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中国当代戏剧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中国当代戏剧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1星价 ¥60.8 (6.2折)
2星价¥60.8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404974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6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104049746 ; 978-7-104-04974-6

本书特色

戏剧是人类对自我探究的重要精神和情感活动,在两千多年的戏剧艺术发展历程中,它以自己独有的美学特质,记录着人类文明的成长。在不同的时代中,它伴随着人类对于自我探究产生的新感悟和新哲思,使人类得以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精神交流和情感传递。戏剧对于人的成长同样具有特殊的意义,无论从理性到感性的认知和表达,从对美学的感悟到艺术良知的培养,可以说,戏剧都是给人的精神以力量,思想以启迪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 郝 戎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简介

该教程中所选定的戏剧演出基本囊括了现、当代中国话剧舞台上很有创作成就的导演艺术家的代表作,它们可以集中反映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主要风貌。一方面,这些戏剧演出的舞台艺术应成为中国戏剧人才培养的重要教材;另一方面,选择这一时期的很好导演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也为研究“中国话剧导演史”这一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

中国戏剧民族化的经典之作
《茶馆》的演出分析
“写意戏剧观”的演剧梦想
——《中国梦》演出分析
一部导演主体意识觉醒的杰作
——《桑树坪纪事》演出分析
用表现美学谱写一首瑰丽的诗歌
——《培尔·金特》演出分析
一个中国农民的心灵史诗
《狗儿爷涅槃》演出分析
在荒诞的黑暗中“扮演”
——《女仆》导演艺术
悲剧英雄命运的终极拷问
——《商鞅》演出分析
在精神的荒原中流浪
——《荒原与人》演出分析
一座揭露战争真相的“纪念碑”
——《纪念碑》演出分析
为我所用——对西方经典戏剧作品的“本土化”改编
——《玩偶之家》演出分析
“戏中有戏”的桃花韵
——《我爱桃花》演出分析
悲悯意识与东方审美的当代化表达
——《生死场》演出作品分析
先锋性的实验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演出分析
中国式怪诞色彩的黑色喜剧
——《秀才与剑子手》演出分析
在互动中体验“剧场性”特征演出的艺术魅力
——《语文课》演出分析
行者都随心路无疆
——《行者无疆》演出分析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中国当代戏剧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一部作品拥有它的普世价值,但是也会因为其作者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带来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的偏重。作为中国的创作者,要将一部诞生在外国土壤的作品,扎根于中国的舞台上,使中国的观众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和哲理思索,就必然要将这颗“种子”进行有效的“嫁接”,使其能够适应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哲学思考范畴和情感表达方式,既能反映中国创作者的创作个性和气质,也能满足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使剧作和观演能够产生*大限度地共振。  徐晓钟导演在《培尔·金特》的创作中做了具体而微的示范。《培尔·金特》是个典型的北欧戏,有北欧人的形象、性格与气质,有北欧人的幻想,也有他们的传说和习俗。如何在二度创作中既能体现出剧本的基本特色,同时能够使用中国民族特色来满足我们的民族欣赏习惯,启发我们对剧本哲理的思考,反映出我们创作者的艺术创作气质,以及我们对戏剧美学的追求。这里面隐含着一层逻辑关系——“在体现原剧基本特色的基础上,适应本国观众的欣赏习惯,体现本民族的美学原则。”换言之,如果丧失了剧作本身的风格,再去添加多少本民族元素也无济于事了。因此,尊重剧作原本的风格内核,在表达方式上点到为止地渗透本民族特色,用中国方式,讲外国故事,就是本剧的一大基本原则。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徐晓钟导演艺术的一大特点:善于提纲挈领,抓住戏的主干,由里而及表,使得演出中每一个局部都能为整体服务。  徐晓钟导演在本剧的导演构思中论及中国元素的标题是“融进一点中国风格”,可见,《培尔·金特》中的中国元素是有限的,但它并非不夺目。它均匀且含蓄地隐藏在整个演出过程中,使其连贯、统一,“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有戏曲特点,但不是戏曲化”。这首先体现在本剧中运用的诸多视觉形象上:北欧童话中的山妖,似人非人、自以为是、自私自利,时而爬行,时而直立,这与中国观众熟悉的猪八戒异曲同工,因此在造型上主创们把它具象成一个带着猪鼻子、形体佝偻、声音粗哑的童话形象;剧中的那匹滑稽的“婚马”,也被戏谑地表现为了“猪头舞狮”;铸纽扣的人在剧中是“执法者”的象征,为了强调“执法者”超自然的威慑力量,主创们采用了川剧变脸的形象突出角色诡异、具有审判感的特质……这些视觉形象无不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而又不丧失演出整体的神秘北欧风格。它们锦上添花,拉近了观众与演出的距离。  当然,上述的外部特征还并不是主创们关于中国风格*主要的考虑,《培》剧*具民族特色的其实是在理念层面上对于传统戏曲美学的借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上文提到的两种演剧观念兼用的美学原则。除此之外,还在于《培》剧发掘了现代戏剧和传统戏曲的共通性。众所周知,在20世纪我国戏剧界还普遍囿于写实主义樊篱之时,徐晓钟导演便大声疾呼“恢复戏剧艺术的本性”——“假定性”与“扮演感”。他敏锐地发现了传统戏曲中蕴含的这些特性,并大胆地运用到《培尔·金特》的艺术实践中。其中,假定性拓展了舞台上可表现的内容,活人扮演则大大增强了舞台表现力。这对于《培尔·金特》这样一出天马行空、带有浓重喜剧色彩的哲理性悲剧来说,无疑是极为恰当的选择。假定性方面,本剧运用了戏曲中“移步换景”的手法,诸如培尔背母过河、坠海后与水手争相活命等场面都在有限的舞台物理空间内,展现了诸多大场面的处理;导演还借用了戏曲中演员跳进跳出的评价意识的表演,如第三幕,绿衣妖女缠住培尔不放,培尔悔恨交加地栽倒在地。这时,徐晓钟要求扮演妖女的演员突然跳出角色,一个鹞子翻身背对背地叠在培尔背上说出作者的台词:“这都是思想和欲望引起来的!”演员在表演中跳出角色去评价剧中人,类似中国戏曲的“打背弓”。  ……

作者简介

  杨硕,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系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代表作:《家》《严峻的考验》《窝头会馆》等。    李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系党总支副书记。  代表作:话剧《谁爱谁,爱谁谁》《摆渡人》:儿童剧《寻找》等。    黄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代表作:《我不是李白》《庄先生》;音乐剧《王二的长征》等。    王婷婷,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讲师。  代表作:话剧《裁·缝》;音乐剧《钢的琴》;舞台剧《战马》(中文版)等。    霍樱,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副教授。  代表作:《华沙旋律》《花木兰》《家》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