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4951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465页
- 出版时间:2020-05-01
- 条形码:9787520349512 ; 978-7-5203-4951-2
内容简介
本论文集收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文学转型研究”开题及学术讨论会的论文, 作者皆为该领域的中青年专家, 文章涉及近代报刊与文学转型的多个方面, 对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目录
清末报刊与文学的共生性繁荣与世界的“图像化”
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及其意义
作为方法的报刊——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晚清小说杂志上的翻译文本:传统与现代之间
《时务报》与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现代进程
19世纪传教士报刊刊载中译伊索寓言的流传与影响
从《大公报》(1902-1911)看中国文学转型
民初(1912-1919)小说界女性作者群体的生成研究及中西比较研究——以报刊业文化生态为视野
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以《中华妇女界》家庭小说专栏为中心
晚清报刊摘录转载的实践与中国现代版权制度的建立
风俗·学术·制度:19世纪后期关于“富强”的本末观——以郭嵩焘和严复为中心
从“杂歌谣”到“俗曲新唱”——近代歌词改良的启蒙意义
《小说时报》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
集历史文献与文学镜像于一身的民初期刊《中华小说界》
近代报刊语言词汇、句法的趋俗化——以报刊剧评为例
明清之际西语专名汉译中特用汉字的“造”和“用”
论王韬的报刊编辑思想
梁启超传记体散文的文体意识与创作心理
廖恩焘:诗界革命一骁将
清末民初阅读与批评中的散原诗歌
“剧评”的兴起——现代话剧史“剧评”问题研究
汪石青戏曲创作考论
小说与笑话的联姻:以吴趼人的小说为例
《世界繁华报》语境中的《官场现形记》写作
陈衡哲早年史迹考索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补遗
法螺生三变化
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及其意义
作为方法的报刊——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晚清小说杂志上的翻译文本:传统与现代之间
《时务报》与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现代进程
19世纪传教士报刊刊载中译伊索寓言的流传与影响
从《大公报》(1902-1911)看中国文学转型
民初(1912-1919)小说界女性作者群体的生成研究及中西比较研究——以报刊业文化生态为视野
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以《中华妇女界》家庭小说专栏为中心
晚清报刊摘录转载的实践与中国现代版权制度的建立
风俗·学术·制度:19世纪后期关于“富强”的本末观——以郭嵩焘和严复为中心
从“杂歌谣”到“俗曲新唱”——近代歌词改良的启蒙意义
《小说时报》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
集历史文献与文学镜像于一身的民初期刊《中华小说界》
近代报刊语言词汇、句法的趋俗化——以报刊剧评为例
明清之际西语专名汉译中特用汉字的“造”和“用”
论王韬的报刊编辑思想
梁启超传记体散文的文体意识与创作心理
廖恩焘:诗界革命一骁将
清末民初阅读与批评中的散原诗歌
“剧评”的兴起——现代话剧史“剧评”问题研究
汪石青戏曲创作考论
小说与笑话的联姻:以吴趼人的小说为例
《世界繁华报》语境中的《官场现形记》写作
陈衡哲早年史迹考索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史》补遗
法螺生三变化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赵利民,男,山东单县人,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文学转型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重点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天津市教学名师。先后获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本类五星书
浏览历史
本类畅销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6.3¥15.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1.9¥29.0 -
她们
¥17.3¥46.8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9.0¥25.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茶,汤和好天气
¥10.1¥2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0.1¥28.0 -
一个人生活
¥14.5¥45.0 -
梅子熟时栀子香
¥16.9¥49.8 -
随园食单
¥9.1¥30.0 -
我与地坛-纪念版
¥20.7¥29.0 -
南方周末记者文集-大地孤独闪光
¥13.4¥28.8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中国小说史略
¥13.3¥35.0 -
到山中去
¥10.5¥30.0 -
一间自己的房间
¥14.8¥32.0 -
瓦尔登湖
¥12.9¥39.0 -
当你老了
¥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