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063418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9cm
  • 页数:2册(667页)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68063418 ; 978-7-5680-6341-8

本书特色

1.10部传世力作,首次结集《伍尔夫作品集》丛书。 2.从伦敦郊区到南美洲,从封闭保守到自我觉醒。历经漫长而艰难的酝酿,一度陷于心理脆弱期。 3.依据多个版本互相参校。 4.伍尔夫处女作,《达洛维夫人》前传,也是伍尔夫的青春之歌。 5.呕心沥血之作,历经漫长而艰难的酝酿,一度陷于心理脆弱期。 6.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与女性主义文学先锋,也是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知名文学组织“布鲁姆茨伯里派”的组织者之一。

内容简介

《远航》是伍尔芙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创作期间,她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经过漫长的酝酿与几度更改后,才得以出版。伍尔芙独具创新精神的叙事风格,对于女性意识、两性观念以及死亡的探讨已经在这部处女作中有所迸发,并在之后的作品中延续升华。 女主人公蕾切尔·温雷丝一直与自己的父亲和姑妈一起生活,这个不谙世事的年轻女人虽然受过教育,却在一个极为传统保守的环境下长大。她在舅妈的引导下,开始了自我发现的旅程,*终她体会到了自由与自我,知晓了男女之情,也尝到了爱情的滋味,但她的人生却在即将完满时戛然而止。 在小说第三章登场的克拉丽莎·达洛维正是伍尔芙代表作《达洛维夫人》中的核心人物。因此,将《远航》看作后者的前传也不算为过。

目录

第 一 章 001
第 二 章029
第 三 章053
第 四 章085
第 五 章117
第 六 章133
第 七 章151
第 八 章163
第 九 章179
第 十 章215
第十一章239
第十二章263
第十三章299
第十四章311
第十五章343
第十六章371
第十七章399
第十八章433
第十九章441
第二十章475
第二十一章497
第二十二章519
第二十三章545
第二十四章561
第二十五章583
第二十六章633
第二十七章655
展开全部

