型传媒
第三节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第四节 提高传媒的竞争力

第四章 中国的传媒集团
**节 规模化与集团化
第二节 集团的结构
第三节 集团的发展

第五章 中国的传媒市场
**节 特点、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市场功能和机制
第三节 发展和运作
第四节 市场调控

第六章 中国的传媒消费
**节 受众的消费
第二节 广告消费

第七章 优化传媒产业环境
**节 优化政法环境
第二节 优化生产要素和市场环境
第三节 优化受众环境

第八章 优化传媒产业主体——传媒机构
**节 优化体制
第二节 优化经营行为
第三节 优化管理
第四节 提高传媒公民和媒介人的职业素养

第九章 数字化与中国传媒业
**节 数字化带来新模式
第二节 网络媒体
第三节 手机媒体
第四节 新媒体素养

第十章 全球化与中国传媒业
**节 全球化对传媒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化对中国传媒的影响
第三节 积极改进,全面发展
第四节 应对国际竞争,开展国际营销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传媒产业概论(第二版)》:  1.中国古代报刊市场  中国*早的报刊——唐代的邸报,是地方军政机构派驻朝廷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手抄报状,传播不公开,只在官僚机构之间传播,读者为地方高级官员。此时不存在传媒的市场交换。  公元981年,北宋朝廷开始对各州驻京的进奏院实行统一管理,由进奏院负责的邸报开始具有中央政府官报的性质,且定期连续发行,一部分用于印刷,有上级拨给的印刷经费。读者扩展到京兆、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北宋出现了民间创办、传卖于民间的小报,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南宋时,小报盛行起来。徽宗时期以后,逐渐地专业化,有些人专以制售小报为生。有些小报也用于印刷。中国的传媒市场自小报始有独立的供应主体,但小报从诞生起就被当作非法出版物,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查禁,其市场属于非法市场。  南宋有了卖邸报的店铺,即有了传媒的市场交换,但市场上还没有独立的供应主体。  元代中断了两宋时期确立的邸报发布制度,民间有雕印发卖的“小本”,与宋代的小报相近,但受到更严厉的限禁。  明代官方的“京报”也是中央级的官报。民间的邸报自明代中叶以后日趋活跃,出现了专门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行业,以制售邸报博取轻利,还编写发卖不定期的、报道社会新闻的小本“报帖”。中国有独立并合法的市场供应主体、可以公开的报刊市场,*晚也就自此形成。  清代邸报也称京报,由中央机构发抄,再由各省驻京的提塘官抄录传送到地方,费用各省分担。民间报房所出的京报,内容也都来自内阁和官文书发抄机构,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除了营利,也无其他办刊宗旨、编辑方针。因此京报仍不是真正的近代报刊。  2.中国近现代报刊市场  中文的近代报刊*初大多为西方传教士所办,以宣传西方文化和思想为主,有传教经费支持,基本不进行市场运作。1815年创刊于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和1833年创刊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都是如此。  外文报刊中*早的、1822年创刊于澳门的《蜜蜂华报》和1824年续办的《澳门报》,是葡萄牙执政党所办的葡文报,影响不大。此后的英文报刊则主要是商业性的,以市场经营方式运作,成为当时影响*大的外文报刊。如1927年英国商人所办的《广州纪录报》,1831年美国商人所办的《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1835年英商所办的《广州周报》。  中文的商业性报纸始于1858年创刊的《香港船头货价纸》。1872年英商在上海创刊、后由中国人参股以至买下所有股权的《申报》,则是中国近、现代报刊中*成功的商业报。1893年创办的《新闻报》直追其后,很快与《申报》双峰并峙,成为中国发行量*大、影响面*广、对报刊业务水平提高贡献*突出的两份报纸。  面向受众,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是两报成功的关键。以《申报》为例,它当年创办时,市场上已有办了十年多的中文商业性报纸《上海新报》,该报是上海*早的近代报刊北华捷报集团所办,经济实力强,信息来源多,纸张印刷质量高。《申报》紧紧围绕市场需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竞争措施:任用中国人主持笔政,以适应中国读者的口味;重视言论和新闻,特别是社会新闻;做出“替中国人说话”、做“华人之耳目”、庇护和推美华人、为华人着想的姿态,博得华人的好感和信任;发表不少中国文人(当时的主要读者群)的作品;扩大刊登中国人感兴趣的广告;用中国土纸、保持较低的价格。而《上海新报》则一直以西人为主笔,与中国读者的口味隔了一层;很少发表中国文人写的东西;不注重言论;广告主要面向洋行;价格由每份30文铜钱降为与《申报》同样的8文后,仍使用较贵的进口白报纸。①然而市场需求主要是对报纸内容的需求,《上海新报》在纸张和印刷上的考究,与《申报》在内容上的优势比较起来,市场影响甚微,而成本却很高。该报终因亏本太多,只得在《申报》问世当年年底停刊。  ……

作者简介

  谢金文,复旦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教育部特聘新闻与传播学科评估专家,主持国家社科重大课题“媒介体制与社会信任研究”、重点课题“移动传播背景下的新闻理论更新与实践对策研究”。著有《新闻传播新探》《新闻学三维新论》《新闻媒介与社会》《新闻学导论》《中外新闻传播史纲要》《中国传媒产业概论》《新闻与传播通论》《新闻·传媒·传媒素养》《新闻学通论》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