节选

第四章 第二天早上,克拉丽莎起得比其他所有人都早。她穿戴好,走上甲板,呼吸宁静的早晨的清新空气,并绕着整艘船逛了两圈。她迎面撞上了消瘦的格赖斯先生,那个乘务员。她道了声歉,同时向他问了个问题:顶上这些半是玻璃半是黄铜的发亮物件是做什么的?她一直在思索这个,可就是猜不出来。他向她解释了一番后,她激动地叫道: “我就知道当水手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棒的活计!” “你又知道些什么呢?”格赖斯先生问道,激起了异样的态度,“抱歉。在英国长大的男男女女有哪一个会懂得海上的事情?他们宣称自己懂,其实他们压根不知道。” 他苦涩的口吻给接下来的事情蒙上了不好的兆头。他将她领到自己的宿舍。达洛维夫人在一张黄铜包边的桌子旁坐下,她的身躯白皙清瘦,消瘦的脸庞挂着警觉,看上去怪像只海鸥的。她不得不听这个狂热的男人滔滔不绝地讲话。她意识到了吗,陆地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比起大海来,它是多么平和、多么美丽、多么仁慈?假使明天陆地上的动物都因为瘟疫死绝了,深海的蕴藏依然能不费吹灰之力地供养欧洲。格赖斯先生回想起他在世界上富有的那座城市里见过的可怕光景——男男女女站成一排,等呀等呀,就为了领上一大杯漂着油花的汤水。“我还想到这下面有游动的肥鱼可以尽情地捞。我算不上是个新教徒,我也不信天主教,可我巴不得祈祷罗马天主教再度回归——因为有斋戒。” 他边说边打开一只只抽屉,摆弄起玻璃小罐。这里都是些伟大海洋赐予他的宝藏——浸泡在绿色液体中的浅色鱼,一团团长着卷曲长须的水母,脑袋上带着灯的鱼,它们生活在深海。 “它们曾在尸骨间四处游动。”克拉丽莎叹了口气说。 “你想到了莎士比亚。”格赖斯先生说道,从摆放整齐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带着浓重的鼻音背诵道: “你的父亲深眠于五尺五下。” “伟大的家伙,莎士比亚。”他说着,把书放回了原处。 克拉丽莎听到他这么说很是高兴。 “你喜欢哪部戏?让我猜猜是不是和我的一样?” “《亨利五世》。”格赖斯先生回道。 “棒极了!”克拉丽莎大叫,“就是它!” 你也许会觉得《哈姆雷特》对于格赖斯先生来说过于内省了,而十四行诗又太过热情。《亨利五世》于他而言恰是英国绅士之典范。不过他爱读的还是赫胥黎、赫伯特·斯宾塞,以及亨利·乔治。至于艾默生与托马斯·哈代,他只是读来消遣的。正当他向达洛维夫人就英国的现状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早餐铃急切地响了起来。她表示自己必须得离开了,并许诺还会回来,要来看看他的海草。 前一晚在她眼里显得十分古怪的那群人已经围坐在了桌旁。他们依然面带睡意,所以相互间没有交流。不过她的翩然而至如同朝他们吹了一小口气。 “我刚进行了一次这辈子有意思的谈话!”她高声说着,在威洛比身边落座,“你们意识到了吗,你们之中有一位哲学家兼诗人?” “一个相当有趣的家伙——我总是这么说,”威洛比说,点明了是格赖斯先生,“不过蕾切尔觉得他讨人嫌。” “他讲起洋流来确实讨人嫌。”蕾切尔说道。她的眼中满是困意,可眼中的达洛维夫人依然美极了。 “我还没碰到过讨厌鬼呢!”克拉丽莎说。 “那我得说这个世界充斥着这种人!”海伦高声说。她在晨辉中光彩照人的美貌与她的话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觉得这可能是对一个人糟糕的评价了,”克拉丽莎说,“一个人宁可去杀人也不能讨人嫌!”她补充了一句,带着她讲起事情时惯用的深沉口吻,“有人或许还能喜欢上一个杀人犯呢。狗也一样。有些狗真是相当讨人嫌,唉,可惜呀。” 理查德碰巧坐在了蕾切尔旁边。她清醒地感知到了他的存在与外表——他剪裁精良的衣服,笔挺的衬衫前襟。他的袖口佩有蓝色环扣,指尖都修得平平的,相当整洁的左手小指上戴了一枚小巧的红宝石戒指。 “我们养过这么一只狗,连它自己都知道自己讨人嫌,”他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冷静口吻对她说道,“它是一条斯凯梗,就是那种毛长长的,小脚从它们的长毛里露出来——像毛毛虫——不对,我是说像沙发那样。好吧,那时候我们还养了另一条狗,是条活泼的黑毛狗——一条史奇派克狗,人们应该是这么叫的。你根本想象不出它们的区别可以有多大。那条斯凯梗慢条斯理的,看你的眼神就像俱乐部里的老绅士,仿佛在说,‘你实际上不是这个意思吧,说真的?’而那条史奇派克快得像把刀。我得承认,我喜欢那条斯凯梗。可它出了桩惨事。” 这个故事听上去并无高潮。 “他怎么了?”蕾切尔问道。 “那是个悲伤的故事,”理查德说,他压低声音,削着一只苹果,“有天它跟在我妻子的车后面跑,被一个残忍的骑车人给碾了。” “它被碾死了吗?”蕾切尔问。 但是坐在餐桌另一头的克拉丽莎还是听到了。 “别说了!”她哭喊着,“直到今天我还是不忍想起这件事。” 眼泪真的在她眼里打转吗? “这就是关于宠物的伤心事,”达洛维先生说,“它们会死。我记忆中**次感到悲伤就是因为一只榛睡鼠的死。我抱歉地承认,是因为我坐在了它身上。就算说了,依然没能减少我的愧疚。不是还有一只塞缪尔·约翰逊坐死的鸭子吗?就我那时的年龄来说,我块头挺大的。” “后来我们养了金丝雀,”他继续道,“一对斑鸠,一只狐猴,还养过一只紫崖燕。” “你们在乡下住过?”蕾切尔问他。 “我们以前一年里有半年住在乡下。我说的‘我们’指的是四个姐妹,一个兄弟还有我自己。有个大家庭棒了。姐妹们特别的讨人喜欢。” “迪克,你可是被宠坏的!”克拉丽莎在桌子那头喊道。 “没有,没有,是备受喜爱。”理查德讲。 蕾切尔还有其他的问题已经到了嘴边,或是说她有一个特大的问题,可她根本不知道怎样组织语言。谈话的氛围显得太轻松了,根本容不下这个。 “请告诉我——所有的一切。”那就是她想要说的。他已经打开了一小条细缝,展露出璀璨夺目的珍宝。在她看来,这样一个男人竟然愿意同她说话,简直不可思议。他有姐妹,有宠物,还在乡下生活过。她一圈一圈地搅动着自己的茶,漂浮聚拢的泡沫在她眼中就如同聚集起来的想法。 她的思绪从这次交谈中转移,已然飞远。这时理查德突然以一种打趣的腔调开口道:“我肯定,温雷丝小姐现在正偷偷地转投天主教呢。”她根本不知道如何作答,海伦见她一激灵的模样便忍不住笑了。 无论如何,早饭还是结束了,达洛维夫人站起身。“我一直认为宗教信仰就如同收集甲虫,”她说,和海伦一同上楼时她一路总结着这次谈话,“有人迷恋黑色甲虫,有的人不是,争论这些并无价值。你现在的黑色甲虫是什么呀?” “我想是我的孩子吧。”海伦说。 “啊——那不一样,”克拉丽莎吸了一口气,“一定要跟我说说。你有个儿子,是不是?跟他们分开是不是糟透了?” 一时间,犹有一道蓝色的影子倾泻到池子之上。她们的眼神变得更深邃,嗓音变得愈加兴奋。她们走上甲板散起了步,可蕾切尔没有加入。她对兴高采烈的主妇们心怀愤懑,感觉自己被隔绝在她们的世界之外,因为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了。她转过身来,唐突地离开了她们。她将自己的房门砰地关上,打开自己的乐谱。那都是些古老的乐章了——巴赫与贝多芬,莫扎特和柏塞尔——纸页泛黄,触感粗糙。不到三分钟,她便深深沉浸在一首难度极高、极为经典的 A 大调赋格曲中。她的脸上浮现出一种怪异的、不带个人色彩的疏离表情,一种彻底的全神贯注以及焦虑的心满意足。现在她出了个差错;她停了停,不得不把那小节重弹一遍;可是有一条看不见的线似乎将音符都串在了一起,并由此升起了一个轮廓,是一座楼宇。她全心投入到这部作品中,想要知道如何将这些音符联合到一起实在是太难了,这耗尽了她所有的本领,因此她根本没有听到敲门声。房门被猛地打开,达洛维夫人就站在房中任门开着。开口处露出了白色的甲板与蓝色的大海。巴赫的赋格曲戛然而止。 “别受我的打扰,”克拉丽莎恳求道,“我听见你在弹琴,我忍不住了。我爱巴赫!” 蕾切尔的脸涨得通红,手指在双膝上摩挲着,笨拙地站了起来。 “它太难了。”她说。 “可你弹得真是棒极了!我应该站在外头的。” “不必。”蕾切尔说。 她把《柯珀书信》和《呼啸山庄》从扶手椅里抽了出来,好请克拉丽莎坐在上面。 “多可爱的小房间呀!”她说道,四下环顾着,“噢,《柯珀书信》!我从没读过它们。好看吗?” “非常无聊。”蕾切尔说。 “可他写得非常棒,不是吗?”克拉丽莎说道,“如果有人喜欢那种书的话——就能看完他的一字一句和所有作品。《呼啸山庄》!啊——这个更对我胃口。没有勃朗特姐妹我就活不去!你爱她们吗?不过总的来说,和她们比起来,我更离不了简·奥斯汀。” 尽管她说话的口吻轻快随意,可她的举止中透着一种极度的关怀,并且迫切地想要与蕾切尔交好。 “简·奥斯丁?我不喜欢简·奥斯丁。”蕾切尔说。 “你这个怪物!”克拉丽莎大叫道,“我只能勉强原谅你。告诉我为什么?” “她太——太——好吧,太像一股编得紧紧的发辫了,”蕾切尔支支吾吾地讲。“啊——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可我不赞同。等再过几年你就不会这么想了。我像你这么大时只喜欢雪莱。我还记得我在花园里为了他流泪痛哭呢。‘他已然飞跃在我们黑夜的阴影之上,嫉妒憎恨痛苦以及诽谤——’你记得吗?‘不再触碰到他,混浊世间的侵蚀不再折磨他。’多么美妙!可尽是些胡话!”她随意地环视房间,“我总觉得与死相比,生才是真正重要的。我相当尊敬某些个上了年纪闷闷不乐的股票经纪人,他成天把一栏一栏的数据加在一起,然后和自己喜欢的某只哈巴狗小跑回布里克斯顿的别墅,还有个无聊的小妻子坐在桌子的另一头,隔两周去一趟马盖特——我向你保证,我认识很多这样的人——好吧,在我眼里,他们确实要比那些诗人高尚多啦。那些诗人受万人敬仰,只是因为天妒英才死得早罢了。不过我不指望你会赞同我的话。”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夫 1882-1941 英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出版商,20世纪伟大的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文学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著名文人团体“布鲁姆茨伯里派”的组织者。她革新英语语言,摒弃传统小说结构,尝试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试图描绘人们心底的潜意识。BBC曾推选出“100部塑造了我们世界的小说”书单,其代表作《到灯塔去》《达洛维夫人》《奥兰多》等就位列其中。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